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第一次吃牛腩,是在南方的一個(gè)小城。黃昏時(shí)分,走在街上,遠(yuǎn)遠(yuǎn)的,一股誘人香味撲鼻而來。接著,一輛小推車緩緩來到眼前,上有兩個(gè)大字:“牛腩”。忍不住問推車的大爺,牛腩是什么呀?大爺用帶濃郁南方口音的普通話回答我們:“牛腩???很多的呢。牛肌腱啦,牛筋膜啦,還有坑腩啦——就是排骨中間的那點(diǎn)有溝溝的肉……軟軟的、滑滑的……”
大爺賣的牛腩,有純牛腩和蘿卜牛腩兩種;純牛腩中又分醬色的和白色的。禁不住誘惑,我們每樣要了一小碗,津津有味地吃起來。呵,聞起來香,吃起來更香!看上去一塊塊有棱有角的牛腩,實(shí)際上已是爛熟如酥,口感軟滑,但又不是一團(tuán)肉泥,還很是有些口勁。大爺問:“吃得慣么?”我們說:“只可惜肚子太小了。”
從那以后,我便饞上了牛腩。且不甘于僅僅是吃,還留心學(xué)了做。買回牛腩后,洗干凈,放入開水沖一遍,以驅(qū)除血腥味兒,然后切塊備用。鍋燒熱后,下油,花生油最合適。接著放姜、蒜、豆瓣醬、醬油、醋、糖、八角、陳皮,大火爆香。再下牛腩,兌酒,炒勻,然后加開水,水浸過面即可。蓋上鍋蓋,文火慢慢燜,直到軟熟。可加少許蔥蒜,便可上桌啦。如果是制作蘿卜牛腩,可將蘿卜與牛腩同燜,也可以將蘿卜分開煮熟后再混入牛腩,視個(gè)人口味而定。做好的牛腩連汁一起放在各種粉上,如細(xì)粉、扁粉、粗圓粉,就成了牛腩粉;把牛腩和米飯同煨,則就是牛腩飯了。
就在寒冷的冬日,燒上一鍋牛腩,滿院飄香,家人好友圍坐,歡聲笑語,腸胃享受,全身舒展,滿心滿肺便都是幸福和滿足了。
(安徽 劉洋 選自《大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