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山,進茂密的原始森林,薔薇給我的印象較之其他物種都要深刻,它的干和枝上都有刺。我被薔薇刺扎的次數(shù)多,美麗的薔薇,它給了我許多疼痛的記憶。
正常情況下,我不擔心被薔薇刺扎。你有刺嗎?我尊重你捍衛(wèi)自己的權(quán)利,繞你而行??墒?,在爬陡坡或者下陡坡時,腳下一滑,身體失去平衡,眼看就要倒下,手本能地閃電般疾速抓住最近的樹。不幸的是,最近的一棵是薔薇,便抓了滿手刺。
被薔薇扎過一次,心里抱怨地想,干嗎長那么一身刺啊,看人家箭竹長得多光溜。不過,對于鉆森林者來說,前面是一片箭竹林也非什么好消息,箭竹小而光潔,長成一叢叢密不透風,面對那密集的箭竹林,我連繞過去的機會都沒有。薔薇有刺,躲得起嘛。
由于有了疼痛的記憶,我在森林中除了觀察前面是否有熊、野豬和蛇之外,尤要細看的就是有沒有薔薇了。在大龍?zhí)兜纳掷锩妫N薇比較多,它往往不經(jīng)意地生在一個坡坎上,在紅樺、華山松和山楊樹的樹陰邊緣。山地森林生長的薔薇,遠不及生長在河岸和路旁來得茂盛。由此想著,作為灌木的薔薇,生在人家的樹陰下,那份難易與甘苦唯有薔薇自知。
然而,帶刺的美麗,薔薇的生存技巧與繁衍策略,在莽莽群山中的原始森林,使我領(lǐng)略到大千世界萬物的終極真理,以美來表現(xiàn),傳達信息以及招引蜂蝶授粉,以刺來捍衛(wèi)生存,拒絕草食動物的啃嚙。
薔薇科乃一大科,人類幾乎無法離開薔薇科植物,比如蘋果和梨都屬薔薇科,這里說的是刺梗薔薇,它的學名亦稱湖北薔薇。比較峨眉薔薇,刺梗薔薇的果實質(zhì)樸得多,然而它們都有薔薇科灌木類的趨同性,那就是它們鋒利的刺加美麗的花。刺與花,乃薔薇的存在。是時,薔薇已經(jīng)結(jié)果了,在海拔2300米以上的原始次森林中,薔薇的果略小。
我轉(zhuǎn)過身來,目光直取薔薇的刺,心頭“嘩”地閃電一般透亮,薔薇的刺芒美學價值,完全可以撇開花朵而由刺芒獨立構(gòu)成。也就是說,觀賞薔薇的刺芒,本身是一個審美過程。薔薇的刺,分三種形態(tài):嫩芽干上的刺、壯年樹干的刺和老樹干的朽刺。
薔薇嫩芽上的刺,形大而艷,與芽尖葉子的暗紅色相同,刺芒尖利,整刺若革質(zhì),我感覺它如橡皮刺,可以整枚摘下。比較而言,它仍屬嫩刺,被其扎傷的可能性小,就其存在而言,足以遏阻草食動物萌動的啃嚙的念頭。否則,薔薇青甜脆嫩的碩芽,早已是草食動物的美餐了。薔薇壯年干上的刺,細而堅硬,密布于干上,它可扎入侵略者肌膚之中而折斷,斷不可近前。它也是薔薇最令來犯者驚懼的刺,毫不留情,來者必扎,被扎者必疼。因此,薔薇壯年干上的刺,它的本質(zhì)意義的守護功能最強,由于薔薇叢生,它就成為捍衛(wèi)群體的中堅力量。薔薇的老干,由于干硬皮堅,它的刺逐漸朽敗且隨皮脫落。顯然,老干已經(jīng)不需要防范,或者說它已經(jīng)返璞歸真,草食動物也不再有啃嚙它的念頭。
欣賞薔薇的刺,讀識刺芒的美學形態(tài),相比較看薔薇花朵,刺令人驚駭,它鋒利、精致、警醒!你不可以來犯我,這一定是出自薔薇內(nèi)心的真實表達。
(選自《大河報》2007年9月10日,皮痞祖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