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減肥新理由
意大利的一個科學家小組發(fā)表的最新研究成果,給我們提供了一個新鮮的“科學”理由,來勸慰女人們保持好自己的體形。
研究發(fā)現,對比正常人群,超重的婦女更容易患胃食管反流病,而男性體重超標和胃食管反流病則沒有關聯。
胃食管反流病是胃液不正常地反流導致食管粘膜損傷的疾病。因為胃酸進入食管,胃食管反流病的主要癥狀是患者感到胸骨后方有灼燒的痛感(所謂燒心)。得到公認的是,進食脂含量較高的食品對下食管括約肌有較長的抑制作用,從而提高了胃液反流至食管的幾率。大量進食從而胃部漲大也對下食管括約肌有松馳的作用,因此也會提高胃液反流至食管的可能性。
由于雌激素對下食管括約肌也有抑制作用,超重女性易患胃食管反流病是因為她們較一般女性體內雌激素高。顯然,超重男性因為體內沒有較高的雌激素,因此不象超重女性那樣易患胃食管反流病。
牛奶比豆?jié){更能塑造肌肉
您想長更多的肌肉并消耗更多的脂肪嗎?最新的一項臨床研究結果表明:舉重鍛煉后喝奶,比喝大豆飲品或碳水化合物飲料更好。這項北美的人體研究比較了鍛煉后,三組男性運動員分別喝以這三種飲品所導致的肌肉生長和脂肪消耗的情況。三組運動員的肌肉都獲得了生長;然而,喝奶的運動員結果最好。(轉自《網絡醫(yī)生》嘉寧譯)
地中海飲食可延緩老年癡呆
美國的最新醫(yī)學研究顯示,高纖維、低脂肪的地中海式飲食習慣將減緩老年癡呆癥的病情惡化。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醫(yī)療中心的醫(yī)生斯卡米斯在最新一期的《神經病學》雜志上說,老年癡呆癥患者在進食的時候越嚴格遵照地中海式飲食,生命就能延長越久。
所謂地中海式飲食指的是食用大量水果、蔬菜、豆類、谷類和攝入橄欖油之類的非飽和脂肪酸;吃少量的乳類產品、肉類、雞鴨;適量的多吃魚類;以及用餐時喝點葡萄酒。
該研究是以192名老年癡呆癥患者為研究對象,目的在了解飲食如何影響病情的演變。醫(yī)生按照這些確診病人接近地中海式飲食的程度而分成3組,然后跟進他們的病情發(fā)展長達4年多;在這段研究期間,85%的病人逝世。
研究發(fā)現,第二組患者比第三組病人的死亡率少了35%,換句話說,第二組人多活了1.33年。第一組(最接近地中海式飲食)癡呆病患的死亡風險減少了73%,他們多活了將近4年。
磁共振成像檢測早期乳腺癌
乳房X射線照相術現在通常被應用于乳腺癌篩查。一項新的研究提出:改進后的磁共振成像篩查比乳房X射線照相術在這個方面更敏感。在這項于德國進行的研究中,胸部磁共振成像檢出了92%被手術證實有原位乳腺管上皮癌(DCIS)的病例,而乳房X射線照相術只檢出了56%。因為DCIS經常發(fā)展成具有入侵性的乳腺癌,治療DCIS的方法幾乎總是手術切除所有原位乳腺管上皮癌組織。
這項研究發(fā)表在近期的《柳葉刀》雜志上。在美國,醫(yī)務工作者目前僅對具有非常高的得病風險的婦女在“年度乳房X射線照相術乳腺癌篩查”外推薦“磁共振成像”。實用性和價格是制約胸部磁共振成像技術廣泛使用的兩個重要困難,但是困難不僅限于此。無論是X射線檢測法還是磁共振法,對人體都不能說是完全沒有損傷的。胸部磁共振成像篩查只有一般患乳腺癌風險的婦女的最大障礙是假陽性結果。這一成像技術太過敏銳,結果是:通過這項技術發(fā)現的許多可疑的細胞增殖不是乳腺癌(即假陽性)。假陽性導致了許多不必要的活組織切片檢查。目前,在美國為較大的女性人群提供磁共振篩查,尚且沒有足夠的放射科專家受到這方面的訓練也沒有足夠的放射科專家全職操作胸部磁共振成像儀。
(轉自《網絡醫(yī)生》 嘉寧譯)
世界人口40%的死亡與環(huán)境污染有關
美國康奈爾大學的生態(tài)學家皮曼特爾綜合評估多項研究得出結論說,估計每年全世界有6200萬人的死亡(占死亡總數的40%)與環(huán)境因素有關,特別與空氣污染、飲用水污染和土壤污染關系密切。
據世界衛(wèi)生組織估計,全世界有11億人得不到足夠的清潔水,世界上80%的傳染病通過水體傳播。未處理的污水引發(fā)痢疾、霍亂等腸道疾病,每年導致數百萬人的死亡,尤其是兒童。2004年一項研究發(fā)現,每年有220萬嬰兒和兒童死于主要由污染的水和食物導致的痢疾。據聯合國估計,發(fā)展中國家將95%的未處理的城市污水又排入江湖,從污染的江湖中人們取水飲用和洗浴。
空氣污染則引發(fā)肺炎、慢性支氣管炎、肺癌等疾病,導致每年300萬人的死亡。在發(fā)展中國家,室內空氣污染是主要問題,因為多數人還使用燃燒固體燃料的爐子做飯取暖。據世界衛(wèi)生組織估計,室內空氣污染每年導致160萬人死亡,相當于每20秒便有一個人因此死亡。另一方面,室外空氣污染每年導致80萬人的死亡。
愛打哈欠者更具同情心
正在開會的時候,有人打哈欠,接著像有連鎖反應般,很多人都開始打哈欠。是他們厭倦了開會嗎?是他們太疲勞了嗎?或許都不是。英國有兩項最新研究顯示,哈欠是有傳染性的,容易受別人“感染”,而打哈欠的人一般同情心比較強,和周圍的社交環(huán)境保持高度一致。研究還發(fā)現,盡管幾乎所有動物都會打哈欠,但是哈欠的傳染現象卻只出現在人類、黑猩猩和一些猴子中。
近日,在英國舉行的年度科學大會上,英國科學家公布了與打哈欠有關的兩項研究成果。研究者發(fā)現,那些看到別人打哈欠自己就禁不住張大嘴的人極容易對他人的情感產生“移情”反應,當他們留意到其他人在打哈欠時,他們就會不由自主地模仿他人的動作。
研究者還發(fā)現,盡管幾乎所有動物都有打哈欠的反應,但這種反應只在人類、黑猩猩和一些猴子間傳染,而且,傳染性地打哈欠被認為是動物在進化過程中學會的進行社會交流的一種方式。傳染性的打哈欠跟“移情”有著密切的關系。那些容易同情別人的人打哈欠的幾率是那些社交技巧不高的人的三倍;而這一結果表明,打哈欠有著明顯的社交功能。
癌細胞是如何擴散的?
關于癌細胞是如何將起血液凝固作用的血小板聚集到自己周圍來進行擴散這一問題,科學家提出新的詳細證據。日本科學家首次在血小板表面發(fā)現了一種蛋白,這種蛋白在癌癥引起的血小板聚集中扮演重要角色。這一發(fā)現有助于開發(fā)新的藥物,防止癌細胞在體內轉移或擴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