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一直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永恒的課題,新形勢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著新挑戰(zhàn),要使思想政治教育做深、做細,收到實效,必須不斷探究新的教育方法;文章論述了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人格感染法、環(huán)境熏陶法、實踐育人法、因材施教法、情感交流法、自我教育法等六種方法。
關鍵詞: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方法
高等學校是培養(yǎng)社會主義事業(yè)接班人和建設者的重要陣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如何,直接影響著我國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前途和命運。因此,深入研究解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所面臨的問題及其方法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思想政治教育者在引導教育對象的思想、行為發(fā)生預期變化的過程中所運用的方法。方法就是一種手段或工具,思想政治教育者正是通過其與教育對象發(fā)生教育與被教育的關系。筆者從自己多年來的工作經歷來看,要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主要抓住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六種方法”,即人格感染法、環(huán)境熏陶法、實踐育人法、因材施教法、情感交流法、自我教育法。
一、人格感染法
人格感染法是思想政治教育者在教育活動中以自己的人格素質去感染教育對象,達到教育目標的方法。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人格素質是思想政治教育者作為人格健全的個體所應具備的基本素質。是否具有良好的人格素質,直接關系到思想政治教育者能否卓有成效地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這是因為,思想政治教育不同于一般教育活動的地方在于它是通過教育者向教育對象傳遞相應的思想觀念,以期感染教育對象思想、行為的活動,是品德塑造的活動。這種品德塑造活動,以教育形式為手段,同時更以人格感染為目標,且教育形式的效力在相當程度上受制于教育者的人格形象對其所宣講的教育內容的印證和實踐程度。正因為如此,中國古代的先哲視身教重于言教,推崇“其身正,不令而行”的教化效力以及“我無事而民自化”的教化境界。西方的眾多學者也將教師的健全人格視為教育活動有效開展的前提條件。人本主義教育思潮代表人物羅杰以“真實的人”來概括教育者應具備的人格素質,認為“當促進者是一個真實的人,坦誠無遺,同學生建立關系時沒有一種裝腔作勢或者一種假面具,這個時候,他總是能富有成效的”。另一位教育學研究者貝爾金則撰文指出,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在影響著學生的道德觀點,都在幫助學生形成他的道德價值看法和行動。實踐中,我們有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收效不大,往往不是因為教育的內容失當,而是個別思想政治工作者缺乏令師生們敬佩和認同的人格素質。新形勢下的思想政治工作,充滿了時代的挑戰(zhàn),任務十分艱巨,這就更加需要思想政治工作者具備人格素質,能喚起和帶領廣大師生,同心協(xié)力地做好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二、環(huán)境熏陶法
環(huán)境熏陶法是思想政治教育者通過構建一個良好的環(huán)境,使學生能夠在潛移默化中認同、接受教育目標的方法。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即什么樣的環(huán)境塑造什么樣人??梢?,環(huán)境熏陶是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一個重要途徑。首先,必須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弘揚正氣,樹立新風,強化理想信念,崇尚奉獻精神,引導學生愛黨愛國,自尊自強,刻苦學習,奮發(fā)成才。其次,充分發(fā)揮學報、校報、廣播、宣傳欄的作用,以正確的輿論占領學校的思想文化陣地。尤其在信息技術的高速發(fā)展下,校園網絡文化迅速發(fā)展并深刻地影響和潛移默化地改變著學生們的情感、心理和思想。因此,我們應努力凈化網絡信息,最大限度地監(jiān)控、清理有損于學生身心健康和違背科學精神、社會道德的內容,依據網上信息交流的熱點,密切關注學生們的思想動態(tài),有目的、有計劃地引導學生明辨是非,增強責任感和時代感。通過構建健康、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環(huán)境,形成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個良好文化氛圍,在潤物無聲、潛移默化中使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收到實效。
三、實踐育人法
實踐育人法是通過一定的現(xiàn)實事件、案例,使學生在具體的活動中積累經驗和鍛煉能力的方法。運用這種方法,可充分利用重大節(jié)慶日、重大事件紀念日等,積極開展特色鮮明、吸引力強的主題教育活動,開展豐富多彩、積極向上的學術、科技、體育、藝術和娛樂活動,積極推進“高雅藝術進校園”、大學生文化藝術節(jié)、大學生科技發(fā)明和創(chuàng)業(yè)創(chuàng)新創(chuàng)優(yōu)競賽,把德育與智育、體育、美育有機結合起來,寓教育于文化、科技活動之中,努力發(fā)揮實踐育人和文化育人功能。如:成功舉辦以學習“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黨團教育為主題的學理論、學黨章活動;以“高舉團旗跟黨走”、“黨有號召、團有行動”、“我與祖國共奮進”為主題的團日活動;以紀念“一二九”運動為主題的大學生合唱節(jié);以誠信教育為主題的學風建設月活動;以崇尚科學、追求真知、銳意創(chuàng)新、迎接挑戰(zhàn)為主題的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以提高創(chuàng)業(yè)意識和創(chuàng)業(yè)素質、激發(fā)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大學生創(chuàng)業(yè)計劃大賽;以實施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為主題的網頁設計、計算機硬件組裝、電子競技等實踐技能大賽;以展示學生才藝為主題的“青春飛揚”等文藝演出、大專辯論賽和演講比賽、主持人大賽、書法、繪畫、攝影作品展等。
