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月,我被貴陽市教師合唱團派往福建廈門參加第二屆“走進歐洲合唱音樂”指揮講習班的學習。時間雖然很短,只有一個星期,但收獲卻是很多。指揮講習班由瑞典合唱聯(lián)盟主席、國際合唱奧林匹克藝術總監(jiān)克里斯蒂安·榮額仁(Christian Ljunggren)和中國合唱協(xié)會副理事長、中央少年廣播合唱團藝術總監(jiān)、國家一級指揮孟大鵬兩位專家主講,在一周的時間里我學習了指揮課程、歐洲合唱音樂、歐洲合唱音樂唱法、專題講座、熱身開嗓課程等內容,并安排了兩個示范合唱團配合專家授課,重點講授合唱指揮藝術和技巧、介紹歐洲不同時期的合唱音樂及其特色,使我深入了解合唱音樂的基本法則,熟悉并掌握了歐洲合唱音樂的部分曲目。2006年7月我隨貴陽市教師合唱團參加了廈門第四屆世界合唱比賽(原合唱奧林匹克比賽),觀摩了來自世界各地近四百個合唱團不同風格的演出,可以說是大開眼界,一飽“耳”福,進一步加深了對歐洲合唱音樂的認識。2007年9月應貴陽市教育局、貴陽市音樂家協(xié)會和貴陽市合唱協(xié)會的邀請,著名指揮家孟大鵬老師來到貴陽舉辦了為期兩天的合唱指揮講習班,我又一次參加了學習。通過這次學習使我對合唱音樂和合唱指揮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和理解。
現(xiàn)在就我所學習和理解的歐洲合唱音樂與我們當前合唱訓練中存在的一些誤區(qū)和問題,作一個比較,可能是不全面的,但我希望其中的一些觀點和看法能對廣大的合唱音樂愛好者有所幫助。
一、對歐洲合唱音樂和合唱音樂整體認識上的誤區(qū)
歐洲合唱藝術起源于宗教(教堂)音樂,按時間先后順序可分為文藝復興時期、巴洛克時期、古典時期、浪漫時期以及現(xiàn)代時期,各個時期均有不同的風格特點、作品和作曲家。而我們現(xiàn)在所熟悉的歐洲合唱音樂作品多數(shù)是浪漫派前后的,并且以歌劇合唱作品居多,對宗教(或是宗教風格)合唱作品不了解。事實上,在歐洲人看來,歌劇合唱不能算是專門的合唱音樂。現(xiàn)在的歐洲,搞合唱的人和搞歌劇的人是分屬兩個不同的領域,互相之間沒有太多的聯(lián)系。另外,我們所知道的、熟悉的歐洲大音樂家不一定是合唱音樂的大家。我們的許多合唱團喜歡提出這樣的口號:要為我們的“合唱事業(yè)”做出貢獻,合唱團排練的結果多數(shù)是為了參加各種比賽,合唱變成了一種功利的需要,這就違背了合唱的初衷。歐洲人由于受宗教(天主教或基督教)的影響,從小就養(yǎng)成了唱合唱的習慣,他們是把合唱當成生活的一部分,完全是人精神上的需要,我想這才是合唱的真正意義之所在吧!
