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沱江邊,一如徘徊在淋漓大筆繪就的千古丹青里,放眼里去,遠處群山崔嵬,濃霉薄云,腳下江水逶迤,潺潺而流,輕漾的水波牽著視線一起向前淌去,淌過碎石的河沿淌過吊腳樓,悠悠地淌進虹橋倒影的波心。江水清澈見底,輕舟泛過,長長的水草像三月里輕佻的柳枝隨波搖曳。在水之湄,搗砧聲碎,白鵝競逐,鳳凰,這個令人神往的邊寨小城,正是因了這沱江而生色,這畫里畫外都是人間的勝_景仙境。
走在沱江邊,一股濃濃的懷舊情緒油然而起,細細思量,或許情緒中還夾帶著一絲傷感和莫名的失落。這淺淺的江水,興許載不動千年的風風雨雨興許盛不下人司的恩恩怨怨,她的身世也絕無可自矜之處,然而,卻是人們精神沐浴的圣水天河。凝視著眼前的景物,不由得你不去追湖它的過去,也不由得你不去設想一下它的未來。
江水無語,依然輕緩而堅定地向東流去,群峰有情,任一流清水在懷中繾綣,俯首低眉,相送還牽袂。占人說“石韞玉而山以輝,水懷珠而川以媚?!鄙剿畡伲阃饣壑?,自有她的靈氣所在。我暗自思忖,這邊遠小城的山和水到底是蘊藏了什么靈氣,引得無數(shù)異鄉(xiāng)客魂牽夢縈,流連忘返。
小城,自然是不大,不太高的城垣相距咫尺的城門,略顯狹窄的甬道,遠遠望去就像童話里的神秘城堡。苗人世代臨江而居,兩岸鱗次櫛比的吊腳樓暗示著他們與水的淵源和血脈聯(lián)系。對長年在江河上漂泊的水手來說,吊腳樓是他們狂歡的天堂,這里的每一扇窗子都關著他們的一個夢。小城的人是悠閑自得的,就像眼前這條沱江一樣從容不迫,年復一年地在群山的懷抱里安享著四季更迭。小城是獨立的,地理造成的相對閉塞倒也給他們的生活增添了許多神秘色彩。日頭已經(jīng)老高了,趕早的人慢悠悠地往回走著,水渚上照例站著一層層圍觀斗雞的人,看客中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還有背簍里乜斜睡眼的囡固,臉上都掛著安詳?shù)目煲狻男∠镩W身過去透過深宅大院虛掩的門很客易覷見在躺椅上曬太陽的老人,這情景很自然地會喚醒你心中沉埋已久的思鄉(xiāng)情結。
煙籠江岸疑春近,燈懸樓頭恐歸遲。在這充滿著濃郁別樣山村情調(diào)的鄉(xiāng)間小城,我半是惆悵,半是謎惘,因清醒而惆悵,因沉醉而迷惘。心一會踏寞寧靜,一會又飄忽不定,仿佛正在經(jīng)受一個自然而淳樸的洗禮,一個心靈的洗禮,又好像正在期待一個驚心動魄時刻的到來。仰望這山,俯視這水,聆聽山間無盡的回響,猛然間,一種靈魂出竅的感覺向全身襲來。
這是一方凈土,凈得可以拋卻一切私心雜念,凈得可以濾去心中所有的雜質(zhì);這又是 方靜土,靜得足可以凝固時間,靜得使你可以回憶起生命中的每一個細節(jié),靜得可以聽到另一種聲音的呼喚。
我喜愛把鳳凰與江南的小橋流水和塞外的西風殘照相比。在我有限的游歷中,鳳凰兼具江南的柔與塞外的剛,她柔中有剛,剛中帶柔,集婉約豪放、細膩粗獷于一體。她柔得讓江南女子花容失色,她剛得使塞外的漢子自愧不如。小城的景物沒有江南春綠時的嬌艷欲滴,也沒有塞外秋后的蕭瑟蒼勁,她的姿態(tài)是本色的、低調(diào)的,就像是一幅水遠不用著色的水彩畫。也許,這正是小城卓然于世的奧妙所
一方山水養(yǎng)一方人,一方山水也涵養(yǎng)了一方獨特的文學?;貧w自然,貼近土地,尋找生命之源,用最原始的方式與生命對話,傾聽天地間最卑微者的吶喊,或許正是這片土地給予文學的啟示。一位自稱為“大都市中的鄉(xiāng)下人”這樣寫到“呵,在這樣月色里,我們一同走進一個夸大的夢境。黃黃的月將坪里灑遍,卻溫暖了各人的心,草間的火螢,執(zhí)了小小的可憐的火炬,尋覓著朋友。這行為,使我對它產(chǎn)生無限的同情?!睗鉂獾泥l(xiāng)土氣息,抒情詩般優(yōu)美的文字,這就是沈從文,一個從小城走出來的文學大師。
沱江繼續(xù)向前緩緩地淌著、人跡也漸漸稀少,繞過一個山腳,江水陡然變得湍急起來,緊貼著山腳下的一個小山坳里,正是沈從文的墓冢,墓冢很特別,僅一塊不高的五彩石碑,里面鑲著先生的一撮骨灰,碑前擺滿了野花,碑上鐫刻著先生的手跡:“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認識人”,這非但是先生自題的墓志銘,也是先生為走進湘西、解讀鳳凰的每一位遠方游客備下的錦囊。
江水悠悠,歲月悠悠,人事悠悠,綿綿不斷的永遠是鄉(xiāng)情。哦,惱人的秋雨又來了,淅淅瀝瀝打在枝枝葉葉上,也打在閑愁滋長的心頭,百無聊賴之際不妨捧起先生的書躲進小星的一角守著火盆,在火光的映照下,在滴答的秋雨聲中,或許真能讀出點味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