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爸爸病倒了
情景再現(xiàn)
爸爸反常地早早下班回來,帆帆高興地跑過去,爸爸只是虛弱地說了一句:“你好,寶寶,爸爸今天不能跟你玩兒?!彪S后匆匆地進(jìn)了臥室??粗稍诖采嫌袣鉄o力、無精打采的爸爸,3歲的帆帆有些沮喪,又不知所措。
寶寶的困惑
爸爸是大人,長得高高壯壯的;爸爸常說自己的身體是最棒的,那為什么爸爸還會生病呢?難道爸爸變得“不棒”了嗎?
為什么會這樣
幼兒往往對爸爸絕對崇拜,并相信自己崇拜的人身上沒有一點“瑕疵”,包活生病。如果有一天,他發(fā)現(xiàn)強壯的爸爸突然像自己一樣病倒了,會感到非常不可思議。這是他們成長過程的一個正?,F(xiàn)象,爸爸要正視這一點,耐心認(rèn)真地給寶寶解釋,不可草率應(yīng)對。
爸爸的回應(yīng)
◎可能生病
對于生病這類理所當(dāng)然的事,爸爸要充分理解、正確解答:告訴寶寶,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還有叔叔阿姨和這個世界上的所有的人,都是會生病的。生病是一種生理現(xiàn)象,任何人都不可避免。只不過,大人的抵抗力比孩子強一些,相對來講不容易生病。
◎傳遞“鍛煉”的概念
借助一個看得見的榜樣,讓孩子明白,只有平時經(jīng)常鍛煉,身體的抵抗力才會越來越強,病菌不容易侵入,比如爺爺每天游泳,就很少生病。
燒開陷阱
◎爸爸生病與“寶寶不乖”無關(guān)
小寶寶的思維是線性的,不會拐彎,成人說什么他們就信什么。所以,千萬不要把寶寶的淘氣與爸爸的生病聯(lián)系起來,隨口說出:“都是你不乖,經(jīng)常惹爸爸生氣,把爸爸給氣病了!”這樣的話來。因為,這樣的回答,不能解開孩子心中的謎團,反而會給寶寶帶來愧疚感,增加其心理負(fù)擔(dān)。
2 這個爸爸不會做
情景再現(xiàn)
媽媽出差了,一大早,爸爸就喊醒丫,丫,幫她穿上衣服,洗臉?biāo)⒀溃@一切都還順利,可輪到梳頭,爸爸有點為難了:他拿起梳子,在丫丫頭上一上一下地亂挖,疼得丫丫大叫起來,“哎呦,疼!”爸爸馬上說:“好、好,我盡量輕點,你再忍忍。”梳了好半天,還是沒弄好,丫丫著急地催:“爸爸快點,上幼兒園要遲到了!”這下,爸爸更慌了,他剛剛梳起了這邊的,那邊的又掉了,索性胡亂扎上算了。結(jié)果,兩條辮子歪歪的,還一高一低!
寶寶的困惑
家里的燈不亮了,我的火車、娃娃壞了,爸爸都能修好,還會疊紙飛機。這些事,比梳頭難多了,他怎么就梳不好兩個小辮子呢?媽媽可是一眨眼的工夫就梳好了呀!
為什么會這樣
在寶寶眼里,爸爸應(yīng)該和媽媽一樣能干,媽媽瞬間能做好的事,爸爸也不例外。況且,在丫丫的記憶中,還沒有什么事情是爸爸做不好的,她很難將不會梳頭這件事和什么都會做的爸爸聯(lián)系在一起。
爸爸的回應(yīng)
◎尺有所短 寸有所長
對多數(shù)爸爸來說,給寶寶女兒梳頭確實不是件容易的事。但是,你要讓寶寶明白,任何人都不可能無所不能,每個人都有自己擅長的和不擅長的,也就是說他們可能在這方面很棒、而在那方面就不棒,就像有的人成為鋼琴家,有的人成為畫家,而有的人最終成為了科學(xué)家,他們只在自己的領(lǐng)域表現(xiàn)出色。難和易也是相對的。“梳頭”,就是爸爸的弱項。
◎表明你的態(tài)度
告訴寶寶,有些事情是熟能生巧的,比如梳頭。爸爸之所以不會梳頭,是因為自己的頭發(fā)很短,平時少有操練的機會,不過,爸爸愿意在這方面努力。由于你的態(tài)度誠懇,相信寶寶愿意配合你練習(xí)。
燒開陷阱
◎發(fā)脾氣于事無補
如果在丫丫喊“疼”、著急和不滿意的時候,心急且手忙腳亂的爸爸對寶寶發(fā)脾氣:叫什么,再鬧我就不幫你梳了!或者把梳子一摔:嫌不好,自己弄去!這只能激化你和寶寶之間的矛盾,破壞你在孩子心中的“偉大”形象。
3 爸爸為什么不知道
情景再現(xiàn)
爸爸給芯芯講完了童話《丑小鴨》,但芯芯仍感覺意猶未盡,問道:“那個丑小鴨真的變成了美麗的白天鵝了嗎?”
