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政府官員越來越感覺到輿論的份量,媒體眼中政府官員的表現(xiàn),是群眾形成官員公共形象的前提。因此,現(xiàn)代政府官員不能怕媒體、躲媒體、堵媒體,而應該積極地利用媒體來塑造自身良好的形象……
形象體現(xiàn)在日常的言談舉止中,言談能夠表現(xiàn)官員的內涵,舉止同樣也能夠塑造官員良好的形象,媒體眼中政府官員的表現(xiàn),是群眾形成官員公共形象的前提?,F(xiàn)代官員不能再靠吃一餐飯、喝一頓酒、簽一次字來履行自己的公務,而是要更多地走出機關、走出會議室,深入民間,身體力行地為自己贏得寶貴的政治表現(xiàn)分。
面部表情達成鋪墊效果
很多時候,面部表情在表達意思中的重要性甚至超過了語言。
一個成熟的政府官員會根據(jù)現(xiàn)場氣氛來控制自己的表情,該嚴肅的時候嚴肅,該輕松的時候輕松。在很多公開活動中,交往雙方的見面會都會邀請記者參加,而拍照則是見面會少不了的程序。只要我們稍稍注意一下媒體的相關報道,就會發(fā)現(xiàn),一些官員在面對鏡頭的時候,表現(xiàn)得相當老練。
特別是與人握手的時候,有些官員往往會面帶微笑,用眼睛掃視現(xiàn)場拍攝的記者。這種略帶自然的“小動作”,放松了身體,調節(jié)了氣氛,拉近了他們與記者的情感距離;同時,他們也實現(xiàn)了通過電視鏡頭與“不在場”的觀眾的交流。而有些官員,習慣于板著面孔,而吝嗇自己的笑容。這樣的姿勢讓自己很累,也使觀眾感到這些官員呆板而缺乏生機。
一般情況下,“笑”是人際交流的重要“鋪墊”。如果多一點笑容,多一點表情,就能夠在官員與記者之間鋪墊出一個良好的溝通環(huán)境,進而通過“在場”的記者與“不在場”的觀眾建立一種信任關系。
當然,在政治活動中政府官員的“笑容”一定要自然,不能過于造作,否則鋪墊出的將是相反的效果。臺灣國民黨前主席馬英九在面對記者的時候經常是一副笑臉,在一次記者見面會上,馬英九笑容滿面、談笑風生,可是見面會才剛剛結束,記者還沒有完全退場,馬英九就收起了笑容,一臉嚴肅地整理自己的東西。敏感的電視記者迅速捕捉到了這一鏡頭,并在電視新聞中大肆傳播,將馬英九的笑容諷刺為“招牌笑容”,認為馬英九的“笑”不是真實的情感流露,而是討好媒體的精心策劃。
肢體語言表達情感信息
官員公眾形象的重要性使一些西方政客感嘆媒體邏輯打敗了政黨邏輯:在今天,觀眾關心的不是一位政客說了些什么或做了些什么,而是他有多討人喜歡,能引起人們多大的好感和信任。普通公眾是感性的、世俗的,他們不需要空洞的說教,也不需要深邃的道理,他們需要的是生活化、直觀化、故事化的敘述和表達。因此,在發(fā)達的視覺文化氛圍中,政府官員應該充分利用肢體動作,來傳達自己的思想,強化自己的情感。
2003年伊拉克戰(zhàn)爭剛剛結束,美國總統(tǒng)布什就踏上了小鷹號航母,發(fā)表了一通狂妄的演說。這里我們不去爭論布什政策的對與錯,如果單從傳播效果考察,布什在小鷹號航母上的傳播活動是成功的。在美國有線新聞網(wǎng)提供的電視畫面中,布什表情堅定,步伐矯健,在演說開始前,布什伸出了自己的右手,與甲板上的士兵挨個擊掌,走上了演講臺。這一系列動作發(fā)揮了重要的信息傳播功能。它一方面溝通了布什與士兵的感情,另一方面也讓全世界的觀眾看到了一個“牛仔總統(tǒng)”的鮮明個性。在激烈競選中走出來的布什心里很清楚,在公眾場合他必須要按照大眾的道德標準來設計自己的媒體形象,這樣才能實現(xiàn)完美的“政治表演”。
在電視屏幕上,我們經常能夠看到西方的政治人物,頻繁使用自己的雙手,經常和周圍的人握手,不斷向記者揮手,演講時隨時添加手勢。2006年鳳凰衛(wèi)視為了紀念9·11事件五周年,特地到曼哈頓的地面零點策劃了一個大型的直播節(jié)目:“劫后五年———來自地面零點的專訪直播”。在9月9日下午四點半的直播節(jié)目中,鳳凰衛(wèi)視邀請了紐約市的一批消防官兵和事件的當事人,并對他們進行現(xiàn)場專訪。在節(jié)目中,因參加救援而犧牲的華人曾喆的母親介紹了兒子犧牲的經過,也剖析了自己隨后參與救援的心理動機。當曾喆的母親說完了自己的故事,坐在曾喆母親身邊的紐約消防隊的官員立即站了起來,伸出自己的右手,非常敬畏地握著曾喆母親的手,久久不忍放下。在那一刻,觀眾不僅產生了對華人母親的敬重之情,而且也產生了對紐約消防官兵的敬重之情。
生活表演給形象加分
臉部表情、肢體動作是政府官員非語言系統(tǒng)的局部內容,而“生活表演”則是政府官員非語言系統(tǒng)的綜合運用。對政府官員來說,他們的生活常常處在媒體的“監(jiān)督”之下,日常工作附帶著很強的“表演”成分,因此,我們將政府官員的日常行為稱為“生活表演”。
現(xiàn)代社會,政府越來越將自己定位成服務機構,而不是統(tǒng)治機關。在服務理念的指導下,政府官員應該把自己塑造成公眾的“自己人”,這樣才能贏得公眾的尊敬,贏得個人的權威。
在政治傳播中,訴諸感情比訴諸理智往往更能贏得公眾的支持?!吧畋硌荨蓖ㄟ^全面展示政府官員的生活形象,用感性的方式征服感性的公眾,塑造官員的優(yōu)雅風度和人格魅力。
例如克林頓經常會貪食快餐,喜好吹薩克斯管,以此把自己打造成公眾喜愛的形象,在媒體的幫助下,克林頓與公眾建立起了一種虛擬的朋友關系。布什更是因為善于表演,而廣受國際媒體的追蹤。2005年布什訪問中國,在繁忙的訪問行程中,他“抽空”到國家體育總局老山自行車訓練基地騎車。11月20日下午,布什在六名中國自行車運動員的陪同下,不間斷地騎了1小時15分鐘的山地車,從而使他成為當天老山訓練基地最耀眼的“明星”。最后,布什還給六位陪車手頒了“獎”:一雙紅藍相間的運動襪和一枚金屬總統(tǒng)徽章??梢哉f,布什的行為傳播效果是任何語言傳播所難以達到的。
幾乎每一位政治明星都離不開媒體的眼睛。公眾正是通過強大的媒體,認識他們,了解他們,并根據(jù)這種知覺,追隨這些政治明星。
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政治生活取得了很大進步,黨的執(zhí)政能力不斷增強。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已經有一批耀眼的政治明星登上了中國政壇,他們在面對公眾,面對媒體的時候,不僅注重話語方式的轉變,也注重行為方式的轉變。在某種程度上,他們面對公眾和媒體時,從容而坦然的表現(xiàn)已經成為值得學習的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