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白銅“宣和通寶”樣錢
宣和有元寶、通寶二種錢幣,篆隸成對,鑄于宋徽宗元年。
元寶鑄量不多,為泉友們珍視。通寶中折二鑄量大于小平,小平錢字體多變,版別復(fù)雜。其中有一些版別引起泉友重視,如美制、巨頭、圓貝、隔輪、離寶、昂通、肥一、楷通等。其中一些白銅質(zhì)地者,文字妍麗,鑄造極工,屬于當時的樣錢。
筆者去年春節(jié)后在某泉友手中集到一枚白銅“宣和通寶”小平錢,隸書體,錢徑2.4厘米,厚1.5毫米,穿0.7厘米,重4克。為熟坑錢(見圖)。“和”字及“寶”字留有出土?xí)r銹跡。背穿右邊也留有一片綠銹,其余部分銀光閃閃,十分可人,為開門品,讓人珍愛。此錢字跡和孫仲匯先生著的《古錢幣圖解》192頁那枚白銅“宣和通寶”肥一樣錢一致,只是“和”字比圖譜上略大一點,屬同一類版別。白銅錢在“宣和通寶”小平錢中不易見,標級也高,現(xiàn)示出和泉友共賞。 (責(zé)編:丁丑)
二、白銅“洪武通寶”小平錢
1368年正月朱元璋稱帝,建立明朝,改元洪武。同年三月,開鑄“洪武通寶”錢,仍繼大中錢式,分五等錢。洪武四年改鑄大中,洪武大錢為小錢,有光背、背字紀值等。
“洪武通寶”光背小平錢,徑2.4厘米,重3.4-4克,也有一些特殊版別超過了5克,應(yīng)為當時樣錢。版別有大字、小字、細字、粗字,有雙點通、單點通、三角通和方頭通及爾寶、缶寶等。銅質(zhì)為青銅,其他材質(zhì)未見。
前幾年筆者從一泉友手上購得一枚“洪武通寶”光背小平錢(見圖)。錢徑2.4厘米,重3.8克。此錢制作規(guī)整,白銅質(zhì),字跡纖細深峻,十分清晰,無一絲留銅。通體黑銹,邊緣和背穿上裸露處閃銀光,十分誘人,是一枚開門珍品。筆者查遍所有古錢幣圖書,也沒見過有此類材質(zhì)的洪武錢。筆者認為這是一枚樣錢,不知妥否,請教專家和泉友共鑒。(責(zé)編:丁丑)
重要更正:
由于印刷排版差錯,本刊11期第103頁與104頁的錢幣圖片全部倒錯,請讀者閱讀時注意,并請見諒。
本刊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