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好的口才確實讓人羨慕,但是再好的口才也有發(fā)生口誤的時候。
大家都知道,作為空姐,上崗前都要經受嚴格的語言訓練,不僅僅是服務周到,更要語言得體。盡管這樣,也避免不了失言。有這么一個空姐,也是在一次航線上,她一秉顧客至上的服務精神,殷殷詢問一對年輕的外籍夫婦,是否需要為他們的幼兒預備點早餐。那位男顧客出人意料地用中國話答道:“不用了,孩子吃的是人奶?!?為進一步表示誠意,她毫不猶豫地說:“那么,如果您孩子需要用餐,請隨時通知我好了?!蹦蓄櫩拖仁且汇?,隨即大笑起來,那位空姐如夢初醒,羞紅了臉,為自己的失言窘得不知如何是好。
2.沉默是金,口才是銀。說明在有些時候,沉默可以給對方和自己都留有余地。因此,沉默而又學會傾聽的人往往受到尊重。
大發(fā)明家愛迪生發(fā)明了自動發(fā)報機后,想賣掉這項發(fā)明以及制造技術,然后建造一個實驗室。因為不熟悉市場行情,便與夫人米娜商量。妻子也不知道這項技術究竟值多少錢。她一咬牙,發(fā)狠心地說:“要2萬美元吧。\"愛迪生笑著說:\"2萬美元,太多了吧?”米娜見老公猶豫不決,又說:“要不然,你賣時先套套商人的口氣,讓他先開個價?”
一位商人聽說后表示愿意買這項技術。然而在商談中,商人問到價錢時,愛迪生卻沉默不語,因為他認為要2萬美元過高,不好意思開口。 商人幾次追問,愛迪生就是不說。商人終于耐不住了:“那我先開個價吧,10萬美元,怎么樣?”
沒想到沉默了一會兒就賺了8萬美元,愛迪生大喜過望,當場和商人拍板成交。
3.有人善于夸夸其談,有人喜歡緘口不言,聰明人卻只說三分話
逢人只說三分話,說明這些話是至關重要的話,不說不行的話。還有七分話,不必對人說出,說明那些話是廢話,對人對己都沒有好處。
有則外國生活寓言故事:
古巴格達有位學者,據(jù)說智慧過人。一天,他的一位熟人遇見這位偉大的學者,說:“你知道我剛才聽人怎么說你朋友的嗎?”
“等等,\"學者答道,\"請允許我先問個問題,你再繼續(xù)往下說。你要告訴我的事屬實嗎?”
“我不大清楚?!边@位熟人說。
“好吧,”學者說,“你不知道這事是否屬實,讓我再問個問題。你要告訴我的是好事嗎?”
“不,不是好事!”熟人回答。
“那么請允許我問第三個問題。你要說的對我有用嗎?”學者問。
“不,沒用。”熟人說。
學者接著說:“假如這事可能并不屬實,又沒什么好處和用處,那你為什么還要告訴我呢?”
你要轉述的消息經過這三重過濾檢驗了嗎?在你開口之前,請先用這些問題自問一下:我要說的屬實嗎?有益嗎?有用嗎?假如你只能對其中兩個說是,就請慎思這話該不該傳。假如你要告訴別人的事情經過了這三重過濾,那就是該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