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海軍水中爆破大隊制式刀成收藏熱點
提起美國“海豹”突擊隊也許大家都耳熟能詳,美國海軍水中爆破大隊便是“海豹”突擊隊的前身。在“海豹”突擊隊1962年成立以前,美國海軍主要由水中爆破大隊執(zhí)行水中爆破、水中突襲、偵察、暗殺等多種任務。他們神出鬼沒,針對非傳統(tǒng)戰(zhàn)爭、反游擊戰(zhàn)等,在世界各地的海上及岸邊執(zhí)行秘密軍事行動,具有摧毀敵人船只及港口設施的能力,是一支戰(zhàn)斗力強大、機動性高,可同時深入內陸作戰(zhàn)的部隊。水中爆破大隊配備精密的潛水設備、各類炸藥、戰(zhàn)斗刀等,經歷了諾曼底登陸、朝鮮戰(zhàn)爭等著名的戰(zhàn)斗。由于水中作戰(zhàn)隊員隨身攜帶的武器和裝備受限,簡單的潛水戰(zhàn)斗刀成為防身、進攻的重要兵器。如今,美國水中爆破大隊當時使用的各種戰(zhàn)斗刀已成為軍品迷收藏的熱點。
Mark 1海軍刀
水中爆破大隊使用最早的刀具是美國海軍于1943年11月配發(fā)的Mark1海軍刀。該型刀刀刃和握把之間一般刻有“U.S.N”等的標記,刀刃長約13厘米,單面刀刃,頗似當時民用市場上出售的獵刀。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十多家不同的制刀商都參與了該型刀的制作,美軍與許多刀廠簽了定制合同,生產的該型刀外形基本一致,刀刃經過帕克法磷化表面處理、烤藍處理、拋光處理等不同的處理方式。握把部分的材料也各不相同,除握把頭部的鋁質材料外,有木制、塑料、鋼制等各種材料。但是各種變型刀都采用相同的名稱。據統(tǒng)計,當時有40多種不同的Mark1刀。
Mark 1海軍刀的刀鞘設計也不相同,其中量產型刀鞘使用皮革制成。但是,由于水中爆破大隊在使用時刀具需長時間浸泡在水中,海水的化學成分很容易侵蝕皮制刀鞘,從而影響刀具的性能,由此,還制造了塑料纖維刀鞘。這種刀鞘有很好的防水性能,能夠更好地保護刀具,為廣大水中爆破大隊士兵接受。
Mark 2作戰(zhàn)刀
在使用過程中,Mark 1刀具很快暴露出許多缺點,如刀刃的設計過于輕量化,沒有采用強化設計,所以在進行一些如開箱等的使用中刀刃過短,不能發(fā)揮理想的作用。而且,作為戰(zhàn)時的工業(yè)產品,該刀的刀刃材料也不能滿足海軍各種行動人員的具體要求。于是,美國海軍希望獲得一款更能滿足作戰(zhàn)需求的刀具。
1942年12月,美國卡米路斯刀具公司(Camillus Cutlery Company)為美國海軍陸戰(zhàn)隊制造了一款多功能樣刀,并進行了批量生產。該刀外形采用了Mark 1刀的原始設計,但在其基礎上進行了改進,改進后的刀刃長17.8厘米,皮革制握把上設有5條橫向凹槽,能同時滿足輕量化和強度的要求。美國海軍對該刀十分滿意,于是授權卡米路斯刀具公司制造該刀,海軍同時將此款刀命名為Mark 2型刀。由于卡米路斯刀具公司同時為海軍和海軍陸戰(zhàn)隊生產該刀,需求數(shù)量一時得不到滿足,海軍陸戰(zhàn)隊同時允許當時的聯(lián)合刀具公司(union Cutlery)生產該刀。聯(lián)合刀具公司生產的刀具上刻上U.S.M.C.的銘文,而且刀身上還刻有“Ka-Bar”的字樣。海軍陸戰(zhàn)隊同時使用“Ka-Bar”刀和海軍款的Mark 2。
