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有墻,就有涂鴉
走過的歐洲城市,墻壁上大都畫有圖案和文字,甚至不管什么場所。從慕尼黑世界著名的HB啤酒屋木桌桌面,到波恩大學的衛(wèi)生間等都刻寫著文字,被稱作涂鴉。 在他們認為:個人情感發(fā)泄是不受限制的,除非你因此違法。涂鴉不是政府提倡,但也不是政府禁止,能有個性特征的圖畫和語言在公共建筑物上表達既可舒緩環(huán)境,也能讓無生命的建筑物生動活潑起來。
博物館免費開放
在巴黎,游客進一次盧浮宮要收8.5歐元。為了使當地學校學生了解世界歷史文化,未滿18歲學生免費,在教師帶領下可以自由進入。每月的第一個星期日免費向市民開放。
在他們認為:了解本國歷史是生活的意義,也是民眾的權利。不熱衷傳播歷史文化的人不能成為大眾楷模。確立博物館形象,不單指有多少珍貴的藏品,在多大程度上吸引著公眾目光是最主要的考量。
報紙辟出版面介紹城市歷史
意大利羅馬的《共和國報》出48個版,幾乎每天都用將近兩個版介紹本國的歷史文化,圖文并茂,擁有相當多的讀者。
在他們認為:傳媒報道的基礎是把本國歷史文化、古跡、遺產、人文地理推介給世界,而不僅是新聞。新聞是稍縱即逝的,而歷史文化卻會使新聞彌久常新。
包裝紙上印著精美歷史風物畫
在慕尼黑買東西,包裝紙上的圖案是所在的巴伐利亞州州旗;在威尼斯,包裝紙印著世界聞名的嘆息橋;在荷蘭風車村,包裝紙印著該國12個最為典型的歷史人物、風貌、特產……
在他們認為,本土的歷史、風貌、特產等是最值得炫耀的。傳播手段要多樣化,也包括在不經意間進行。商品包裝是一次性的,但它承載的信息有時給人的影響是一生的。
內衣并不精工細做
即使是在意大利米蘭這樣的世界時裝之都,走進女性內衣商店都會發(fā)現(xiàn)胸罩和內褲制作都并不精致,紗網面料、蕾絲花邊等國內常見的內衣內褲,在此很少有售。
在他們認為:豐滿的胸部是上帝的給予,應盡量展示、不必束裹,更不能讓華美的胸罩奪去人們關注其乳房的目光。內褲不是挑動異性欲望的工具,真正相愛者之間勿需靠外力就會擁有對方肉體。內衣內褲穿在身上舒適、干凈就是上乘。
法國女人喜歡黑色
法國女人是給人最多幻覺的尤物。到了巴黎,發(fā)現(xiàn)這種幻覺沒有了:法國女人大多比較清瘦,身材高挑、面部表情不多,肢體語言也不豐富,看不出更多浪漫。她們大多穿長到腳踝的黑大衣,里邊衣物搭配也不艷麗,手上央著香煙在街上駐留或穿梭。
在她們認為:浪漫是一種內向感情,需藏在骨子里。逢有事情,親吻如握手般平常。有資料稱法國人做愛次數也攀全球之首,法國女人愛穿黑色大衣,是因為黑能給人神秘的一切,神秘正是法國女人吸引全球目光的所在。至于喜歡抽煙,一法國女郎告訴我:“那是我們柔媚的一部分,是法國的一部分?!?/p>
紅磨坊表演什么
過去聽別人講“紅磨坊”,以為是情色表演。去看過才知道,這里主要表演“一種出聲音的來自法國的舞蹈”——四對舞,也稱康康舞。因這里有羽毛、光彩鉛制玻璃和閃光片、傳奇布景、新穎的音樂、以及世界上最漂亮的女郎,使它贏得了自1889年以來世界“夜總會之最”的美譽。每晚9時、11時表演兩場。觀看者中,男士打扮瀟灑俊朗;女性則大多著低胸裝入場。
在他們認為:娛樂是人的基本需求,不但不能被任意剝奪,而且還要使娛樂提升至較高檔次,進入夜總會觀看表演則是最好選擇。女性著低胸裝入場是為與夜總會總體氛圍一致。
奧地利人說話帶唱歌的調兒
只去了奧地利最北部的一個城市因斯布魯克,城市不大,有10多萬人口,在阿爾卑斯山腳下。僅是進了該城的超市、書店和水晶店就格外感到,奧地利人說話帶唱歌的調兒。
在他們認為:奧地利是世界音樂之都。是誕生《藍色多瑙河》的地方,音樂的氣質貫穿了他們生活的各個領域。這個國家的人民神情輕松,舉止優(yōu)雅,說話和氣,穿著隨意,整體看上去構成了和諧的旋律。
印有男性生殖器圖案的沙灘褲
在威尼斯瀉河岸邊碼頭等船.等待中,看見碼頭的商鋪掛有不少男性生殖器圖案的沙灘褲出售,每條標價4歐元。
在他們認為:每年來威尼斯參觀的游客達500萬之多,有各個國家、各個民族的各色人,他們的文化背景、社會意識都有巨大差異。為展示意大利人堅韌、強悍的性格,允許商家出售些帶男性生殖器圖案的藝術品?;蛟S會對張揚民族意志產生作用。
家里不留破爛
在意大利、德國、荷蘭觀察了一下市民居家過日子的情況??吹椒块g擺設簡單。用品不多,色彩沉穩(wěn)。特別是恰到好處地擺放的工藝品使房間彌漫著古樸、典雅的氣息,看不到堆放的“破爛”。
在他們認為,房間擺放過多物品有礙觀瞻,影響視覺美感。物品長久存放易招引蚊蟲.灰塵,產生異味,人會在紛亂物品的壓力下無所適從,喪失活力。
公園綠地周邊鋪砂石路
即使是在巴黎埃菲爾鐵塔、布魯塞爾原子球塔這樣著名的景點,綠地周邊也都鋪砂石路。
在他們認為:公園綠地是休養(yǎng)身心的場所,是屬于自然的天地。水泥路面會帶來視覺、觸覺的沉重,給人的是道路的感覺。而砂石路與公園綠地是合體的,給人的是休閑的感覺。
和我們一樣喜好許愿
在廟宇殿堂里燒香許愿.在中國是常見的事兒,沒想到在信奉基督教的歐洲國家也大為流行。羅馬市中心有個許愿池,背對池水投三枚硬幣就可許三個愿,摸一下梵蒂岡圣彼得大教堂—銅像的腳掌,就會保愿望成真,據說那雙銅腳讓游客摸壞,已換到第十個了;布魯塞爾市政廳廣場一側,一仰臥銅人被蜂擁而至的游人摸得锃亮,據說觸摸者會平安、幸運。
在他們認為,凡許愿都是向善和向真的。與上帝所說的“愛”“喜樂”“救贖”“保守”教義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