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普通高等教育的發(fā)展通過提高人力資本的存量和科研成果的開發(fā)及應用,直接推動一個國家經濟的發(fā)展和國際競爭力的提高,因此決定了國家政府是投資普通高等教育的主要力量。文章從實證的角度建模分析論證了我國政府投資普通高等教育的投入產出效率問題,既肯定了政府投資普通高等教育對我國經濟發(fā)展的促進作用,又指出了目前我國政府投資普通高等教育的效率比較低的原因。
關鍵詞:普通高等教育;政府投資;投入產出效率
一、引言
普通高等教育投資效率反映的是普通高等教育投入與產出之間的關系。投入是指普通高等教育投資的社會總成本,包括各種資源的直接成本和間接成本,產出則是指普通高等教育投資所帶來的社會總福利增量,包括經濟利益和社會利益等,所以普通高等教育投資效率包含了質的規(guī)定和量的規(guī)定兩方面。
普通高等教育投資效率量的指標是指教育資源的利用效率,主要有三類指標:人力資源的使用效率、財力資源的使用效率和物力資源的使用效率;普通高等教育投資效率質的指標是多方面的,普通高等教育質量主要體現為五個方面,目的性、內適性、外適性、人文性、先進性,質量的五個特性是相輔相承的,共同發(fā)展能夠使普通高等教育達到理想狀態(tài)。在大眾化教育之后,普通高等教育的目標主要是培養(yǎng)高素質的勞動力,因此,勞動力的外適性成為主要的質量指標。國外文獻(Sebastien Dessus,1999)將普通高等教育體制的質量定義為:邊際投入的GDP產出彈性,可見也是強調了教育投資的外適性。
我們一般認為普通高等教育產品包括兩種,科學研究提供的知識產品和教學活動提供的人力資本。這兩種產品從屬性上來看,既具有公共產品的屬性,也具有私人產品的屬性,決定了普通高等教育既具有事業(yè)性也具有產業(yè)性。其中事業(yè)性決定了政府應該撥款,而產業(yè)性則要求教育機構通過產業(yè)運作從市場獲得資金,自我生存與發(fā)展。兩者兼具的普通高等教育要求投資主體多元化。
但由于普通高等教育存在市場失靈問題,所以普通高等教育投資仍需要以政府投資為主導,以體現普通高等教育的事業(yè)性;普通高等教育的產業(yè)性則決定了教育機構可以借助市場的力量,解決教育機構的經費問題,同時借助市場機制使高等教育在投入產出上主動適應和推動經濟的發(fā)展,提高普通高等教育的投入產出效率。普通高等教育投資體制改革的目的是使教育投資體制充分反映教育的內在特征,變革體制中不適應生產力發(fā)展的部分,使之既體現事業(yè)性,也體現產業(yè)性。重新確立市場與政府在普通高等教育領域中的地位,使市場成為普通高等教育領域中資源配置的基礎力量;政府則在其中發(fā)揮宏觀調控和投資導向職能,并針對可能出現的市場失靈采取積極措施,以彌補市場的不足。改革的最終目標是提高普通高等教育為經濟和社會服務的能力,建立與市場經濟發(fā)展相適應的普通高等教育體制,推動社會和經濟的發(fā)展。
政府從普通高等教育的發(fā)展中可以獲得多種利益:社會利益與經濟利益,宏觀利益與微觀利益,所以絕大多數國家政府都非常重視普通高等教育的發(fā)展。但普通高等教育的混合產品屬性決定了普通高等教育存在“市場失靈”,導致投資不足,而糾正市場失靈是政府的職責,因此政府需要參與普通高等教育投資。另外,普通高等教育對來自不同階層的人存在教育機會公平問題,維護社會公平是政府的一種基本職能,這也決定政府需要參與教育投資。
普通高等教育的發(fā)展通過提高人力資本的存量和科研成果的開發(fā)及應用,直接推動一個國家經濟的發(fā)展和國際競爭力的提高,這是政府投資普通高等教育的主要利益動機。普通高等教育投資推動經濟增長通過兩種機制:一種是人力資本投資機制,一種是物質消費拉動機制。Jim Saxton(2000)總結了教育通過人力資本投資機制對經濟增長作用的兩種方式:第一種方式是人力資本投資通過對新知識的創(chuàng)造而推動經濟增長,即熊彼特式經濟增長;第二種方式是人力資本通過技術的擴散和轉移影響經濟的增長。教育能夠提高理解消化新知識的能力,并且教育是傳授新知識的一條途徑。普通高等教育投資對經濟增長的第二種作用是需求拉動作用。普通高等教育的投入產出循環(huán)過程本身也形成一個巨大的市場,普通高等教育是一個高投入高產出的部門,普通高等教育作為一種產業(yè),通過與其他部門或產業(yè)進行人流、物流、信息流的交換,增加社會總投資和消費,因而促進了經濟增長,即實現普通高等教育投資對國民經濟增長的短期拉動作用。所以,普通高等教育規(guī)模擴張,不僅增加人力資本投資,促進經濟發(fā)展,同時也是引導社會消費,刺激高層次的教育消費,擴大社會有效需求的重要方面。本文正是從這樣的理論角度出發(fā),實證研究我國政府對普通高等教育投資的投入產出效率問題。
二、實證分析
考慮到數據的可得性,本文采用全國普通高等學校財政性教育經費(其中包括預算內教育經費撥款、教育附加撥款、校辦產業(yè)、勤工儉學、社會服務收入用于教育和基建撥款四大項內容)表征我國政府對普通高等教育的投資,對于我國政府投資高等教育的投入產出效率即對我國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本文則用國內生產總值(GDP)來表示。