海軍型的Mark 2沿用了Mark 1后期使用的灰色塑料刀鞘,從而滿足海軍特種行動的要求。雖然該刀刀鞘最大程度地避免了海水的腐蝕,但由于Mark1和Mark2部使用碳素鋼刀身,水中爆破大隊士兵長時間在水中使用還是造成刀身生銹的問題。為了將海水腐蝕影響降低到最小,聯(lián)合刀具公司還為水中爆破大隊專門設計了拋光的Mark2特種刀具,此款在Mark 2基礎上設計的刀具也是第一款為水下爆破大隊專門設計的刀具,生產數(shù)量據估計在100把左右。該刀所有金屬部分都由鉻合金制成,刀柄握把與量產的海軍陸戰(zhàn)隊Ka-Bar刀具不同,沒有5條橫向凹槽,而是采用了平滑表面,這種設計主要是為避免更多的海水順著凹槽而腐蝕刀具本身。同時,皮制刀鞘經過考究的漆面處理,將海水對刀鞘的侵蝕降低到最小程度。
消磁潛水刀
20世紀60年代,美國海軍水中爆破大隊面臨敵方水下水雷等未爆物的處理任務。由于Mark 1、Mark 2刀一般采用碳素鋼刀身,難以完成新條件下的特殊水下作業(yè),因此需要一把性能更加優(yōu)越的刀具。1962年4月,由美國海軍武器辦公室和帝王刀具公司聯(lián)合開發(fā)的“消磁潛水刀”(Nonmagnetic SCUBA SwimmersKnife)被提供給了海軍進行性能測試。該刀采用合金技術,刀身具有抗磁性。當時,尋找一種具有很好的抗磁性的臺金材料來制作刀身并且保持刀刃的鋒利成為了開發(fā)過程中的主要難題。最終“海恩斯”25號合金(Haynes Number 25)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該合金由銅、鉻、鎳、鎢構成,不含有鐵元素。對該合金進行冷軋技術和研磨工藝處理,再在1 000°F下經過5小時的加熱處理,成型后的刀刃強度可以達到53~54的洛氏硬度。雖然該指標已達到了海軍刀具的標準,但比等同水平的鋼制刀具材質更脆一些,為了進一步提高刀具的整體性能,刀柄使用了玻璃纖維塑料,刀身采用310不銹鋼材質,310不銹鋼中混合大量鉻和鎳合金,以增強其對海水的抗腐蝕和抗磁能力。這種在當時運用了諸多先進技術和復雜工藝的潛水刀每把造價超過了100美元。每把刀的刀身上部標記有生產序號和制造年代,而開發(fā)該款刀具的帝王公司只生產了280把左右,至20世紀60年代初期,共有1100把左右的該型刀具被制造出來。據說該型刀出色的工藝和性能使其一直被使用到1990年左右。
1962年,美國海軍在水中爆破大隊的基礎上成立了海軍特種作戰(zhàn)部隊——“海豹”突擊隊(Navy Seals)。當“海豹”特種部隊和水中爆破大隊士兵被部署到越南地區(qū)執(zhí)行任務的時候,Mark2仍是大多成員的基本配備,被作為執(zhí)行任務的首選。同時海軍還為一些喜歡使用小巧刀具的隊員提供Mark1刀其。當執(zhí)行潛水任務時,使用帶鞘的刀具很容易阻礙隊員在水中的潛行速度,所以他們習慣將刀具固定在自己的腰帶或者小腿一側。同時,很多隊員還喜歡在刀鞘上捆綁緊急救生用發(fā)煙信號裝置,“海豹”特種部隊使用刀具的傳統(tǒng)延續(xù)至今。20世紀70年代,當“海豹”特種部隊和水下爆破大隊離開越南后,很多隊員依然選擇Mark 1和Mark 2刀具作為他們隨身的作戰(zhàn)刀具,進入80年代,隨著大量特種作戰(zhàn)行動出現(xiàn),美國海軍水中爆破大隊完全被合并到美國海軍特種作戰(zhàn)部隊“海豹突擊隊”,同時配備了各種新的作戰(zhàn)刀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