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雪兒·霍爾匍匐在一片五彩斑斕的珊瑚礁上,張大自己的嘴#65377;兩只紅色的小海蝦從礁石的掩體里爬出來,慢慢湊近她的下唇,試探著伸出長長的觸須#65377;眼前這個龐然大物,戴著潛水鏡,背著氧氣瓶,和它們平日見到的“大魚”實在有些不同#65377;好在蜜雪兒的友善很快打消了小海蝦的顧慮,它們爬進她嘴里,開始認(rèn)真挖掘她的牙縫,很快,小海蝦就發(fā)現(xiàn)自己被忽悠了,蜜雪兒的牙縫干干凈凈,一點殘留的食物也沒有#65377;
1975年,蜜雪兒在潛水課上認(rèn)識了霍華德·霍爾,從此開始了相伴一生的夫妻兼工作伙伴關(guān)系#65377;作為美國最頂尖的海洋探險家和水下攝影師,夫妻二人拍攝了許多電視和電影紀(jì)錄片,7次獲得艾美獎,還出版了幾部科普書籍#65377;拯救瀕危的珊瑚礁生態(tài)群落,是他們重要的工作目標(biāo)#65377;
珊瑚礁被稱作“海底熱帶雨林”,由無數(shù)細小的珊瑚蟲一代一代,歷經(jīng)千萬年時間逐漸建立起來,它們色彩繽紛,形態(tài)各異,資源豐富,是海底生物美麗富饒的家園#65377;除靈敏的小海蝦之外,憨態(tài)可掬的石斑魚#65380;妖嬈的海蛇#65380;老實巴交的大海龜,還有很多很多拉幫結(jié)派的熱帶魚……都是蜜雪兒他們的朋友#65377;
然而,當(dāng)蜜雪兒他們回到20年前曾經(jīng)到過的一片海域,期望回訪那些老朋友時,在海底看到的卻猶如墓場一般的死寂#65377;珊瑚礁死了,留下堅硬#65380;扭曲的殘骸;成群的魚蝦不見了,偶爾有幾只小魚彷徨地穿過這些死去的礁石——它們只是路過,這里已不再是它們的家園#65377;
一只孤獨的章魚徘徊在灰色的海底,在貧瘠的礁石之間努力地尋找食物#65377;它吸引了大家的目光,也牽動了蜜雪兒的心#65377;
“這只章魚現(xiàn)在還有比別人強的生存能力,但是它也很快就會失去自己的家了#65377;”蜜雪兒說,“離開后,我心里一直浮現(xiàn)這只章魚的身影,無法釋懷#65377;”
近幾十年來,珊瑚礁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破壞,世界各地的珊瑚礁及建諸它們之上的生態(tài)系統(tǒng)都在迅速消失#65377;在南太平洋,澳大利亞大堡礁,斐濟島還有塔希提島附近的珊瑚礁還算是保存得比較好的#65377;蜜雪兒和霍華德以及其他幾個科學(xué)探險家朋友,花了10個月左右的時間深入這些海域,拍攝了大量的資料#65377;他們的主要目的,是要尋找珊瑚礁死亡的原因,以及探索保護珊瑚礁的方法#65377;
造礁珊瑚蟲為其他海洋生物提供家園,彼此之間形成相互依賴的關(guān)系#65377;魚兒吃掉很多遮擋陽光的浮游生物,蟲黃藻依賴陽光進行光合作用為造礁珊瑚蟲提供氧氣,造礁珊瑚蟲則為蟲黃藻及其他生物代謝出二氧化碳#65380;氮#65380;磷等豐富的食物和養(yǎng)料……珊瑚礁的生長對環(huán)境要求很高,一般來說只能是在熱帶或者亞熱帶水面下80米以內(nèi),溫度在22~28攝氏度之間,靠近海岸的清潔的海底#65377;各種指標(biāo)稍有異常,海水被污染#65380;溫度變化等因素都可能讓珊瑚礁遭到損害#65377;全球海洋中大約只有0.25%的區(qū)域可以生長珊瑚礁,恰恰是這0.25%的海域,集中了海洋中最豐富的物種#65377;
斐濟島的土著居民們很懂得保護珊瑚礁,甚至下水之前都有神圣莊嚴(yán)的儀式#65377;可是,大海上的那些現(xiàn)代化漁船,卻以極其高效率的手段撈走了過多的魚,魚兒消失了,水的清潔度下降,浮游生物暴增,光照度和氧氣含量下降,造礁珊瑚蟲很快就會死去#65377;
此外,珊瑚礁上寄生的蟲黃藻,也會因海水水溫升高而消亡,沒有蟲黃藻分解二氧化碳,珊瑚礁很快就會白化,剩下的只有死路一條#65377;
而那些似乎遠在高山上的伐木者,也許根本意識不到,失去植被之后,泥沙順著河流進入到沿岸海洋,珊瑚礁被淤泥覆蓋,也會窒息而死……
“海底的熱帶雨林”正在逐步縮小,如果有一天毀滅了,那么,依賴珊瑚礁生存的超過1/4的已知海洋魚類就會因失去食物來源和產(chǎn)卵#65380;孵化#65380;避難的場所,走向瀕危#65377;
到現(xiàn)在為止,全世界的珊瑚礁已經(jīng)有70%以上遭到了嚴(yán)重破壞,其中接近1/3已經(jīng)不可逆轉(zhuǎn)地被摧毀#65377;特別嚴(yán)重的是印度洋海域,由于水溫變暖二氧化碳過多,80%的珊瑚礁在過去30年內(nèi)已經(jīng)萎縮,在其中的一些地區(qū),未來20年內(nèi)將找不到活著的珊瑚蟲#65377;
(選自《中國青年報》2007年7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