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文侯選相識人的標準
哲理的故事
魏文侯正在想著自己提拔一位相國,可是目前手頭有兩個人選魏成子和翟璜都不錯,一時不知到底該選哪一個。于是他去問謀士李克。
李克并不直接回答魏文侯的話,卻說:“大王,您下不了決心,是因為您平時對他們的考察不夠。”魏文侯急忙問:“怎么考察?有何標準嗎?”李克說:“當然有,我認為考察一個人的標準應該是:一看他平時親近些什么人,從他親近的人的品質(zhì)可以看出他的為人;二看他富裕了和什么人做朋友,如果富裕了就摒棄以前窮時結交的朋友,或者巴結富貴人,那此人就不可?。蝗此敼倭送扑]什么人,只有真心為您效力的人才會為您推薦天下最賢良的人;四看他不做官了,不屑于做哪些事情。如果他不做官了,卻還擺做官的架子,接受別人的饋贈,像當官時一樣威風,那他就不是一個忠心的人;五看他貧窮了哪些錢他不屑于拿,如果他貧窮了就去拿討來的錢或者偷竊來的錢,那他就不是一個賢德的人。只要您按照這五個標準去衡量他們,就可以做出決定了?!蔽何暮盥牶笳f:“好,您休息去吧,我明白該怎么做了。”
故事的哲理
李克的標準很精彩。其精彩不僅在于標準本身的敏銳,更在于識人的方式。一個人的心是最難評估的.但它在多層面、多角度的外化過程中所聯(lián)系到的大量人和事,卻是容易評估的。不苦苦追究一個難于確定的內(nèi)心,而是學會捕捉它對外顯現(xiàn)并被放大的“投射”,正是李克識人的高明之處。
一道難題簡單的,往往是本質(zhì)的
哲理的故事
請先回答一道題:A和B可以相互轉(zhuǎn)化,B在沸水中生成C,C在空氣中氧化成D,D有臭雞蛋的氣味。請問ABCD分別是什么?
不知道答案吧?諒你也不知道。不過不要灰心,這道題·曾經(jīng)難倒過許多的博士和教授,你不知道答案正好表示你可能跟他們一樣是飽學之士。你說你知道答案?那恭喜你。不過不要太得意,據(jù)說第一個說出正確答案的是在大街上修鞋的王二,你能知道答案表示你可能跟他一樣目不識丁。
被我考過的所有的高學歷人士,都是從“D有臭雞蛋的氣味”這個已知條件開始推斷的。這很簡單,在上中學的時候我們就已學過,臭雞蛋氣味意味著硫化氫,是一種有毒有害氣體,濃度高時可以致人死亡。那么什么東西可能被氧化成硫化氫呢?這個問題恐怕就要難倒一批碩士博士了,可能有幾個備選答案,但不見得是“在空氣中氧化”而成的。至于A和B可能是什么,別說教授,恐怕連上帝都回答不出來了。
其實答案很簡單。那個王二說:ABCD分別是雞、雞蛋、熟雞蛋和臭雞蛋。
王二沒上過學,他不知道什么叫硫化氫以及硫化氫是什么氣味,他只知道臭雞蛋有臭雞蛋味。答案揭開了大家都覺得好笑;我怎么就忘了這么個簡單道理呢?臭雞蛋自然有臭雞蛋味啊,這我從小就知道。
(冬亥)
故事的哲理
往往我們知道得越多,就繞離事物的本源越遠:我們的知識越豐富,就越容易把簡單的事情想復雜。
在經(jīng)營管理上,要將復雜的問題簡單化,的確不簡單,反而將簡單的問題復雜化倒容易些。所以,當我們沉迷于管理的“學問”時,千萬不能忘了一些最基本的東西。
集中注意力才能解決問題紐約市中心的蟋蟀聲
哲理的故事
一個印第安男孩同他的一個朋友走在紐約市中心的街道上。突然,這個印第安男孩對他的朋友說:“我聽見一只蟋蟀在叫!你聽到了嗎?”
他朋友仔細地聽了周圍后回答道:“沒有,你一定是聽錯了?!?/p>
“不,我真的聽到一只蟋蟀在叫的聲音了。真的,我肯定!”
“現(xiàn)在到處是熙熙攘攘的人群,吵鬧聲,汽車喇叭聲,出租車尖叫聲……你怎么可能在這里聽到一只蟋蟀在叫?”“我肯定我聽到了的?!庇〉诎材泻⒁贿吇卮?,一邊屏氣凝神地搜尋這聲音的來源。他們走過一個街的拐角,再穿過一條街道,然后四處尋找。最后在一個街角邊看到一片大的水泥地,地上有一小簇灌木叢。印第安男孩仔細地搜索灌木叢中的枯葉,最后在枯葉堆里找到了那只蟋蟀。
他的朋友驚得目瞪口呆。印第安男孩說:“不是我的耳朵比你的更敏銳,而關鍵是你在注意聽什么。過來,讓我演示給你看?!?/p>
他把手伸進自己褲兜里摸索了一會兒,然后掏出一把硬幣。他將這些硬幣一一撒落在地上,硬幣撞擊水泥地板時發(fā)出了清脆的響聲。
街道周圍所有的人頭都扭向了這邊。
“明白我的意思了嗎?”印第安男孩一邊解釋給他的朋友聽,一邊拾起他剛撤落的硬幣,“關鍵是你在注意聽什么。”
(文靜編譯)
故事的哲理
注意力是一種最有價值的資源,一個人一生的成就取決于他能否集中自己的注意力,一個企業(yè)的成功也往往取決于是否集中所有優(yōu)勢資源。但人們往往難以控制自己的注意力,很容易走神,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因此,需要有意識地保護我們的注意力不受干擾,集中我們的注意力解決問題。
責任編輯:田瑞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