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今年9月至明年4月,匈牙利在中國將舉辦空前規(guī)模的“匈牙利節(jié)”。匈牙利已經(jīng)和即將在北京、上海、廣州、香港、成都、深圳、蘭州、青島等城市舉行一系列活動。好幾個月前,我就從匈牙利駐滬總領(lǐng)事海博(Hajba Tamas)先生處獲悉了,如今在他的積極參與下,“匈牙利節(jié)”如期在上海開幕了。
現(xiàn)在我僅介紹一些在上海開展的活動:作為“匈牙利節(jié)”的開幕期(第一階段),在上海音樂廳舉行音樂會,由匈牙利指揮家演出匈牙利著名音樂家李斯特、柯達依的交響樂作品;眾多匈牙利科技工商人士與上海進行洽談;匈牙利總理久爾恰尼與上海市長韓正會談,正式確定2010年上海世博會匈牙利館的方案;向上海贈送裴多菲半身銅像等等。進入第二階段,匈牙利派出多個文藝團體前來上海參加上海國際藝術(shù)節(jié)。對于文化界來說,也許“裴多菲”永駐上海,更令人興奮和津津樂道。
【裴多菲其人】
裴多菲·山多爾(Petofi Sandor。作者注:匈牙利人最早是從東方遷到歐洲的,所以他們的姓在前,名在后),1823年出生于匈牙利,在他26歲的短暫生命中,寫了800多首抒情詩和8部長篇敘事詩,還寫有政論、劇本、小說和散文等,是匈牙利最著名的詩人,對匈牙利文學(xué)的發(fā)展具有重大影響。1848年3月15日,他和其他人一起領(lǐng)導(dǎo)匈牙利人民舉行反抗奧地利統(tǒng)治的民族起義,他在首都的廣場上向起義群眾朗誦了詩歌《民族之歌》,被譽為“匈牙利自由的第一次吼聲”。同年9月,他參軍直接投身民族獨立戰(zhàn)爭。次年7月31日,他在戰(zhàn)場上犧牲,被匈牙利人譽為民族英雄。
【魯迅倍加推崇】
早在1907年,魯迅在日本留學(xué)時所寫的《摩羅詩力說》文學(xué)論文中,就專門介紹了裴多菲。1925年,魯迅還翻譯了裴多菲5首抒情詩,發(fā)表在《語絲》周刊上。我們從魯迅在1933年所寫的《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文中,獲悉他曾經(jīng)鼓勵白莽(殷夫)翻譯裴多菲的詩歌,并讀到了白莽所翻譯的裴多菲的名詩《自由與愛情》:“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兩”一作“二”)。從此,裴多菲這首膾炙人口的短詩,在幾代中國知識分子中傳誦,激勵了中國人民的斗志。
因此,在匈牙利裴多菲的故居豎有魯迅的塑像,今天在魯迅公園內(nèi)也豎立了裴多菲的銅像,這成了匈牙利送給中國的最有意義的“名片”。
【與魯迅朝夕相伴】
裴多菲半身銅像由匈牙利著名雕塑家Gabor Szabo創(chuàng)作,然后專程從匈牙利運抵上海。銅像被安放在魯迅公園內(nèi)魯迅紀念館廣場的草坪上,這個位置十分恰當(dāng)。因為周圍都是魯迅印記,有山陰路魯迅故居,有魯迅墓和紀念館。我知道這是海博總領(lǐng)事與上海協(xié)調(diào)的功勞。
今年9月5日下午,正在上海為“匈牙利節(jié)”開幕的匈牙利總理久爾恰尼(Gyurcsany Ferenc)為裴多菲銅像揭幕。他說:“這里是安放裴多菲塑像最恰當(dāng)?shù)牡胤?。因為中國人民會持久喜愛并陪伴著這位匈牙利著名詩人。裴多菲與魯迅生活的年代相差百年,兩人相距有萬里之遙,今天他們終于面對面‘相聚’、‘相識’了。這是匈中兩國關(guān)系史上的一個象征。”
在揭幕儀式上,本市10多名紅領(lǐng)巾高聲朗誦了裴多菲的詩歌,使所有在場的人們感受到了詩歌的魅力。在公共場合朗誦詩歌的場面,在中國幾乎絕跡了,我真心希望“裴多菲”的到來,能夠重新燃起人們特別是年輕人對于詩歌的熱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