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叛逃事件
2002年夏天,20歲的柏邦妮毅然中止南京藝術(shù)學(xué)院影視系的學(xué)業(yè),拖拉著她的12捆書和4個編織袋只身北上。這個本專業(yè)的高考狀元,只為了老師張果的一句“你去電影學(xué)院吧”,執(zhí)意選擇離開母校,來到中國電影藝術(shù)的最高殿堂——北京電影學(xué)院做一名旁聽生。她住在北京電影制片廠內(nèi)每天15塊的招待所里,交1萬塊的昂貴學(xué)費,一天看四部電影,背英語到深夜兩點,逃一切她認為沒價值的課。對于這一叛逃事件,柏邦妮充滿了決絕和自豪:“在我20歲的時候,我靠自己的力量和不肯放棄的努力,扭轉(zhuǎn)了我的命運。在要直走的地方,轉(zhuǎn)了彎。沒人能阻擋我,沒人能擺布我。我屬于我自己。”
這四年,“漂”在北京的柏邦妮身份一變再變:西祠第一才女、影評人、作家、編劇、名博主、專欄作家、北影研究生……來北京的那年,她開始在網(wǎng)上寫東西;第二年她建立了屬于自己的版面——西祠《像邦妮一樣愛你》;第三年,咆哮女郎柏邦妮的博客誕生;第四年,她考上了北京電影學(xué)院編劇系的研究生,成為趙薇的同班同學(xué)。她的博客,簡單、率性、赤裸、熱烈,生活中的每個角落都不遺忘,生活中任意一刻的情緒起伏都被她敏捷捕捉,她毫無掩藏地向陌生人展開自己。她的博客被稱為有一種“隱形而溫暖的巨大力量”,支持著每一位看客,也支撐著她自己。
我寫字上癮
柏邦妮,并不是其本名,而是源自她最喜歡的電影《邦妮與克萊德》中的女主人公。電影結(jié)尾時,男女強盜相視一笑,在陽光下身中167槍,倒地而亡,成為她心中青春愛情的經(jīng)典。不過這并不是為什么她會對此名“喜歡到了熱血捍衛(wèi)的地步”的主要原因,“我的本名象征著我的社會身份,不是我可以選擇的,而‘柏邦妮’是我自己選擇的生活,選擇的身份,選擇的角色。”
她從來不愿意換筆名,無論在淘寶還是當(dāng)當(dāng),無論在貓撲還是新浪,甚至QQ昵稱也都是“柏邦妮”,在所有無需用到身份證的場合,她都會選擇這個名字,因為當(dāng)初曾說過“決不辜負我署名的每一篇文章”。她不愿意別人稱她為“寫手”,雖然現(xiàn)在“為生計所迫”也會“趕”一些文章,但即使對這些不甚滿意的文字,她也堅持署名,“好壞都是我自己,我得承擔(dān),不想推卸。這個名字,代表的是我的堅持,我的尊嚴,我所珍視,我所心愛。”
看柏邦妮的博客也是一件浩大的工程,因為實在太多了。每天最少5-6篇的更新,大到采訪張曼玉、賈樟柯,小到家里睡覺的貓,就連與男朋友“大廚”的甜蜜對話也一一實錄,一天的喜怒哀樂躍然“屏”上;種類則更是龐雜,小說、散文、私房菜、筆記、日記、圖片、信件等等。從開博到現(xiàn)在,她已經(jīng)無法統(tǒng)計自己一共寫過多少,“我熱愛寫字,我寫字上癮,我是一個博客狂人”。
不過流水式的博客也給柏邦妮帶來了不少麻煩。由于事無巨細都會向博客“報告”,經(jīng)常有人在和她說完某件事后,補充一句,“你可別給我寫到博客里啊?!边h在老家的媽媽更是在每次電話中,隔三分鐘就要強調(diào)一下,“不許寫進博客”。對此,柏邦妮也有點無奈,她承認博客是一個媒介,有著媒體特有的“放大效應(yīng)”,因此有時在博客上提及某事,雖然自己并無惡意,卻因當(dāng)事人的誤解而招來麻煩。但她依舊感謝博客,因為它“給我?guī)淼臏嘏h遠大于它給我的傷害”。
再也不是一個人
柏邦妮所言的“溫暖”是許多追隨她多年的網(wǎng)友所給予的。很多人從西祠時就開始看她的文章,喜歡她的文字。她去南京簽售自己第一本散文集《像邦妮一樣愛你》時,雖然事先未做任何宣傳,只在博客上提了一下,卻竟然有廣州、杭州、天津等許多外地讀者跑來,只為了買她的一本書,見她一面,和她微笑、握手。
如今,當(dāng)年孤身漂到北京的柏邦妮早已不再孤獨,“因為我再也不是一個人了”。除了很多常在她博客上留言的人早已成為未見面的知己外,家里也經(jīng)常是高朋滿座。兩個多月前,柏邦妮在博客上“振臂一呼”:有誰愿意周末到邦妮家吃私房菜?頓時應(yīng)者云集。每周6名博友,加上家里3-4人,酒足飯飽之后,看一部電影,大家合影留念,日子逍遙自在,其樂融融。
“博客讓我們擁有一雙對生活敏銳的眼睛?!卑匕钅莅巡┛涂醋魇恰氨O(jiān)督”生活的好幫手,每周私房菜的菜單、圖片都會被她貼到博客里,“如果生活不需要記錄,不需要給別人看,那么你會偷懶、會放縱自己,但如果想著這件事要寫進博客里,會有很多人看,你會自覺不自覺地讓自己做得好一些。”這就是邦妮家私房菜越做越成功的秘訣。
2007年,柏邦妮希望能有一部屬于自己的電影,愛情電影,風(fēng)格也早已想好。不過,作為一個影評人,一旦自己的作品面世,同樣被別人“指指點點”時,是否還能保持那份冷靜?性情中人柏邦妮坦承自己“不能”,“我很在意別人的看法,任何一個創(chuàng)造文字的人都不會對別人的評價麻木,一旦麻木,她也失去了創(chuàng)造的動力。我會仔細思考,最后得出自己的答案?!?/p>
不過對此目標她并不強求,“我是典型的有大愿望、無小計劃的人。我人生的終極目標很明確,是寫字,只要我現(xiàn)在所做的所有事情都是朝這個方向前進就可以了,至于什么時候?qū)崿F(xiàn)什么具體目標,我不會刻意追求。”
(余妙摘自“數(shù)字城市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