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情世故是我們?nèi)粘I钪蟹e累的約定俗成的行為規(guī)則。這些知識大半來源于與不同人群的社會交際,也來源于社會沖突與社會發(fā)展。在有專業(yè)知識與技能的情況下,人情世故能夠幫助我們緩和與其他人之間的緊張關系,也比較容易讓其他人感到與我們交往的愉悅感與建設性。這里我列舉出我們每個人也許都能用到的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人情世故,因為我發(fā)現(xiàn),這些人情世故經(jīng)常被年輕的朋友忽略。
——即使不是對大人物,我們也要用請教的態(tài)度、口吻而不是傲慢的姿態(tài)與別人說話。因為人不可貌相,很多實用的良師益友往往來自不起眼的生活與工作中。
——在吃飯的場合做主動點菜者,最好別請主人與主賓點菜,因為點菜這點小事不是尊貴者通常做的事情,但是請注意詢問他們的喜好,而不是只管點自己愛吃的東西。這需要你平時積累點菜的經(jīng)驗。上桌的時候要尊重主人的安排,不要貿(mào)然先行入席坐下。
——經(jīng)常找到同學、朋友與同事值得肯定的方面。要記得,即使老板也需要被你肯定。但是對長輩和上司的贊揚應盡量在私下場合說,而對于一般朋友與同事則應公開贊揚。
——學會寫便條,包括借條、請假條、申請信,如果你在平時日常交往中很主動地使用這些便條,會讓其他人感到你很規(guī)范、謹慎;而且如果你懂得請其他人這樣做,你未來就能更好地與他們有憑有據(jù)地打交道。記住,即便是在電腦、網(wǎng)絡操作一切的今天,會寫便條也能讓別人刮目相看。
——記得在同學不在宿舍、同事不在辦公室的時候,很熱情地幫他們接聽與記錄電話、接收信件。
——在征詢了別人意見之后才閱覽別人的書架或者私人物品,在經(jīng)別人同意的情況下才用別人的電腦,坐在別人的私人座位上的時候,不去翻動別人的筆記本。
——有朋友聚會的場合,體貼地招呼一下那些內(nèi)向的、不為人注意、可能有點自卑感的朋友,在社交中對弱勢者的幫助會得到別人特別的感激。對于社會地位較低者,當你有不能適應的生活條件與生活習慣時,要克制自己想表現(xiàn)出的不適感與負面表情。
——好漢不吃眼前虧。但是很多時候,如果你和同學之間就一個問題爭執(zhí)不下,也不要繼續(xù)火上澆油,冷靜下來,多收集一些數(shù)據(jù)材料,想得更明白點再說。
——在你沒有充分把握的時候,用“爭取”與“盡量”這樣的口吻回答別人的邀約,因為一旦承諾了就要最大限度去履行,諾言是指100%能做到的事情。曾經(jīng)有科學家統(tǒng)計,如果你有了三次甚至更多地對同一個人沒有履行諾言的記錄,那個人通常就不再認真地對待和你的約定,這就是所謂的信用。
——說話需自律,對失意的人不說讓自己得意的話,不張狂宣揚自己的家庭地位、父母職業(yè)、家里的財產(chǎn)。
——對小販、苦力別太討價還價,與勞力平民說話也要有謙恭之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