江春是深圳市龍崗區(qū)港臺鞋廠的一名女工。一天,她和姐妹們?nèi)ゴ笮鲁梢率袌鲑I服裝。由于那里的服裝比較便宜,很適合打工階層穿,所以客流量很大,但50多家賣服裝的攤位都沒有試衣間。一位老板說:“我們做的是小本生意,沒有專門給顧客試衣服的地方!”
那天晚上,江春怎么也睡不著,白天買衣服的情景一次次出現(xiàn)在她腦海里。突然,她靈光一閃:我何不在大新成衣市場租攤位擺放個試衣間呢?經(jīng)打聽后得知,在大新成衣市場租個攤位每月只需要350元租金。江春便辭掉鞋廠的工作,去膠合板加工店花300元定做了一個安裝有四個輪子的試衣間。
開張那天早上,還沒等江春把“收費1元,歡迎光臨”的招牌掛出來,就有幾位顧客前來試衣。近一個小時,江春就接待了10多位顧客。到了上午10點以后,外面竟排起了等待試衣的長隊。江春急忙給膠合板加工店的老板打電話,讓他盡快再做兩個同樣的試衣間。
晚上9點鐘,忙碌了一天的江春收攤清點收入,整整162元,還不包括近20位沒有零錢的顧客。
2006年3月的一天,一位姓張的攤主找到江春商量:以后在他攤位買服裝的顧客可以憑特制小票在江春的試衣間免費試衣,他每月則向江春支付120元的試衣費。經(jīng)過考慮,江春答應(yīng)了下來。兩天后,張姓攤主打出“在本攤位買服裝均可免費試衣”的招牌,吸引了許多顧客來到他的攤位前選購服裝。見此,別的攤主也紛紛找到江春。經(jīng)過商談,每位攤主每月向江春支付100元的試衣費。這樣,她每月可收入5000多元。
然而,這種局面只持續(xù)了半年。原來,看到江春開流動試衣間很賺錢,有人開始效仿,而且每月只收取攤主50元試衣費。
面對競爭,江春決定進(jìn)一步拓展市場。經(jīng)過考察,她把生意擴大到了龍崗坪環(huán)綜合市場、橫崗田成皮衣市場和布吉紡織服裝批發(fā)市場等成衣市場。到2007年,每個成衣市場每月都會為她帶來5000多元的收入,她的月收入超過2萬元。下一步,她打算把流動試衣間開到龍崗以外的地區(qū)。
“只要處處留心,就有機會敲開致富的大門!”江春說。
(劉誼人薦自《好故事》原標(biāo)題為《“流動試衣間”里的商機》本刊有刪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