從歷年《中國統(tǒng)計年鑒》與《中國教育經費統(tǒng)計年鑒》統(tǒng)計出,我國1991—2004年的GDP與我國財政性普通高等教育經費投入(數據單位統(tǒng)一為億元),分別記為RGDPt與REDUt,為了剔除物價因素的影響,對RGDPt和REDUt作如下變換:GDPt=RGDPt/Pt,EDUt=REDUt/Pt,其中Pt為同期全國商品零售價格指數(以1990年為基數100),得到1991—2004年表示政府投資普通高等教育投入產出效率的GDP與國家財政性普通高等教育經費投入兩者不變價的數據序列。因為序列取自然對數后可消除異方差的影響,且這種變換不會影響變量間長期穩(wěn)定關系和短期調整效應,同時還可以檢驗多數經濟變量時間序列服從或近似服從對數正態(tài)分布,而非正態(tài)分布。所以,為了消除原始數據序列的異方差,使數據更為平穩(wěn),本文采用對變量取自然對數形式。應用單位根檢驗(ADF)方法對lnGDPt和lnEDUt這兩個時間序列進行檢驗,結果如表1所示:
由表1中的結果可以看出,lnGDPt和lnEDUt的原序列和一階差分序列都是非平穩(wěn)的,二階差分序列在5%的顯著性水平下都是平穩(wěn)的,即lnGDPt和lnEDUt是二階單整序列I(2)。時間序列的單整階數相同,可能存在協整關系,即變量之間長期穩(wěn)定的比例關系。但還需進一步運用格蘭杰因果關系檢驗方法對二者進行檢驗,滯后階數取序列的單整階數2,結果如表2所示:
從表2中可以看出,就本文所研究問題而言,我國政府對普通高等教育的投資確實在一定程度上成為我國經濟發(fā)展的動因之一;反過來,國家經濟的增長必定會帶來普通高等教育事業(yè)的更大發(fā)展,從而使政府進一步加大對普通高等教育事業(yè)的投資。
在上述檢驗結果下,筆者嘗試建立誤差修正模型來考察我國政府投資普通高等教育的效率具體如何。遵循動態(tài)計量經濟模型從“一般到簡單”的建模過程,利用普通最小二乘法(OLS)建立自回歸分布滯后模型的一般模型。
由表3可知,引入lnGDPt和lnEDUt二期滯后的模型整體擬合效果很好,調整后的R2達0.9959,F檢驗通過。故該模型可以作為“一般模型”,再根據“一般模型”中各解釋變量的系數T檢驗結果,剔除不顯著變量,便得到“簡單模型”的估計結果。經過簡化的自回歸分布滯后模型整體擬合效果比“一般模型”更好,調整后的R2達到了0.9962。最后,由分布滯后模型的“一般模型”推導出誤差修正模型,整理得ECM模型表達式為:
ΔlnGDPt=0.746838ΔlnGDPt-1+0.179845 ΔlnEDUt-0.459597 ΔlnEDUt-1-0.013529 ecmt-2+ut
其中誤差修正項ecmt-2=lnGDPt-2-0.1329lnEDUt-2-12.289083,0.746838、 0.179845和-0.459597為兩變量的短期關系參數,-0.1329為兩變量的長期關系參數。誤差修正系數為-0.013529,符合反向修正原理,且各回歸系數均通過了顯著性檢驗。
誤差修正模型不但描述了lnGDPt和lnEDUt的長期均衡關系,還描述了兩變量之間短期波動的相互影響。其中長期均衡關系失衡程度的調節(jié)機制為:當lnGDPt-2>0.1329lnEDUt-2+12.289083時,ecmt-2對ΔlnGDPt的凈影響為負;當lnGDPt-2<0.1329lnEDUt-2+12.289083時,ecmt-2對ΔlnGDPt的凈影響為正。
三、結論
由以上的實證分析和所建立的模型,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1、我國政府投資普通高等教育的投入產出效率大約為0.1329,即政府財政性普通高等教育經費每增加一個單位投資,我國GDP相應增加0.1329個單位。這表明,從長期看來,我國政府投資普通高等教育對我國經濟增長是有著促進作用的,這點也正符合我們文章前面的理論預期,即普通高等教育的發(fā)展通過提高人力資本的存量和科研成果的開發(fā)及應用將直接推動一個國家經濟的發(fā)展和國際競爭力的提高。
2、我國政府投資普通高等教育的投入產出效率大約為0.1329,從另一個角度又說明了我國政府投資普通高等教育的投入產出效率是比較低水平的。這里面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其中體制的不健全和管理的不合理是最主要的原因,政府投資普通高等教育總量不足,普通高等教育規(guī)模相對偏小,普通高等教育資源利用效率低下,以及不完善的普通高等教育投資管理體制、高級人才的外流等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我國政府投資普通高等教育的總體效率水平。我們應當對癥下藥,尤其要從制度性因素入手,努力尋求解決問題的良策,例如:努力提高財政收入在GDP中的比重,提高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在財政支出中的比重;增加國家政府投資普通高等教育的投資資金;完善普通高等教育經費的籌措體制,實現普通高等教育投資主體多元化;加快國家普通高等教育管理改革及普通高等學校教育教學改革等等,從而不斷地提高政府投資普通高等教育的投入產出效率。
參考文獻:
1、張曉峒.計量經濟學基礎[M].南開大學出版社,2005.
2、張曉峒.計量經濟學軟件Eviews使用指南[M].南開大學出版社,2003.
3、金芳.高等教育投資體制的研究[J].復旦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5.
4、覃思乾.中國教育投入與經濟增長[J].統(tǒng)計與決策,2006.
5、李玲.中國教育投資對經濟增長低貢獻水平的成因分析[J].財經研究,2004.
(作者單位:濟南大學經濟學院)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