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吹?!钡谋绢I(lǐng),小孩子并不亞于大人。別看他們輕飄飄吹出來的“牛皮”,說不定比天還要大! 對于這些“牛皮”,有人認為是在說謊,必須要扼制在萌芽狀態(tài)。有人則認為這是孩子的天真童趣,無需理會。更多的人認為應(yīng)當順其自然.,但心里卻又沒有底,不知是否需要去干預(yù)。那么,我們到底應(yīng)當如何對待孩子“吹牛”呢?
其實,孩子“吹?!币彩窃诒磉_內(nèi)心的一些想法,所以,要想對孩子的“牛皮”加以正確應(yīng)對,就要扒開“牛皮”,看個清楚了!
吹牛=心態(tài)健康
為什么孩子喜歡自我炫耀呢?這是因為他覺得這個世界上沒有任何人比他做得更好了。對于三、四歲的孩子來說,這是一種健康的心態(tài)。
事實上,你很難要求四歲左右的孩子能體會他人的感受并且言語得體,他們不知道什么樣的話語才不會傷害到別人,也感覺不到別人受到了傷害。而且,在現(xiàn)實生活中,父母們普遍的做法是,時不時地告訴自己的孩子他有多棒,有多出色,父母們抓住生活中的每一個機會來培養(yǎng)孩子的自信心。
兒童學家認為,對于四歲左右的孩子來說,自我夸耀不僅是一種正?,F(xiàn)象,還是健康心態(tài)的表現(xiàn)。在一個充滿愛的安全氛圍中成長的孩子,他就自然而然地總是自我肯定。當三、四歲的孩子想引起他人注意,讓別人了解他所做出的成就的時候,他會毫不掩飾地表達自己的心滿意足,也許他值得夸耀的成就在我們看來很簡單,只是畫完了一幅畫,或者出去玩的時候排在了隊伍的第一個,可他卻會非常自豪地告訴你:“我畫得多有意思呀”,或者說“那些老師都喜歡我。”孩子不會有這樣的想法“我擅長這個,但不擅長那個?!彼荒芟氲健拔易龅煤芎谩啊V钡缴狭诵W,孩子們才會開始對自己的能力和弱點有一個較為真實的認識。不過,如果孩子顯得有些過度自我關(guān)注,也可能導(dǎo)致極端化。
如果吹牛是為了表達快樂,你就和他分享吧,如果吹牛是為了證明他比其他人做得好,你就要引導(dǎo)他學會考慮別人的感受。
吹牛=認識不清
由于孩子對事物的客觀性缺乏認識,知識少,經(jīng)驗少。在不能表述所認識事物的時候,就會出現(xiàn)失真的現(xiàn)象。
老師正在給小朋友們講述交通安全知識,棒棒突然大聲說:“汽車軋在人身上也沒關(guān)系,在1個月前,我爸爸就被一輛汽車從身上軋過去,軋得像紙片一樣薄。當那輛汽車開走以后,我爸爸就又從地上爬起來走路了。”
棒棒的話讓老師感到很好笑,于是故意問他是不是真的。棒棒一臉認真地說:“當然,我爸爸是警察,所以他就有這么大的本事了!”
原來,棒棒很喜歡看動畫片。他所說的人被軋扁后又爬起來走路,只是動畫片里的一個情節(jié)。
棒棒的“吹?!笆怯捎谧陨碚J識能力的限制,使他不能準確區(qū)分真實世界和虛幻世界的區(qū)別。對他而言,只要看到的就是真實客觀的。另外,孩子的想像力很豐富,所以,當老師講到交通安全知識時,棒棒便將自己在動畫片里看到的場景“嫁接”到現(xiàn)實中。
吹牛=想象當現(xiàn)實
小孩子具有豐富的想象力,有較強的好勝心,總希望自己比別人強,他們往往把自己向往的、想象的東西,當成現(xiàn)實說出來,由此而形成吹牛。
“我們家有三輛小轎車,我爸爸的是奔馳轎車,我媽媽的是寶馬轎車,我舅舅的是奧迪轎車,他們經(jīng)常在校門口同時來接我?!标惲⒒剜l(xiāng)下老家時,眉飛色舞地對鄰居小孩繪聲繪色地描述著。
“真的,太棒了!你經(jīng)常坐誰的轎車?”鄰居孩子不由得神往。
“當然是爸爸的,他的轎車又長又寬又豪華,開起來很威風。”陳立更起勁了。
“那你這次回來坐誰的轎車?”鄰居孩子追問。
“這次回來沒有坐轎車,因為鄉(xiāng)下沒有公路,不好開車,都停在我們家的車庫里了?!编従拥男『⒙犃孙@得有些遺憾。
