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7月初,河南省漯河市東南15公里的召陵區(qū)召陵鎮(zhèn)白莊村,村民在舊房改造時挖出三十余枚戰(zhàn)國時期魏國橋足布。
此次出土的錢幣,有安邑一釬、安邑二釿、梁重釿百當(dāng)寽、梁重釿五十當(dāng)寽、梁正尚百當(dāng)寽等五個品種?,F(xiàn)將部分品種介紹如下:
(一)安邑-釿平首布4枚
1.平首、縮頸、弧肩、高弧襠方足,背中陽文“安”,背首陰刻“重”。通高53.5、首寬21.4、肩寬28.9、足寬36.0、厚1.4mm,重12.5g。
2.平首、縮頸、弧肩、高弧襠方足,比標(biāo)本1幣肩、襠都略寬,背無文字。通高53.7、首寬19.5、肩寬31、足寬34.6、厚1.6mm,重13.5g。
(二)安邑二釿3枚
縮頸、弧肩、高弧襠方足。通高64.1、首寬23.5、肩寬35.0、足寬40.5、厚2.2mm,重25.5g。襠內(nèi)有殘銅。
(三)梁重釿百當(dāng)寽8枚
平首、縮頸、弧肩、高弧襠方足,背中陰刻“重”。通高54.2、首寬21.5、肩寬27.6、足寬33.1、厚1.6mm,重14.5g。
(四)梁重釿五十當(dāng)寽7枚
1.平首、縮頸、弧肩、高弧襠方足。通高61.5、首寬27.1、肩寬33.5、足寬39.5、厚2.7mm,重33.8g。厚重型。
2.平首、縮頸、弧肩、高弧襠方足。通高59.1、首寬23.3、肩寬32.8、足寬41、厚2.6mm,重19.8g。輕薄型。
3.平首、縮頸、弧肩、高弧襠方足。通高62.3、首寬26.3、肩寬35.4、足寬40.5、厚1.8mm,重20.5g。
(五)出土梁正尚(幣)百當(dāng)寽10枚
1.平首、直頸、弧肩、淺弧襠、弧足平首布,通高58.5、首寬16.2、肩寬31.0、足寬36.5、厚1.2mm,重11.5g。
2.平首、直頸、弧肩、淺平襠、平足,通高59.2、首寬19.7、肩寬33.0、足寬40.5、厚1.5mm,重15.5g。
3.平首、直頸、弧肩、淺弧襠、平足,通高59.2、首寬20.0、肩寬33.0、足寬41.2、厚1.5mm,重14.5g。
4.平首、直頸、弧肩、淺弧襠、平足,通高57.3、首寬17.2、肩寬32.0、足寬38.9、厚1.4mm,重14.0g。
5.平首、直頸、弧肩、淺弧襠、平足,通高58.2、首寬17.5、肩寬31.8、足寬39.4、厚1.3mm,重14.0g。
召陵是中州古邑,因商末周初的召公在此建都而得名。公元前656年,齊桓公曾率8國諸侯與楚國在此會盟。戰(zhàn)國時屬魏,戰(zhàn)國晚期西與強(qiáng)秦、南與強(qiáng)楚接壤,乃兵家必爭之地,一直戰(zhàn)事頻繁。秦代設(shè)立召陵縣,晉代并人郾城縣。
召陵鎮(zhèn)白莊出土的這批橋足布,均為戰(zhàn)國早中期魏國的鑄幣。漯河市曾多次出土魏國貨幣,1997年5月,在距召陵鎮(zhèn)40公里的臨穎縣巨鈴鄉(xiāng)劉莊村,曾出土魏國“共”字、“垣”字圜錢1000余枚。
這次召陵鎮(zhèn)出土的魏國橋足布,數(shù)量較大、品種較多,為研究戰(zhàn)國時期魏國貨幣流通狀況,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感謝漯河市錢友張小寶同志提供有關(guān)資料)
責(zé)任編輯 于 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