實踐證明,校園文化活動是大學生必不可少的實踐活動,這些活動的開展,能起到啟發(fā)思想、增強素質、凝聚人心的重要育人作用。通過活動實踐,使學生在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中生活和學習,就能夠引導他們由自發(fā)到自覺地確立積極的價值觀念,在潛移默化中引導和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形成良好的校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自然會收到實效。
四、因材施教法
因材施教法是教育者根據教育對象的特點,采取與之相適應的教育方式達到教育目標的方法。俗話說:“人上一百,形形色色?!弊鳛榻逃龑ο蟮娜?,具有不同的社會屬性和時間、空間屬性。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收到實效,必須真正做到從實際出發(fā),從教育對象的不同個性和成長規(guī)律入手,因人、因時、因地而宜,根據教育對象的特點,分別制定不同的層次目標,提出不同的層次要求,要善于根據大學生的不同專業(yè)、不同級次,入學的不同時段或??啤⒈究频牟町惙謩e提出不同的目標要求,同時要注重學生群體中各部分人內在的才能和品德,覺悟程度和實際接受能力,分別確立不同的教育目標,實施不同的教育內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把育人工作做到每個學生的心上。這樣,使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符合大學生的實際需要,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符合莘莘學子的心理成長規(guī)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從而確保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收到實效。
五、情感交流法
情感交流法是思想政治教育者與教育對象通過情感交流、溝通達到教育目標的方法。在與大學生的情感交流中,要使大學生信任老師,主動與老師談心,自然地接受老師的教育、自覺地規(guī)范自己的言行,使思想政治教育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者對教育對象要充滿感情、主動熱情、融入真情和動之以情。一是充滿感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對待大學生要像自己的兒女或兄弟姐妹一般看待,與學生的交流、溝通要充滿情感,盡力營造一個和諧的“家庭”氛圍,使大學生在其中健康成長。二是主動熱情。誠心誠意地給別人以溫暖和關愛,把關懷送到每個學生的心坎上,這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真情體現(xiàn)。當學生遇到困難時,必然要影響情緒,甚至會背上思想包袱,這就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真心實意,滿腔熱情地給予慰藉和同情,達到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的境界,千方百計地為學生排憂解難。三是融入真情。在日常生活中,師生之間難免產生一些矛盾,作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善于介入,及時加以疏導和解決,以平等的身份、討論的方式與工作對象探討問題,交流思想。不僅要語言誠懇、推心置腹,而且要表里如一、言行一致、說到做到。通過自己的真情和行動去感化人、激勵人,營造和諧融洽的氛圍,有針對性地做好思想工作。四是動之以情。當學生在確定自己的理想目標時,往往摻雜一些不切實際的幻想,甚至脫離實際,一旦感到實現(xiàn)無望時,就可能產生各種各樣的不滿情緒,這就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既幫助他們看到自身的優(yōu)勢,又客觀地看到社會的需求,從而盡可能做到個人的理想與現(xiàn)實統(tǒng)一起來,振奮精神,努力拼搏,實現(xiàn)自身的價值,成為有用之才。
六、自我教育法
自我教育法是教育對象通過“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達到鍛煉自我的方法。自我教育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在要求,是實現(xiàn)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最終目標的根本保證,是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必然選擇,也是大學生心理發(fā)展的客觀需要。自我教育可分為個體自我教育和集體自我教育兩種基本形式,在自我教育過程中,個體自我教育不能脫離集體自我教育而孤立地進行,必須與集體自我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既發(fā)揮集體教育對個體的促進作用,又發(fā)揮個體自我教育對集體自我教育的積極影響,只有形成良好的互動關系,才能既完善個體,又提高集體的思想道德水平。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根據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在規(guī)律,引導大學生進行自我教育,切實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這六種方法存在著有機聯(lián)系,并且有一定的滲透和制約。在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過程中,人格感染法是一個前提條件、環(huán)境熏陶法是一個基礎條件、情感交流法是一個重要途徑、因材施教法是一個根本保證、實踐教育法是一個主要依托、自我教育法是一個關鍵因素。當然,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方法遠不止這六種,筆者在今后的學習工作中將進一步深入地探析。
參考文獻:
[1] 沈壯海.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1.
[2] 卡爾·羅杰斯.羅杰斯“學生為中心”教育理論述評[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0.
[3] 傅統(tǒng)先,張文郁.教育哲學[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基金項目:四川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西華師范大學四川省教育發(fā)展研究中心資助式立項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