“是啊!因為,它原來就是一只天鵝寶寶?!卑职终f。
“那就是說,天鵝的寶寶都很丑嗎?”芯芯繼續(xù)問道。
“有可能吧。也許有的丑、有的不丑,就像大人一樣,他們小時候有的漂亮、有的不漂亮?!?/p>
“什么樣的天鵝小時候不丑?”芯芯窮追不舍。
“這個爸爸也不知道啊!”
寶寶的困惑
爸爸知道的可多了,我不懂的事情爸爸都告訴我,可這次他怎么會不知道呢?他平時可是最愛看書的呀,書上不是講了很多很多的知識嗎?、
為什么會這樣
如果把知識比喻成存款,那么,在寶寶的印象中,爸爸就是個永不枯竭的“提款機”,他沒有、也不可能有不知道的事。所以,當(dāng)聽爸爸說出“不知道”這三個字時,寶寶對爸爸“高大形象”所產(chǎn)生的懷疑,遠(yuǎn)比沒能從爸爸那兒獲得滿意的答案而感到的失落要大得多。
爸爸的回應(yīng)
◎使用婉轉(zhuǎn)的方式
直接而簡單地對兩三歲左右的孩子說“不知道”,他們會很失望,甚至?xí)訐u內(nèi)心已經(jīng)建立起來的、對爸爸的絕對信任感。因此,遇到不好回答或無法回答的問題,爸爸們首先弄清楚孩子的真正想法,顧及他們的夢想與興趣。對于芯芯的提問,爸爸不妨這樣委婉地解釋:“什么樣的天鵝小時候不丑呢?這個問題爸爸也不太清楚,我們查查有關(guān)天鵝方做的好處是,既能維護爸爸在孩子心中的完美形象,又能使寶寶和爸爸更親密。
◎爸爸也需要不斷學(xué)習(xí)
讓寶寶明白,即使再聰明的人也有不能解決的問題,其他大人也和爸爸一樣。因為,知識的海洋是浩瀚無窮的,任何人都有不懂的知識。所以,無論是寶寶,還是爸爸媽媽以及其他的人,都要不斷學(xué)習(xí)新的知識,不斷地充實自己,這樣才不會落后,才能做一個有用的人。
繞開陷阱
◎”別對孩子“撒謊”
“爸爸現(xiàn)在突然一下子想不起來了,改天我想起來了再告訴你!”或者說:“這個嘛,爸爸保密,以后再跟你說?!边@樣的回答或許暫時可以保住爸爸的尊嚴(yán),但是幾次之后,寶寶就會識破你的小把戲了,爸爸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也會直線下降,或許有一天,孩子面對你的回答會說:“爸爸騙人!”
4 爸爸也為自己找借口
情景再現(xiàn)
星期天,明明的小表弟來了,兩個孩子玩著玩著發(fā)生了爭執(zhí),明明打了小弟弟一拳,還用小汽車砸他的頭……
明明爸嚴(yán)肅地對兒子說:“你要跟弟弟說‘對不起’?!?/p>
“是他先跟我搶的l”明明抗議。
“你打了弟弟,就應(yīng)該道歉。”爸爸說。
“他也打我了!”明明為自己辯解。
“別找借口,你是哥哥,快跟弟弟說‘對不起’!”
“那弟弟也要跟我說‘對不起’!”
于是,明明爸生氣地把小汽車扔進(jìn)了垃圾道。
寶寶的困惑
爸爸扔我的玩具,不就是“打”我的玩具嗎?我打弟弟不對,那爸爸打我的玩具也不對,他也要向我道歉。
為什么會這樣
在寶寶看來,標(biāo)準(zhǔn)只有一個,自己不能做的事,爸爸同樣不能做,爸爸勸說孩子要冷靜下來道歉,但是自己卻沒能以身作則給予正確的示范,有損于自己在寶寶心中的威信。
爸爸的回應(yīng)
◎道歉不是寶寶的專利
如果爸爸有一些過激的行為,或者在什么方面?zhèn)α藢殞?,最好先向孩子說“對不起”,給寶寶做個好榜樣。比如,爸爸對明明說:“我剛才太生氣了,在不冷靜的時候扔了你的玩具,我發(fā)現(xiàn)這是不對的,我向你道歉,改天我們再去挑一個你喜歡的小汽車。你覺得可以嗎?好了,現(xiàn)在,你可以向弟弟道歉了?!边@樣,孩子就比較容易接受爸爸的要求,
◎讓寶寶做個“監(jiān)督員”
爸爸以身作則、能約束自己,才能讓寶寶佩服。不妨和寶寶有個約定:一旦爸爸對寶寶做了不合適的事、說了不該說的話,要向他道歉。請孩子做監(jiān)督員,如果爸爸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言行失誤,寶寶當(dāng)即提醒。這樣做不但不會使寶寶對爸爸失望,還能使寶寶時刻暗示自己、約束自己。
繞開陷阱
◎“不聽話”不是理由
如果爸爸以“誰讓你不聽話的!”為理由拒絕向孩子道歉,就等于告訴孩子:爸爸在找借口。這樣,孩子也會模仿爸爸的樣子找出自己不認(rèn)錯的理由。而且,日久天長還會形成習(xí)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