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采用無壓浸滲法制備了SiC/Al復合材料,研究不同顆粒大小的復合材料的抗彎強度、金相組織和斷裂機理。結(jié)果表明:顆粒尺寸為20μm的 SiC/Al復合材料抗彎強度最高;小顆粒復合材料的斷裂以沿晶斷裂為主,局部有韌性撕裂的特征,而大顆粒還伴有穿晶解理特征。
關(guān)鍵詞SiC/Al復合材料,無壓浸滲,抗彎強度,斷裂機理
1 引 言
SiC/Al復合材料由于具有比強度高、比剛度高、耐磨性好、耐疲勞、高彈性模量等優(yōu)異性能,廣泛應用于航空航天、軍事武器、汽車、電子、體育器材等領(lǐng)域[1]。但是對于高體積比SiC/Al復合材料的制備工藝,技術(shù)尚不成熟,對制備工藝與組織性能之間關(guān)系的研究也不充分。因此,本文采用無壓浸滲法制備SiC/Al復合材料,并對其進行組織、強度和斷口分析,以便為SiC/Al復合材料的力學性能設計提供科學依據(jù)。
2實驗方法
2.1 試驗材料
本試驗選用SiC粉料,粒度大小分別為7、20、40和63μm;選用淀粉作為造孔劑,酚醛樹脂作為粘結(jié)劑;浸滲用的鋁為工業(yè)純鋁。
2.2 試驗方案
(1) 試樣的制備:取一定量的SiC粉末和淀粉(5%),放入混料坩堝中攪拌均勻,然后再加入適量的酚醛樹脂(2~5%),再次攪拌均勻,將混勻的原料稱量后倒入鋼模模具中,利用萬能材料試驗機,低速加壓壓制成毛坯。將毛坯在空氣電阻爐中加熱至120℃,并保溫1.5h進行烘干處理,得到預制體。然后將預制體與適量純Al放入坩堝里,在真空爐(真空度為15Pa左右)中以1150℃、保溫2h的工藝條件下進行純鋁的無壓浸滲,工藝曲線如圖1所示。制備過程中,造孔劑在400℃左右燃盡,留下間隙,形成氣孔。
(2) 組織與性能檢測:用阿基米德排水法測量復合材料的密度與氣孔率;采用三點彎曲法在電液伺服壓力試驗機上測定SiC/Al復合材料的彎曲強度,試樣跨距20mm,加載速度0.5mm/min;采用光學顯微鏡觀察無壓浸滲法制備SiC/Al復合材料的組織結(jié)構(gòu);采用掃描電子顯微鏡分析復合材料的力學試驗后的微觀斷口形貌。
3實驗結(jié)果與討論
3.1 強度與組織分析
不同顆粒大小的SiC預制體在形成復合材料時,其性能如表所示,可以看出強度由顆粒尺寸和氣孔率共同決定,除20μm的SiC/Al復合材料以外,其余復合材料的抗彎強度隨SiC顆粒尺寸的增大而減小。當鋁液接觸SiC多孔預制體時,顆粒越細小,形成的通道的尺寸越小,鋁液受到的毛細壓力越大,因此,細小顆粒越容易浸滲,得到的復合材料越致密[2]。在圖2中,SiC 顆粒比較均勻地分布于鋁基體中,SiC顆粒呈暗灰色,鋁基體呈白色。由圖可以看出,7μm的小顆粒雖然氣孔率最低,但是在制備預制體過程中,顆粒容易積聚,導致最終形成的復合材料組織不均勻,而20μm的SiC 顆粒分布更為均勻,均勻分布的微觀組織有利于復合材料在承載時緩和應力集中, 利于載荷傳遞, 提高材料的力學性能,因此強度較高[3]。
3.2 斷口形貌的SEM觀察
當復合材料的SiC 顆粒粒度分別為20、40μm時,進行斷口形貌SEM 觀察,觀察結(jié)果如圖3、4所示。相比之下,二種材料中,SiC顆粒粒度為20μm時復合材料斷口較為平齊,斷口表面上的SiC顆?;径际茄鼐嗔眩匆恍┝鸭y的走向大致可勾畫出SiC顆粒的形狀,但當裂紋穿過鋁合金相時,鋁合金的韌性撕裂特征還是比較明顯。
而對于SiC 顆粒粒度為40μm的復合材料,斷口形貌起伏較大,是組織在斷裂過程中呈現(xiàn)韌性斷裂的結(jié)果。這說明這種沿晶斷裂可能發(fā)生在SiC顆粒與基體的界面處,也可能是在基體中的近界面區(qū);同時, 發(fā)現(xiàn)了穿晶解理特征。
在碳化硅顆粒較細的情況下(20μm),肉眼觀測即可發(fā)現(xiàn),復合材料斷口在色澤上有獨特之處:即相當一部分斷口區(qū)域呈現(xiàn)黑亮光澤(而其它區(qū)域為無光澤的灰色);而當復合材料中加入的碳化硅顆粒尺寸較大時(40μm),斷口則呈現(xiàn)出無光澤的灰色。在復合材料彎曲變形過程中,大尺寸顆粒較難協(xié)同基體產(chǎn)生變形,由此容易產(chǎn)生應力集中,也會導致顆粒開裂,小尺寸的SiC容易和基體合金一起變形,而且由于其尺寸小,內(nèi)部缺陷較少,因而解理傾向較小[4]。
4 結(jié) 論
(1) 由20μm的SiC 顆粒制備的SiC/Al復合材料組織均勻、強度高,若從力學性能角度設計復合材料,該尺寸較為理想。
(2) 小顆粒SiC/Al復合材料的斷裂特征以沿晶斷裂為主、局部有韌性撕裂,而大顆粒還伴有穿晶解理的特征。
參考文獻
1 王文明,潘復生,LU Yun.攪拌鑄造制備SiCp/Al復合材料的研究現(xiàn)狀[J].輕合金加工技術(shù),2004,32(4):1~6
2 胡 銳,朱冠勇,白海琪,李金山,傅恒志.高含量SiCp/Al復合材料的無壓浸滲機制[J].中國有色金屬學報,2004, 14(11)∶1822~1827
3 張全萍,許伯藩,吳新杰,王 蕾.Mg對無壓自浸滲制備SiCp/Al復合材料組織與性能的影響[J].中國有色金屬學報,2002,2 (S1):147
4 肖伯律,筆 敬,趙明久,馬宗義.SiC 顆粒尺寸對鋁基復合材料拉伸性能和斷裂機制的影響[J].金屬學報,2002,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