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點評:
中國共產(chǎn)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因為是開天辟地的“第一次”,在中共黨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當年的每一位參加者都是史家和民眾所極為關注的。但令人遺憾的是,幾十年間,上海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在介紹15位出席者的版面中,14位均有大幅照片,唯獨第15人卻是無奈的醒目的空白。
尼克爾斯基,你的音容笑貌如何?永記前賢、知恩圖報的中國人在苦苦尋覓,這塊歷史空白成了許多人的心病。
令人萬分欣喜的是,事至今年初秋,歷史迷底終于被揭開——經(jīng)俄羅斯數(shù)家檔案館和中、俄、蒙學者的不懈努力,尼克爾斯基的身世和照片終于浮出水面。
我們不由得再次感嘆檔案在撥開歷史迷霧中的無以替代的神奇作用。
媒體故事:
熟悉中共黨史的人都知道:中共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共有15位參加者,國內出席者13人,還有兩位共產(chǎn)國際的代表:馬林和尼克爾斯基。
15人中,14人的履歷、照片和人生故事,都一清二楚,惟有尼克爾斯基,成了一個謎團,幾乎無人知曉他的模樣、他的故事。86年前匆匆走進上海望志路106號(今興業(yè)路76號)的這位俄國人,作為共產(chǎn)國際遠東書記處代表,被鄭重委派來幫助中共建黨,并在“一大”有過重要發(fā)言和建議。如此重要的歷史角色,卻仿佛成了一個隱約的影子,一晃而過,音容杳然……以致有俄國歷史學者撰文稱之為“被遺忘的中共一大參加者”。
于是,在上海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第三展廳,在介紹15位出席者的版面中,14位均有大幅照片,惟獨到了尼克爾斯基,成了一塊醒目而無奈的空白,讓許多參觀者迷惑不解。
這塊歷史的空白,到了今年初秋,終于將被完整地填補:俄、蒙兩國學者,經(jīng)由不懈的努力,幾乎是同時發(fā)現(xiàn)了尼克爾斯基的照片和檔案!
尋尋覓覓,女學者發(fā)現(xiàn)尼氏傳奇一生
本該懸掛尼克爾斯基照片處的那塊空白,一直是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的“心病”,他們從未間斷過解謎的努力。據(jù)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館長倪興祥回憶:上世紀80年代,還曾通過外交途徑,致信當時的蘇共中央總書記戈爾巴喬夫,請求幫助尋找。這一信息,引起了蘇聯(lián)有關方面的注意。
俄羅斯著名中國問題專家、俄羅斯科學院遠東研究所研究員卡爾圖諾娃曾撰文說:1987年,蘇共中央一位書記應中共中央邀請訪華,回國后,他交給蘇共中央馬列主義研究院一項任務:尋找中共一大參加者尼克爾斯基的生平材料和照片。卡爾圖諾娃接過了這項“解謎”工作。盡管她多方努力,也找到了一些蛛絲馬跡,卻一直沒有重大突破。
直到去年,卡爾圖諾娃在俄羅斯聯(lián)邦安全局中央檔案館的幫助下,終于揭開了尼氏的傳奇經(jīng)歷。原來,“尼克爾斯基”是軍人出身的弗拉基米爾·涅伊曼·阿勃拉莫維奇的化名。他生于1889年,1921年成為俄共(布)黨員。不幸的是,1938年,他因莫須有的“間諜罪”被捕,很快便在哈巴羅夫斯克被槍決。1956年,蘇聯(lián)最高法院軍事委員會為他平反昭雪。
