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介紹
洪昭光,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yī)院教授、主任醫(yī)師,干部保健及老年心內科主任,多年來積極倡導科學健康的生活方式,出版了《登上健康快車》等多部科普著作,在全國做健康演講數百場,深受群眾歡迎,掀起全國關注健康的熱潮。
蘇叔陽,中國文聯(lián)、中國作協(xié)全國委員會委員,國家一級編劇。先后在中國人民大學、河北師范學院、北京中醫(yī)藥大學任教。1978年調入北京電影制片廠任編劇,作品有話劇《丹心譜》,電影劇本《夕照街》,長篇小說《故土》,傳記文學《大地的兒子——周恩來的故事》,曾獲中國圖書獎、華表獎等多項獎項。
洪昭光:健康的重要性我不說大家也知道,不過到底有多少人能夠按照健康理念去執(zhí)行呢?很多人鍛煉身體的計劃倒是列了一條又一條,可我敢說他堅持不了3天。如果根據大家對健康的態(tài)度進行劃分.可以分為四種人,第一種人是聰明人,第二種人是明白人,第三種人是普通人,第四種人是糊涂人?!奥斆魅恕焙荜P心自己的健康,會主動投資健康.這類人的健康就可以增值到120分,能健康活到120歲;“明白人”關注健康,他的健康可以保值,他能平平安安活到90歲;第三種“普通人”漠視健康,所以身體常常帶著不少小毛病,這類人的健康會貶值,只能痛痛快快活到70歲;第四種人是“糊涂人”,“糊涂人”常常透支健康,他們的生命會大大縮水,五六十歲就可能早早地告別人世。很多“糊涂人”屬于高學歷人群,是所謂的“白骨精”(白領、骨干、精英)。別看他們知識豐富,精明強干,但對健康的道理非常無知。他們超載、超速、超累,透支健康,透支生命,令人痛心。
其實,生命規(guī)律面前是人人平等的。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如果違背規(guī)律,當然不會有好結果。我們要爭取做“聰明人”,最起碼也要當個“明白人”。
我記得前世界衛(wèi)生組織總干事中島宏博士有幾句話講得非常精彩,他說“許多人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無知”“千萬不要死于愚昧,千萬不要死于無知”。所以我們說:“最好的醫(yī)生是自己,最好的處方是知識?!币虢】挡⒉恍枰ǘ嗌馘X,擁有正確的觀念非常關鍵。國外的一個報道說,人的健康狀況與知識水平密切相關。受教育程度越高,其健康狀況就越好。有的人可能會問,洪教授您剛才不是一直說白領、骨干、精英是“糊涂人”,不重視自己的健康嗎?這豈不是和國外報道完全相悖了嗎?在這里我想告訴大家,知識也分兩種,一種是專業(yè)知識,一種是社會知識。一些公司的管理人、計算機工程師,他們的工作能力很強,可對健康的認識幾乎等于零,對膽固醇、高血脂等詞沒概念,連基本的健康常識都不了解,這樣的人在知識結構上存在很大缺陷。在美國,從小就開始教預防衛(wèi)生課,教孩子怎樣講衛(wèi)生、怎樣預防疾病、不要吸煙等基礎的健康知識。讓孩子從小就樹立正確的健康理念。在這方面,中國做得還很不夠。
蘇叔陽:現(xiàn)在社會上有這樣一種人,工作和事業(yè)就是生命的全部。他們不理解工作和事業(yè)僅僅是生活的一部分,拼命工作,廢寢忘食,結果導致英年早逝??砂凑瘴覀兩鐣牡赖聵藴剩堰@部分“工作狂”當成楷模。于是,“楷模”們廢寢忘食、為事業(yè)貢獻生命,成了大家學習的榜樣。人們忘了很重要的一點,“楷模”不愛惜自己生命的行為既是對自己的漠視,實際上也減少了為人民為社會做貢獻的時間。
當然,有一些工作性質特殊的人,比如造原子彈、衛(wèi)星的科學工作者,由于工作的保密性,他們的工作與生活之間脫節(jié)相當嚴重。但對于大多數工作崗位上的人來說,我們絕不提倡大家成為“工作狂”。對生活的漠視會使“工作狂”失去很多常人的樂趣。在一些文藝作品中經常描寫到,一個“工作狂”的工作與愛情會發(fā)生極度矛盾,結婚后肯定離婚,或者對象談一個崩一個。其實\"32作狂”并不值得歌頌與表揚。生活是豐富多彩的,如果一個人連生活情趣都沒有,我們又怎么能指望他重視自己的健康呢?