二、對合唱演唱方法以及聲音上誤區(qū)
我們的一些指揮和合唱團員認為合唱的演唱方法,就是意大利的美聲(歌?。┏?,這是一個極大的誤解。合唱的演唱方法可以多樣性的,但有一點必須要說明的是,不管用什么唱法,都應該用“直聲”的方法來唱合唱。
我們的一些合唱團在聲音上最大的問題是喉部用的力量太大和顫音太多(抖、晃)。為什么會有顫音的問題?因為我們的合唱團員大多是學過聲樂(獨唱)的,所以養(yǎng)成了使用顫音的習慣,而正是這個顫音的習慣掩蓋了音準,造成了整個合唱團的音準出現(xiàn)問題,這是值得我們重視的,在合唱訓練中要堅決杜絕顫音的出現(xiàn)!在嗓音方面,我們對美聲、歐洲音樂也有誤解,認為美聲、歐洲音樂就是意大利歌劇。歌劇演員的訓練是把人當成一件樂器,要把人的潛力發(fā)揮到極致,歌劇的演出一般是在劇場、歌劇院,而不是在音樂廳,并且由雙管編制的交響樂隊伴奏,在這種情況下對歌劇演員要求就非常高,需要特殊的演唱人才,不是誰都能勝任的。合唱卻不是這樣,合唱不要求每個合唱團員的嗓音都要像歌唱家一樣,這也是不可能的。合唱的演出應該是在音樂廳,不需要任何的擴音設備,都可以讓每個觀眾聽到臺上的演唱,這與歌劇演員是完全不同的。合唱對每個合唱團員聲音要求是“我”唱也要聽到別人唱,而我們的一些合唱團員更多的是注重自己唱得好不好,別人怎么評價,嗓子怎么樣,卻很不注重“聽”,這是個很嚴重的問題!合唱是特別注重“聽”的藝術!不注意聽,會影響合唱的環(huán)境。
三、關于指揮和作品的問題
我們的指揮一般唱得比較少,或不能唱,這不利于與合唱團團員完全溝通,而歐洲恰恰相反。我們的指揮經(jīng)?!疤幚怼焙铣髌?,包括擅自改動作品的力度、速度和結構等方面,這些都是不尊重作品和作曲家的表現(xiàn),指揮的責任應該是在忠實于作品的基礎上理解、演繹和詮釋作品。指揮的手勢固然重要,但占的比重不大,真正重要的是好的頭腦、心靈、想法、善良和理解力等方面,因為大多數(shù)的合唱作品都是作曲家心靈的寫照,合唱作品唱好了,合唱團員的感覺是與作曲家的心靈相通的,是同高度的。作為指揮不能太功利,這樣會限制自身和合唱團的發(fā)展。同時,合唱應該盡量用帶鋼琴伴奏的五線譜排練,這樣可以使合唱團員對作品的認識和理解更準確和嚴謹。
四、關于音準的問題
我們的合唱團一般比較怕唱帶變化音、轉調以及無伴奏的合唱作品,這里面最根本問題就是一個音準。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是我們從小唱歌多數(shù)是唱do re mi fa sol la si七個自然音,很少或者基本不唱變化音,我們大多數(shù)的合唱團都只能用簡譜唱歌,而簡譜采用的是首調唱名法,這樣在音準上就很容易出現(xiàn)問題,另外我們也不太重視聽音的訓練。歐洲人唱合唱用的是五線譜,五線譜一般采用固定唱名法,這樣就可以把合唱團員訓練出絕對的音高概念(也叫固定音高),對掌握音準大有幫助。其次就是前面提到過的顫音問題,這是最影響音準的問題之一。另外,合唱團員的演唱方法、情緒和氣息等方面的問題也會影響音準。
五、其它
合唱是室內藝術,是“安靜”的藝術,應該在音樂廳演出。由于條件的限制,我們的合唱多數(shù)是在劇場、電影院、體育館,甚至是廣場演出,大多數(shù)城市沒有音樂廳,這就直接影響了合唱的演出效果,不利于合唱水平的提高。還有就是在我們的一些合唱比賽中,評委方面也有問題,比如評委不專業(yè),不懂合唱,甚至是外行的情況也時有發(fā)生,這樣就會造成比賽評分的不準確和不公正,同時也會影響一些受到不公正待遇的合唱團的積極性,這些都不利于合唱的健康發(fā)展。
六、結語
歐洲的文化背景、生活方式等方面對音樂(包括合唱)都是有影響的,這一點和我們的現(xiàn)狀是可以求同存異的。我們對合唱的看法也要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而變化和提高,合唱應該是我們同作曲家之間產(chǎn)生的高尚而偉大的心靈共振,我想這應該是我們廣大合唱音樂愛好者的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