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歐洲工作了多年,接觸過不少歐洲官方人士,也和許多老百姓打過交道,總的感覺是.歐洲公眾普遍對中國懷有一種“神秘感”,有些人甚至對中國存有不少誤解。
先入為主的歐洲觀念
一些歐洲人總想按照自己的生活方式衡量中國人,覺得中國人缺乏修養(yǎng),甚至粗魯、野蠻。比如,狗是歐洲人喜歡的寵物,對狗感情挺深。我有一位英國議員朋友,他把自己死去的狗埋在家中院落里,還豎了個碑,并把狗的遺像掛在屋里紀念。但在中國,長期以來養(yǎng)狗大多是為了看家護院,有的地方還把狗肉當作美味佳肴。前幾年,英國一家銷路很廣的小報用一個整版刊登了中國福建某地殺狗賣狗皮的事。消息刊出后,使館的電話就響個不停,我個人就收到一麻袋的抗議信件。有一位老太太給我打電話,哭著責問:“你們怎么能連可愛的小狗都殺了吃呢?”歐洲人普遍認為,他們對待動物的觀念是正確的,而不符合這種觀念的則是不人道的。此外還有中國殺貓,取熊膽諸類報道。類似消息一多,許多歐洲人就形成中國人野蠻的印象。因此,我們對外報道某些風俗人情的時候,要格外注意國際民眾是否能接受。
祖國觀念普遍不強
歐洲人也很愛國,對國家尊嚴和領(lǐng)土完整的情緒也相當強烈。但我感覺到,歐洲國家一般都較小,現(xiàn)在隨著歐洲一體化的發(fā)展,祖國的觀念逐漸淡化。對普通百姓而言,今天足一個英國人,明天成為德國人或美國人,并不是什么特別緊要的問題,跨國、跨洲婚姻習以為常。但中國是個具有幾千年傳統(tǒng)文明的古國,對國家的歸屬感很強,即使在國外居住多年的華人,雖然已經(jīng)取得居住國國籍,但中國一直是他們心目中的“祖國”,對家鄉(xiāng)懷有深厚的感情。
我們在國外工作時,時常會遇到某些歐洲人不理解中國在臺灣問題、西藏問題上的立場,其中有些人并非完全是出于對中國的敵意。英國的《經(jīng)濟學家》雜志曾刊登過一篇文章,作者認為中國那么大,分成幾個國家也無所謂。后來我批評這個作者,他辯解說他不是敵視中國,就是覺得中國太大了,并且認為不僅中國,美國、俄國、加拿大都可以分成幾個。我曾問過一些英國人:“如果蘇格蘭要獨立出去,你們能同意嗎?”他們卻回答:“如果他們愿意的話,就去獨立吧,我們無所謂?!痹掚m這么說,真正碰到這種事時,態(tài)度就不同了,北愛爾蘭問題就是個實例。不過,確實有部分普通百姓不那么重視。
人文思想的差異
歐洲資本主義發(fā)展比較早,強調(diào)“人性解放”,個性自由已成為人們一種根深蒂固的觀念。而中國在重視個人的同時,更加看重國家利益和集體的利益。人文思想的差異,自然造成認識上的不同。不少歐洲人欽佩中國的集體力量。我在英國時,經(jīng)常有朋友贊嘆中國辦大事的效率。有什么事,只要集體一動員,馬上一呼百應(yīng),事情能夠很快辦成,而在歐洲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但他們同時又認為中國缺乏自由,在中國人權(quán)問題上說三道四。中國和歐洲在人權(quán)問題上的一些分歧,固然主要是政治的因素,但這種觀念的差異也是一個重要原因。
和平主義流行
二戰(zhàn)之后,歐洲安全長期依賴美國,日子過得比較舒適,公眾中逐漸滋生了濃重的和平主義思想。特別在冷戰(zhàn)結(jié)束后,歐洲人更感到安全已不是迫切的問題,而更關(guān)心自己的福利。所以,一般歐洲老百姓一聽到“戰(zhàn)爭”這個詞就感到緊張,對國家增加軍用開支反應(yīng)強烈。在與他們交往中,我感到他們普遍對打仗很害怕,覺得不管什么理由打仗死人都不應(yīng)該,對美國甚至本國政府動武的舉動都挺反感。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他們對中國的看法。比如,有些人就覺得中國歷史上打過許多仗,是個“好戰(zhàn)”的民族。我反問:“你們歐洲人不也是打過許多仗,而且還多次打過中國?”不少人回答:“那都是我們先輩干下的愚蠢事?!?/p>
政治偏見
長期的惡意宣傳和歪曲,特別是當年德國法西斯也是打著“社會主義”旗號起家以及蘇聯(lián)的一些做法,造成歐洲人對共產(chǎn)主義、社會主義的頑固偏見,至今未見根本改變。他們往往不加分析,一律把共產(chǎn)主義和共產(chǎn)黨與“獨裁”“專權(quán)”“沒有民主”劃等號。許多歐洲人對中國知之甚少甚至一無所知,卻深存先入為主的看法,單憑中國是共產(chǎn)黨執(zhí)政的社會主義國家這一點,就毫不猶豫地認為中國不是“民主國家”,人民缺乏“自由”。
美國因素及輿論的影響
歐洲與美國在政治制度、意識形態(tài)、道德價值、文化觀念等諸多方面相同或相似,又長期深受美國輿論的影響,深度妨礙了歐洲人對中國的客觀認識??偟目?,西方媒體對中國的正面報道少得可憐,抓住某些片面現(xiàn)象甚至謠傳大做文章,是多數(shù)西方輿論領(lǐng)域的慣用手段。
我曾與英國廣播公司的一位負責人討論過。他認為中西輿論理念不同,西方媒體的原則是暴露為主,不僅對中國而且對本國也是如此。我深刻感覺,這種不良輿論宣傳對我國形象的“破壞力”極大。一則歪曲報道造成的危害,往往花很大精力都難扭轉(zhuǎn)過來。英國一家小報散布過北京一家小飯館賣“人肉”包子的謠言,還真有人給使館打電話詢問:中國是不是有人吃“人肉”包子?有的英國友人問我對英國媒體關(guān)于中國報道的看法,我坦率而詼諧地說:“哪一天報紙上沒有中國的消息,對我來說就是‘好消息’?!币驗辄c滴的所謂對華客觀報道,實在難以抵消大量消極報道的惡劣影響。近些年對華客觀報道確有增加,但整體上還是壞的太多而好的太少。
樹立中國形象從我做起
以上種種因素,都不同程度地影響著歐洲人對中國的認識。應(yīng)當看到,這種情況是長期形成的,而且涉及一些深層原因。要改變這種情況,基本改變歐洲人的看法尚需時日。令人鼓舞的是,隨著我國的持續(xù)健康發(fā)展,中國和歐洲關(guān)系不斷加強,雙方往來增多,對華輿論正在發(fā)生一些積極變化。凡是到過中國的人,除了對華懷有深刻敵意的外,對中國的看法都會有些轉(zhuǎn)變。
毫無疑問,爭取對我國客觀友好的輿論環(huán)境。仍是一項長期艱巨的挑戰(zhàn)。這不僅需要不斷完善和改進我國的對外介紹工作,而且更需要每個中國人,特別是到國外工作、學習和旅游的人,把具有悠久文明素質(zhì)、優(yōu)良道德傳統(tǒng)和嶄新精神面貌的中華民族的形象,以自己的實際言行展現(xiàn)在廣大世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