盡管尼克爾斯基的生平漸漸浮出水面,但是。因為找不到他的照片,他的面貌仍然模糊不清。熱心的卡爾圖諾娃教授忍不住在媒體呼吁:吁請遠東和西伯利亞的檔案工作者和研究者,一旦發(fā)現(xiàn)尼克爾斯基的照片,請寄給我們或上海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
柳暗花明,俄教授攜照片重訪“一大”會址
今年6月29日,在一個悶熱的黃梅天,轉機出現(xiàn)了!小雨淅瀝中,來自俄羅斯的參觀者、遠東國立大學歷史學教授阿列克賽·布亞科夫,要求面見“一大”會址紀念館的領導,稱手頭持有尼克爾斯基的照片。一大會址紀念館副館長張小紅聞訊,又驚又喜,一路小跑著來見這位特殊客人。原來,阿列克賽去年曾經(jīng)來滬參觀過“一大”會址。當時,同胞尼克爾斯基留下的那片“空白”,給他帶來某種震撼:這個所有人都知曉的中共一大參加者,卻又是一個不為人所知的人!哦,我要把尼氏照片送還給中國——阿列克賽暗下決心。
原來,如同卡爾圖諾娃教授一樣,他也被尼克爾斯基獨特的人生和謎團所吸引,一直在苦苦尋找他的下落,先后向尼克爾斯基工作過的數(shù)個邊疆地區(qū)的檔案館致函查詢,均無所獲。直到俄羅斯有關方面向他建議,根據(jù)尼氏生平的一些線索,不妨向鄂木斯克州檔案館問訊。這封征詢信在兩個月后,終于有了讓他喜出望外的回函,一張光盤中,有兩張照片:一張是尼氏人事檔案封面,另一張是帶有尼氏本人頭像的履歷表。據(jù)稱,檔案館中,還有尼氏的幾十頁文字資料,他的本名與化名均有明確記錄,其自傳中還披露自己去過上海工作。
張小紅凝視著阿列克賽展示的尼克爾斯基照片,這個神情嚴肅、眼睛里透著一絲憂郁的中年人,果真是尼克爾斯基嗎?阿列克賽提供的,會不會因為是孤證,而不被史學界采信呢?
好事成雙,蒙古學者再添有力佐證
想不到,時隔兩個月,“孤證”便不孤了。8月,一個來自內蒙古的電話,讓倪興祥、張小紅再添喜色:他們也找到了尼克爾斯基的照片!原來,早在2001年,蒙古國人民黨的一位負責人蒞臨上海“一大”會址參觀,也發(fā)現(xiàn)了尼氏照片竟付諸闕如,不由回國向蒙古國研究共產(chǎn)國際歷史的著名學者達西達瓦詢問,能否找到尼氏照片?
2005年,達西達瓦到中國呼和浩特參加一個學術會議,又聽到中國同行向他提出同一個問題。
不能讓中國同行失望!這段歷史不能再繼續(xù)“空白”下去!2006年的4月、9月、10月,達西達瓦先后赴俄,“泡”在與尼氏可能有關的數(shù)家檔案館、博物館,披閱大量相關資料,尼氏的生平事跡漸漸清晰起來。然而,他本人的照片極難查獲。直到他的朋友拉·博·庫爾斯利用工作便利,在鄂木斯克州的專業(yè)檔案館終于發(fā)現(xiàn)了尼氏的兩張照片!
達西達瓦喜出望外,立即通知他在中國的朋友,并且相約在金秋9月,一起遠赴上?!耙淮蟆睍芳o念館,送交這兩張珍貴的照片。
9月12日,當達西達瓦拿出照片的一剎那,倪館長的心怦怦直跳:和阿列克賽教授提供的,會是同一個人的照片嗎?他只用余光輕輕一掃,立時激動起來:兩張照片中,一張與阿列克賽提供的尼氏在上世紀30年代的照片完全一樣,另一張則是新見,是尼氏在上世紀20年代的英姿——離他參加中共一大的時間更近!心中一塊大石落了地,倪興祥、張小紅喜出望外:這個歷史的懸念。終于解開了!中國共產(chǎn)黨的創(chuàng)建史從此將更加完整!而為了這個“更加完整”,國內外多少學者,做了大量艱辛的求索和研究,讓他們感佩交加。
現(xiàn)在,在上海興業(yè)路那個小弄堂里,長達86年的一片歷史迷霧,被輕輕撥開,化名為“尼克爾斯基”的這位共產(chǎn)國際代表,正向我們微笑著走來。用他深邃的目光、坎坷的人生,向世人昭告著革命者的曲折經(jīng)歷與犧牲精神。
很快,在上?!耙淮蟆睍芳o念館15位參加者的展示圖片中,那個醒目的空白將不復存在……
媒體文章來源:
李泓冰:一大“第十五人”揭開面紗,《人民日報》2007年9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