我常想,“工作狂”一天到晚都在忙他的工作、事業(yè),其他的什么都不會,什么都不懂,不懂得聆聽音樂,不懂得欣賞戲劇,美好的人、美好的事物連瞧都不瞧,這是不正常的。
很多剛退休的人會有非常強烈的失落和不適應感。曾經有一官半職的人現(xiàn)在沒有文件看了,車子和司機也沒了,過去只要一張嘴,很多事情就有專門的人來辦,可退下來后,這一切都沒有了,也許就連周圍人對待自己的態(tài)度都不一樣了,其失落感可想而知。我的一個老上級退下來后,因為平時舒適慣了,連上公交車都不知道買票。這些人如不能及時調整心態(tài),很容易心情郁悶,時間一長,病也就跟著來了。其實很多人并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想不通。有一種人有“職務情緒”,習慣于別人叫自己“主任”什么的,退下來以后沒人再叫自己“主任”,便覺得天地都發(fā)生了巨變,適應不了從官到民的落差。還有一種人特別喜歡拋頭露面,在位的時候經常被邀請參加這個會議、那個剪彩,退下來之后沒人邀請了,心里就不舒服。還有另外一種情況,很多單位搞一刀切,60歲必須退,可有的人覺得自己還能奉獻,正是靈感進發(fā)、經驗豐富的時期,認為一刀切是嚴重的人才浪費。種種情況讓人郁悶,郁悶積累必成疾啊。我覺得這是個危險期,就跟飛機起飛前的幾分鐘和即將落地的幾分鐘一樣,都是最危險的時候,這個時候要特別注意調整好心態(tài),要做洪教授所說的“聰明人”。我們應該豁達、寬容地面對一切,只要保持良好心態(tài),任何坎兒都能過去。雖然退休了,但生活照樣可以豐富多彩,六七十歲的人也可以活得很健康。
洪昭光:蘇教授講得真是非常深刻。我記得有一個動物實驗,是在狒狒身上做的。每一個狒狒群里都有一個頭領,那個狒狒頭領很厲害,地位最高。吃飯的時候。它要先吃,吃剩了的東西其余的狒狒才可以吃,一些母狒狒專屬于它,別的公狒狒不可以碰??傊?,狒狒頭領的權力至高無上。那個實驗是把狒狒頭領和一個小狒狒用鐵籠分別關起來,到吃東西的時候先不給這兩只狒狒吃,只讓它們看著鐵籠外其他的狒狒吃。結果這個狒狒頭領生氣極了,它咆哮、撕咬、跳躍,還試圖用牙齒咬破鐵籠。不久,這只狒狒頭領就得了高血壓、動脈硬化等病,一年左右就因心肌梗死死了。而那只小狒狒本來地位就很低,不在乎是否最后一個吃食物,沒有任何失落感,所以也沒有任何不適的癥狀。
有個干部因為腦出血在我們病房住院治療。我說他的病其實不該得。當時他剛從領導崗位退下來,心里攢著很多不痛快。原來他在位時打電話要車辦事,司機隨叫隨到??伤诵菀院螅緳C稍微慢了點,他心里就不高興了,心想,真是人一走茶就涼啊。等車子來了一看,還不是原來的奧迪而是桑塔納,他就更生氣了,于是血壓高了,血管破了,半身不遂了。其實是這個干部沒想通。如果換成是我,車子來慢一點沒關系,我可以趁機喝一口茶;奧迪不來更沒關系,因為現(xiàn)任領導要坐嘛,就是來個夏利也可以。我們要把權力、職位這些身外之物看得輕一些,最值得看重的是健康。
人在社會上需要給自己一個心理定位,不要越位也不要錯位,也不能不到位或者缺位。給自己定位定得太低會自卑,自卑了不行,人一自卑就沒有精神、沒有斗志;也不要越位,越位以后容易傲慢自負,老看不起別人;錯位更不行,你本來不適合當廠長、當經理,可非要爭,爭到最后自找麻煩。就好像一些教授學者,學術水平很高,可當不了管理者,因為管理者需要有管理、公關的能力。同樣,有管理能力也未必能搞科研。古人說:“人貴有自知之明,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本拖裆w房子,鋼材、石頭、水泥、木頭各有各的用途。如果做到這一點,生活會非常美好,到處陽光普照,自己也會心情愉悅。如果定位不當,你自己痛苦,對別人也是負擔。
想擁有個人健康、家庭健康,當然要注意營養(yǎng)和運動。除此之外,在影響健康的四個因素中,父母遺傳因素占15%,環(huán)境因.素占17%,醫(yī)療因素占8%,個人因素占60%。60%當中膳食因素占30%,心理因素占30%。對待這30%的心理因素,我們花了多少時間和精力呢?而對健康起最關鍵作用的,恰恰是心理,說得更嚴肅一些,其實一個人的一切都取決于心態(tài),心態(tài)一變,整個世界在你眼中就會發(fā)生徹底的改變。換個角度想問題,你會覺得世界太美了,生活多么美好,多么值得你去創(chuàng)造、去欣賞、去享受。
