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安子雞
主料:嫩母雞1只。
配料:干紅辣椒10克。
調(diào)料:蔥、姜、花生油、醋、紹酒、清湯、濕淀粉、味精、香油適量。
制作方法:
1.母雞去內(nèi)臟,清洗干凈。
2.將雞放入湯鍋內(nèi)煮8~10分鐘,待七成熟撈出,剁去頭、頸、爪。
3.把粗細骨全部剔除,雞胸、雞腿分開,順肉紋切成5厘米長、1厘米寬的長條。
4.姜去皮,洗凈,片切成4厘米長、1.5厘米寬的絲;紅干辣椒切細末;花椒去子,拍碎剁細末;蔥白切3厘米段。
5.炒鍋置旺火上,放油100克,八成熱時下入雞條、姜絲、干辣椒末煸炒,出香味和紅油后,再放醋、紹酒、精鹽、花椒末、清湯,大火燒開,小火燜2~3分鐘,至湯汁快干時,放入蔥段、味精,用濕淀粉勾芡,改大火,翻勺幾下,淋入芝麻油,出鍋裝盤即成。
特點:東安子雞是湖南的傳統(tǒng)名菜。它始于唐代,流傳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成為湖南最著名的菜肴。1972年美國總統(tǒng)尼克松訪華,毛澤東主席宴請時,曾用東安子雞等湘菜招待他。尼克松吃得很高興,邊吃邊贊賞,回國后,還大肆贊揚“東安雞”味美可口,久食不厭。
此菜顏色鮮艷,汁芡紅亮,咸甜可口,香味濃郁,酸辣兼?zhèn)?,既脆又嫩,濃而不膩?/p>
炒二冬
主料:冬筍400克。
配料:水發(fā)冬菇100克。
調(diào)料:花生油750克(約耗75克),高湯150克,濕淀粉、醬油、味精、精鹽、芝麻油適量。
制作方法:
1.水發(fā)冬菇去蒂,用冷水洗凈,大的改成小塊;冬筍切成3厘米長、2厘米寬、0.3厘米厚的薄片。
2.炒鍋置旺火上,放油,燒至八成熱,下冬筍滑油,約20分鐘,用漏勺撈起。冬菇攥去水,下鍋滑油,炸去表面水分,倒入漏勺瀝油。
3.炒鍋留底油50克,先下冬筍煸炒幾下,再下冬菇、精鹽、醬油、高湯,燜2分鐘,放入味精,用濕淀粉勾芡,淋入芝麻油裝盤即成。
特點:炒二冬,指冬筍、冬菇合烹,是湘西傳統(tǒng)名菜。此品顏色淡紅,冬筍肥嫩,冬菇鮮軟,集二鮮之美。
沙鍋鳙魚頭
主料:鮮鳙魚(即胖頭魚)頭2 000克。
配料:豬肉100克,凈冬筍50克,水發(fā)冬菇50克,豆腐4塊。
調(diào)料:雞湯500克,熟豬油75克,紹酒50克,胡椒粉、精鹽、味精、蔥、姜、雞油適量。
制作方法:
1.魚頭去掉鱗、鰓,洗凈后用紹酒、精鹽腌約30分鐘,取出洗凈濾干。豬肉、冬筍切成薄片;冬菇去蒂,大的改成小塊;蔥白切段;余下的蔥和姜拍破;豆腐切4厘米長、2厘米寬的條,盛入盤中。
2.炒鍋置中火,放入豬油,燒至六成熱,將魚頭下鍋煎至兩面金黃,再下蔥、姜、冬筍片、豬肉片、冬菇、清水、鹽,燒開,撇去泡沫,倒入沙鍋內(nèi)煮10分鐘,然后放入雞湯燒開,加上蔥段、味精、雞油,置小火上,下入豆腐即成。
特點:湯白似乳,滋味濃厚。原鍋上桌,熱燙鮮美。
紅燒牛蹄筋
主料:生牛蹄筋750克。
配料:白菜心10個,蔥結(jié)10克。
調(diào)料:紹酒100克,花生油100克,姜片、桂皮、濕淀粉、醬油、味精、芝麻油適量。
制作方法:
1.牛蹄筋洗凈,放入冷水鍋中,以旺火燒開,煮10分鐘后撈出,剔去碎骨,刮去表面衣皮,再切成7厘米長的條。
2.取大瓦缽一只,用竹箅子墊底,依次放入牛蹄筋、桂皮、紹酒、醬油、精鹽、蔥結(jié)、姜片,加清水2 000克,旺火上燒開,改小火煨4~5小時。至蹄筋軟爛,剩少量濃汁時離火,去掉蔥、姜、桂皮,將粗的牛蹄筋挑出,從中切開,使其粗細均勻。
3.炒鍋置旺火上,放油20克,燒至八成熱時,將洗凈的白菜心下鍋,放入精鹽煸熟,擺放在瓷盤的周圍。炒鍋內(nèi)再放油80克,燒至八成熱,倒入牛蹄筋煸炒,再烹入原汁。燒開后,放入味精,用濕淀粉勾薄芡,盛入大瓷盤的中央,淋上芝麻油即成。
特點:紅燒牛蹄筋是長沙名菜。此菜用生牛蹄筋經(jīng)長時間煨制而成,色澤紅潤,筋酥汁濃,軟糯可口,有強筋健骨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