當爸爸意外聽到兒子陳立與鄰居小孩的對話,他不由驚訝,對愛人嘀咕了一句:“撒謊就是當小偷兒的開始?!?/p>
“有三輛小轎車”這句話究竟是什么意思呢?話不能單從表面意思去理解,更重要的是正確理解它的真正含義。爸爸想,兒子講這句話時,當時的心情就是希望:“如果我家能有三輛小轎車該多好呀!如果有了三輛小轎車,當爸爸忙時,媽媽可以接我,媽媽忙時,舅舅可以來接我,我始終會有小轎車來接送?!彼堰@個愿望和空想聯(lián)系在一起了,因此,采取了“有三輛小轎車”的語言表達形式。
小孩的心理結(jié)構(gòu),往往是主觀與客觀融為一體,這種現(xiàn)象被稱為“主客觀未分化心理”,是兒童心理的一個特征。所以說把想象當成現(xiàn)實也是這個年齡段孩子的特點之一,即使這樣,家長也有必要給予及時的糾正。但直接指出會使孩子產(chǎn)生害怕心理,最好是找個時機與孩子心平氣和地談?wù)劇?/p>
吹牛=自我表現(xiàn)
自我表現(xiàn)是人的一種需要,小孩子對這種需要更為迫切。為了表現(xiàn)自己,引起成人和同伴的注意,使自己顯得很了不起,就進行吹牛。
下課了,小朋友們談?wù)撈鸺依镲曫B(yǎng)的寵物,一個個都在夸耀自己家里的寵物,如何如何可愛和有趣。這時,一直沒有作聲的輝輝突然大聲說:“我們家養(yǎng)了一頭小老虎,是我和爸爸從大森林里捉回來的!”輝輝的話讓小朋友們?nèi)笺蹲×耍蠹叶紒泶蚵犓依锏男±匣?,有的小朋友還開始跟輝輝套近乎,因為他們想讓輝輝帶他們?nèi)タ纯葱±匣?。很快,輝輝就成了班里最受人羨慕的人。
其實,輝輝家什么寵物也沒有養(yǎng)。
孩子一般都有較強的好勝心理,總是希望自己比別人強。為了在和他人的比較中獲勝,孩子們往往會搬出全部“家底”。如果還不能達到目的,一些孩子就會通過夸大其辭、編造離奇的情節(jié)來出奇制勝,這就表現(xiàn)為“吹牛”。
這樣的吹牛實質(zhì)就是說謊,首先應(yīng)當教育孩子實事求是,告訴孩子說謊的害處,比如會失去別人的信任、為圓謊將會付出很大代價等,讓孩子知道說謊是一件很不好的事。
為孩子創(chuàng)造各種各樣的比賽機會,讓孩子在比賽中獲勝,滿足孩子的好勝心理,進而取得同伴的認同,當然,這樣的比賽最好要選擇自己孩子所擅長的。如果是在幼兒園里進行比賽,老師則要兼顧各個孩子的不同情況。
讓孩子明白“三人行,必有我?guī)煛钡牡览?,不必也不可能事事都爭第一。同時,適當對孩子進行一些抗挫教
育,讓孩子坦然接受失敗和挫折。
吹牛=表揚不當
表揚是孩子成長中的陽光和雨露,不可或缺。一個喜歡在同伴面前自夸的孩子,可能就是一個不能經(jīng)常得到表揚的孩子。所以,他們只好通過自我吹噓來獲得別人的肯定。但是,過多、過分的表揚也是有害無益的,它讓孩子不能客觀正確地看待和評判自己,這同樣會造成他們的自夸。
“大家都喜歡聽我彈鋼琴,我彈得和鋼琴家一樣好呢!”
“我的畫在幼兒園里是最棒的,沒有人比我更好了!”
“我是我們班最漂亮的美女!”
“我長大一定會當上世界冠軍的!”
…………
如果誰在中三班聽到這些話,那肯定是荔荔說的。她可是班里最有名的牛皮大王,總認為自己是最棒的。
老師也實在想不通,一個女孩子為什么這樣愛吹牛呢?在進行家訪之后才發(fā)現(xiàn),荔荔媽總喜歡人前人后地夸獎荔荔,幾乎只有表揚而沒有批評。
對孩子的表揚一定要恰當,無需刻意夸大,也不要替孩子謙虛,恰如其分就好。
表揚和鼓勵不能過多過濫,那樣只會讓表揚流于形式。但表揚也不能過于吝嗇,那樣容易讓孩子患上“表揚饑渴癥”。該表揚就表揚,不該表揚就不表揚,以免給孩子造成傷害。
當孩子不能正確認識和評判自己時,家長要適當進行引導(dǎo)。讓孩子明白,有些事需要通過努力才完成到,而他們目前還不具備這種能力,從而讓孩子客觀地認識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