過去很少有人敢提出享受生活,這是要受到批判的,怎么能享受呢?人家日日夜夜苦干,可你卻來享受,所以應該批判。可現(xiàn)在不一樣了,既要好好干工作,同時也要享受美好的生活。實際上,做好工作也是一種享受,讓大家都來享受生活是我們工作的最終目標。因此,在21世紀,我們需要把越來越多的文化、思想、道德、心靈這些因素注入到健康的范疇里,而不要以為健康只是營養(yǎng)好、肌肉發(fā)達,那只是最低層次的健康,我們應該追求更高層次的健康,也就是心靈的健康。心靈的健康能促進我們機體的健康,更能幫助我們積極地對待生活,享受生活。
蘇叔陽:有一次我看電視報道,說北京現(xiàn)在的離婚率是全國各城市中最高的,而且還創(chuàng)造了本市的歷史新高,離婚率達到50.9%。這是為什么?現(xiàn)在經濟條件好了,怎么反而難以找到幸福感了呢?我想我們談個人健康,應該先談談家庭、婚姻的健康,健康的婚姻才能有健康的家庭。健康的婚姻要把好三關——硬件、配件和軟件。“硬件”就是指高矮、胖瘦、長相、三圍什么的。男的找對象看誰長得漂亮,女的找對象看誰長得英俊。這些因素重要不重要呢?當然也算重要,硬件好才賞心悅目嘛,起碼看了高興,一看對方就難受肯定不行?!芭浼本透匾?。兩個人高矮、胖瘦一樣,但這個是碩士或博士,那個沒有多少文化,兩個人的職位、資歷、經濟條件等都截然不同,“配件”好的當然更受歡迎?!坝布币煌阒芭浼蹦?一問便知。與“硬件”相比,“配件”顯得更為重要。但搞對象最重要的還是“軟件”。“軟件”就是指理想、道德、責任心、品格、毅力、品位等精神因素?!败浖笨梢宰尅坝布毕喈?、“配件”相近的兩個人有天壤之別。“軟件”看不見,也很難問出來,但恰恰最重要,要慢慢去感知、體會。因此,能不能組成健康的、幸福的家庭,并不取決于兩人的高矮胖瘦,也不在于是不是有房、有車、有學歷。如果選擇配偶時被這些淺層次的假象所蒙蔽,只是很膚淺地看高矮、學歷啥的,而沒有進一步了解深層次的“軟件”,婚姻當然會兇多吉少。
婚姻有硬件、配件、軟件,我們的健康也一樣要把好三關——軀體硬件、社會心理配件和心理軟件。我們當前提到的健康教育,多數講的是吃什么食物對身體有營養(yǎng),這個水果抗癌,那個水果抗衰老,那個水果美容,等等。實際上就是能抗癌的水果,你天天吃也不見得就能抗得了癌。如果心態(tài)不好,天天生氣,吃多少美容水果也美不了容。我覺得在我們的健康問題上存在誤區(qū)。我們往往對心靈、文化、思想關心得很少,只關心最淺表的東西,忽略了深層次最重要的東西。豬肉的蛋白質含量是多少,脂肪有多少等當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人的心理、心靈,我們現(xiàn)在反而把最重要的給忽略了。
洪昭光:我有一個保持心理平衡的良方,就是“四君子湯”。要想健康,需要每天來點“四君子湯”——“君子量大,小人氣大;君子不爭,小人不讓;君子和氣,小人斗氣;君子助人,小人傷人?!碧焯煜胂刖舆@四項品德。一定大大有益于健康。
健康有好幾個“四”很有意思。健康有四個階段。第四個階段是醫(yī)學的康復階段,如對偏癱、半身不遂進行按摩等;第三個階段是醫(yī)療救治;第二個階段是預防疾病;我們應該特別強調的是第一個階段——健康促進,就是提高健康水平。為什么不是預防疾病呢?預防疾病只是讓正常人不得病,但正常人的健康水平不同,體質不一樣,體能不一樣,健康狀況會有很大差別。如果我們著眼于“健康促進”,成為健康人,那么另外三個階段的問題就不存在了,這是我們追求的健康最高境界。有一個國民體質體能的測驗,就是說,沒有病不等于健康,你還得經過測試力量、靈敏度、速度、耐力這四項基本素質來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從而有針對性地提高健康水平。請記住健康這四個階段——健康促進、預防疾病、醫(yī)療救治和康復。健康還有四大基石——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戒煙限酒,心理平衡。對待健康有四種人——聰明人,明白人,普通人,糊涂人。健康還有“四個最好”——最好的醫(yī)生是自己,最好的處方是知識,最好的藥物是時間,最好的心情是寧靜。健康還有“四句話”——健康是節(jié)約,健康是和諧,健康是財富。健康是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