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開,正是大學畢業(yè)生求職的高峰期。記者近期在山西、吉林等地的招聘會上看到,與以往不同的是,如今越來越多的父母陪著大學畢業(yè)生參加人才招聘會。乃至不少人士將這種“陪聘”現(xiàn)象戲稱為:昔日用人單位和求職者之間的“雙向選擇會”,如今變成了學生、家長、用人單位的“三向選擇會”。
記者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各方對“父母陪找工作”現(xiàn)象反應不一,認為可以理解的有之,認為不妥者更多。專家認為,父母陪找工作實際上是近年出現(xiàn)的父母陪考、陪讀、陪同相親等現(xiàn)象的發(fā)展延伸,折射出當代“80后”青年獨立生活能力的欠缺,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部分學生心理“斷乳期”的延長,其背后的原因尤其值得深思。
國內(nèi)招聘會“新景”:
“陪聘族”聲勢浩大
每年高考的時候,考場外云集的家長是中國社會的獨特一景;孩子上了大學,家長千里迢迢地趕到孩子所在的城市租房陪讀的新聞,近年來也于各地頻頻傳出;而父母親陪著子女相親、陪子女離婚也是各地媒體的熱點新聞話題。
如今,“責任”重大的中國父母們,肩上又新添了一份沉甸甸的“重任”:“陪聘”——陪孩子找工作。
所謂“陪聘”,即招聘會上家長打頭陣,在不少各種類型招聘會上,不時可以看到一些中年人,甚至是白發(fā)蒼蒼的老人。他們?yōu)榱撕⒆幽苷业揭环堇硐氲墓ぷ鳎晦o辛苦地穿梭于人群中。從摘抄信息,到選擇單位,排隊準備應聘,很多家長都陪在孩子身邊。一些家長認為孩子讀那么多書不容易,找工作也很辛苦,家長陪在身邊好歹有個照應。
不久前,“全國人才市場第五屆高校畢業(yè)生就業(yè)服務周山西省人才招聘大會”在山西人才市場舉行。記者在招聘會上看到,雖然是大學畢業(yè)生的招聘會,會場上卻有許多家長來陪孩子找工作。
記者在現(xiàn)場看到,一位中年婦女滿頭大汗地在各個招聘點來回穿梭,向各個招聘單位散發(fā)著簡歷,并且頻頻向招聘人員咨詢各類問題。“這位愛子心切的母親姓林?!鄙轿魅瞬攀袌龉ぷ魅藛T告訴記者,“最近人才市場一有招聘會,她就會過來分發(fā)她兒子的簡歷,咨詢有什么崗位適合她兒子做。一來二去,我們都成熟人了?!?/p>
但是令這位工作人員不能理解的是,始終不見她的兒子前來參加招聘會?!昂髞硭嬖V我,她兒子不愿意出來找工作,總是讓她把招聘信息抄回去給他挑,結(jié)果至今一家都沒有挑上,”他感嘆道:“兒子找工作,兒子不急母親急,這叫什么事兒啊!”
這位母親并“不是一個人在戰(zhàn)斗”。
記者在招聘會上看到,許多畢業(yè)生身旁都有父母相陪,對于鎖定場內(nèi)哪一家單位去投簡歷,父母總先評論一番。記者聽到他們或討論單位的工作地點,或討論工作的穩(wěn)定與否,或討論工資待遇的多少。其中一位家長對記者說,之所以要跟著孩子來招聘會,是因為怕孩子“懵懵懂懂地向不好的單位投簡歷,自己跟著來心里踏實許多”。
記者日前在長春的一場招聘會上也看到,一家三口齊上陣,父母身先士卒、孩子安坐一旁的“非正?!鼻舐毊嬅嫱瑯硬⒉货r見:一名女生的父母在某知名金融機構招聘攤點前排隊,而女兒卻坐在后面一空凳子上,待快到遞送簡歷時,女兒才將其父母替換下來。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少數(shù)學生在父母授意下極不情愿的去投簡歷;有的家長則給孩子畫起了“求職路線圖”,在求職指南上寫寫畫畫,指定單位方位。在西大會場出口處,一位家長因孩子違背了自己的意志,當場怒道:“……都打過招呼了你竟沒將材料投去,一個都沒簽看你以后怎么辦,這樣的話我還來南寧干嘛?”從湖南一高校趕來參加“雙選”的學生說,父母在“雙選會”召開前兩天就從柳州過來了,自己因為還沒領到英語四級證書,數(shù)次被招聘單位拒絕,想到等在場外的老人,心里很難過,情緒糟糕透了。
面對記者“為什么不讓女兒自己排隊”的疑問,女孩的母親說:“女兒找工作辛苦,父母應該替她分擔;再說招聘會上人多,不忍心讓自己的孩子受累?!彼€表示,她跟丈夫都是上班族,周末有招聘會,兩個人都陪女兒去招聘會,上班期間,則輪流請假陪女兒找工作?!盀榱伺畠海倮垡仓档?。”
“雙選”VS“三選”,孰合情理?
找工作由父母陪同,并不僅僅發(fā)生在招聘會上。在一些公司的面試上,同樣有一些不辭辛苦的父母陪同子女前來。有的恨不能以身相替。
山西艾迪汽車檢測設備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光復就曾碰到過一件令其哭笑不得的事:一個女孩由母親陪著前來面試,結(jié)果一進門就一屁股坐在了椅子上,一言不發(fā),針對張光復的提問,反倒是她母親“奮勇向前”,有問必答?!跋胂刖秃眯Γ孟癫皇撬撬龐寔響??!?/p>
記者采訪了一些大學生和家長。家長的說法大同小異,認為“現(xiàn)在孩子找工作太難了,他們做家長的比孩子都著急,所以不由自主地‘身先士卒’”;“孩子盡管大學畢業(yè)了,但是畢竟涉世未深,陪孩子應聘對孩子肯定有幫助,起碼可以為孩子提供一些參考”。
長春市民劉軍說,自己畢竟比孩子有更多的社會經(jīng)驗,過來陪孩子應聘,把把關,“可以讓孩子的應聘更有針對性,更有效率”。一些大學生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也表示:“有父母陪在身邊,情緒會更穩(wěn)定一些,心里會更踏實一些。”
日前在長春市人才市場的一次招聘會上,陪大學剛畢業(yè)的女兒找工作的王女士稱:“要說父母不參與孩子的就職,那肯定不是實話,但怎么參與、參與到何種程度就是另一回事。在孩子的求職過程中,一種極端是父母通過自己的社交網(wǎng),直接把孩子推薦到工作崗位上去;另一種極端是那些讓父母到人才市場去‘陪聘’的大學生。我以為,不能看到幾個為孩子安排前程的父母就低估了如今大學生的自主能力?!?/p>
然而,更多的人對父母陪聘現(xiàn)象投了“反對票”。
張光復說,可憐天下父母心,他能夠理解父母在就業(yè)環(huán)境惡劣的情況下,父母親為孩子著急的心境,但是他希望找工作這個任務由畢業(yè)生自己來完成。“父母可以幫忙,但不應通過這種方式,再優(yōu)秀的畢業(yè)生,只要是父母陪著過來,印象分肯定會大打折扣?!?/p>
浙江萬電輸配電設備有限公司陽泉分公司總經(jīng)理楊禮全說,他碰到幾次類似的父母陪聘事件,他的原則是,一旦招聘過程中發(fā)現(xiàn)求職者有父母陪同應聘的,一律不予考慮?!耙粋€大學畢業(yè)生連獨立給自己找工作都不會找、不敢找,到了單位能做什么?”“都大學畢業(yè)走向社會的人了,如果這個時候還沒有‘心理斷奶’,我們以后怎么放心把工作交給他處理?”
吉林大學畢業(yè)生羅亞認為,父母陪聘不會對找工作的進展產(chǎn)生好的影響?!笆裁炊几淖儾涣?,有時候反而會幫倒忙,比如說,遞交簡歷面試的時候,老爸老媽遠遠盯著,應聘時心理上反倒放不開,最終影響應聘效果”。
80后應自強不息,“心理斷乳”應趁早
吉林省婦女兒童心理咨詢中心高級心理咨詢師宋菲指出:“在孩子成長的路上,尤其是頭疼腦熱了,或是遇到不如意的事等關鍵時刻,家長陪著、護著,是一種愛意,更是一種責任。但凡事過猶不及,一味地陪著,全方位地陪著,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不說,也把自己搞得筋疲力盡,甚至于把自己該做的事情給耽誤了。因此,該陪孩子走多遠,家長要權衡利弊,慎重作出決定?!?/p>
早些年,名牌大學高材生不會剝雞蛋的傳說,被人們廣泛引用,用以說明中國大學生的“高分低能”,獨立生活能力差。2006年8月,清華大學部分學生家長千里送新生,最終露宿校園的事件證明當代我國青年的自立自理能力并沒有得到明顯提高。及至如今,陪讀、陪考、陪相親、陪離婚、陪聘等現(xiàn)象的接連出現(xiàn),并且日漸常態(tài)化,表明當代青年,尤其是“80后”的獨立生活能力讓人憂慮。
“父母陪子女找工作等幫陪行為是一種不正常的現(xiàn)象,”吉林大學社會學專家漆思指出,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代青年,尤其是“80后”心理“斷乳期”的延長。
漆思指出,“80后”一代多是獨生子女,受成長環(huán)境以及所受的教育的影響,不少獨生子女從小嬌生慣養(yǎng),由此養(yǎng)成了大事小情讓父母拿主意、擔責任的習慣,即使大學畢業(yè)了也難以做到真正的獨立。而父母又總覺得孩子不成熟,自己難以處理好各種問題,不管是大事小事,都是一手包辦。父母從始至終過度呵護子女,導致子女們漸漸離不開父母,變得沒有主見,這是“80后”“心理斷乳期”長于上代人的重要原因。
山西省社科院社會學所副所長丁潤平則指出,如今的許多大學畢業(yè)生,雖說已經(jīng)從學校畢業(yè),實際上心智則遠沒有畢業(yè),仍然停留在學生時代,還沒有轉(zhuǎn)換成社會人。這固然與學生家長的溺愛、過度呵護有關,還與目前的“重理論、輕實踐”的大學教育制度有關。
丁潤平說,我國的大學教育制度刻意營造的安靜校園,固然讓學生享受著世外桃源般的學習環(huán)境,但同時也割裂了學生與社會的緊密聯(lián)系,導致大學生普遍缺乏社會經(jīng)驗和經(jīng)歷,以致在走出校門后,面對復雜的社會現(xiàn)實,往往手足無措,許多大學生甚至連基本的待人接物、為人處世的常識都十分匱乏。因此,要培養(yǎng)學生自立能力,學校應該在教育理念和制度安排上作出改變。
依人者危,即便是自己的父母,因為父母是不能依靠一輩子的。專家指出,大學畢業(yè)生要走出父母幫陪的陰影,走上自立、自理、自強的人生正道,有賴于父母家庭,學校老師適時給大學生們“心理斷乳”,尤其是父母要明白,過分的呵護只會不斷地助長孩子的依賴心理。
“陪考之后是陪讀,陪讀之后是陪聘,陪聘之后呢,難道是陪著去上班工作?”丁潤平如是問。■
編輯:盧勁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