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喬是小樹
小喬是小草
在天地四季之間
暮鼓晨鐘時候
自由玩耍
靜靜唱歌
無所謂樂器
不關乎指法
連懂不懂音樂
都不是問題
這一種聲音
素面朝天
沒有章法
耳朵聽見了
心就能聽見
在這樣一個不靠譜的年代,每個人都試圖做出一點點成就,來達到自我認同。
大喬是二叔,小喬是侄女。九年前,喬小刀在北京流浪,連住的地方都沒有,就睡在公司里,晚上搭著蓋486電腦的大紅布。九年前,喬木楠還是東北礦區(qū)里一個懵懂的嬰兒,她剛出生就注定了是一個單親家庭的孩子。
九年后,喬小刀是設計師,喬木楠是學習委員。唱歌不過是業(yè)余的事情,這兩個人卻DIY,開始搞起了“音樂”。
2007年7月12日晚,北京星光現(xiàn)場,1000人擁擠在不大的會場中,絕大多數都是自己掏錢買了40元門票進場的?!俺鰧]嬍羌粍照龢I(yè)的事,記錄下我們的成長卻是正經事?!逼綍r嘻笑慣了的大喬一本正經地說。這是樂隊“大喬小喬”的專輯首發(fā)式。32歲的喬小刀,帶著一個9歲的小女孩子在北京唱歌。小女孩穿著粉嘟嘟的花裙子,梳著細細小辮子,鼓鼓的臉,奶聲奶氣的,還有些跑調了。有時候,喬小刀也有些跑調了。正是這跑調的叔侄倆,也沒怎么正經學過物理學,最近卻出了張專輯《消失的光年》,居然還有些火了。
消失的光年,多么傷感的、懷舊的詞兒!簡單的旋律,編配,制作,一個大男人無心的吟唱和一個小女孩天真的童聲。看起來,這是多么幸福的好事兒,這是多么甜蜜的叔侄倆??!事實也是如此。只是那些艱澀的時光,就這樣颼颼地一溜小跑,就跑過去了。
“破爛藝術家”
1998年3月,大喬從黑龍江老家來到北京。他中學沒畢業(yè),連在老家呆著都常有自卑感?!拔耶敃r想,既然都是受苦,何不到全中國最好的地方受苦?”大喬最初的工作是焊燈箱,一個月掙一兩百元錢?!拔野l(fā)現(xiàn)如果我能學會電腦刻字,一個月可以掙500元。學會后發(fā)現(xiàn)如果能用Photoshop,一個月能掙700元,我又去學?!眱赡旰螅髥桃呀洿┲鞣诰W站工作,月薪到了3000元。這個時候,他開始“想當藝術家”。
于是,北京三環(huán)路上多了一個穿著T恤、騎著破舊28自行車亂跑的大眼睛男孩。他在建筑垃圾堆里尋找別人扔掉的三合板、廢布、膠水,和上廣告公司用剩下的顏料作畫。幾個月后居然搗騰出一個小型畫展。一幫朋友來參觀,最后大家把自己看上的畫拿走,皆大歡喜。喬小刀四處吹噓自己的成果,有些飄飄然。是年春節(jié),躊躇滿志地回了趟老家,他的心情“急流逆轉”。
家已經沒有了,舉家搬遷到了另一個礦區(qū)。小女孩喬木楠出生四個月,父母離異,父親無力撫養(yǎng),她跟著爺爺奶奶過活,一家人靠野菜為生。
喬小刀想,我不當藝術家了。
“商人”
回到北京,他立志當一名“商人”,“每個月往家里寄50塊錢,讓他們有糧食吃?!?000年,互聯(lián)網公司遍地開花,他如愿以償地進入網站,工資3000元。這個網絡大潮過去,許多網站紛紛倒閉。一籌莫展之時,喬小刀想,與其一個人在北京吃苦,不如一家人在一起。再怎么著,也能吃上父母親手做的飯菜啊。這是喬小刀樸素的家庭觀念。開始大家是“不敢來”的,喬小刀雖然沒有讀過勵志書,卻熱烈地鼓動著兩老和三歲的喬木楠。2002年開始,一家人終于住在了一起。他去公司上班,兩老有人去做家政服務,有人去揀些垃圾。漸漸地,喬木楠也上了幼兒園。
結果公司還是倒閉了,“分家產”,兩臺蘋果電腦,一些物什,加起來十幾萬。CEO說,9999元,賣給喬小刀,而且,有錢就給,沒錢就賒著。喬小刀自此有了自己的公司。他租了寫字樓,派人往公司里送方便面,開始接活兒,做“商業(yè)設計”。他終于當上了“商人”。
商人位輕。不少朋友說,喬小刀變了,自此與他疏遠,是他內心隱痛。
“音樂家”?
2004年底,喬小刀離開公司,成立工作室,搞“絲網印刷”,一邊也接了不少設計的活。幫“二手玫瑰”樂隊、萬曉利等設計唱片。此外參加“大聲展”,策劃位于“鳥巢”館內的“奧運建設歷程展”。他什么都想試試,反正基本都是手工制作,沒成本之憂。
2005年起,他每月做一本“書”:帆布制造,絲網印刷。開始是詩集,后來變成圖文兼具外加音頻視頻。此外,他還玩LOMO?!爸涝趺幢3帜贻p嗎?永遠跟年輕人在一起!”
生活安定了些,內心卻又躁動起來。大喬決定“不做公司,做回自己”。他買了吉他,自己嘗試寫歌,居然還能譜出個完整的曲子來。大喬彈的古箏一度讓專業(yè)人士覺得不錯,直到和他一起排練,大家大呼上當,“原來他連什么是音節(jié)也不知道”。
“我搞的東西,不能給做音樂的人聽,我要讓不懂音樂的人聽。”結果在北京的某個酒吧里開的一場音樂會,三個著名的演出嘉賓,活活被堵在門外,進不去。“為什么喬小刀唱歌這么難聽,卻這么受歡迎?”大家納悶兒了。
“演出只是實驗,類似市場調研,水到渠成的是做唱片?!薄皢棠鹃斓阶兟暺诹??!彼钚小罢f做就做”:專輯6天錄完,包裝自行設計:麻布內頁麻布封套。全家上陣:喬小刀和母親連夜踩縫紉機做封套,喬木楠裝唱片。整個唱片完成用時30天,成本不到一萬。
大喬甚至已經策劃到了自己第四張專輯的主題,每張都會是不同的風格。到2009年,他將解散“大喬小喬”。“小喬應該有自己的生活,她要學會自己作選擇,不能一直依賴二叔?!毙桃矎牟话炎雒餍钱敾厥?,同學和老師都不知道她還是個小歌手。她的理想是當翻譯。
大喬,這個自稱“一直自卑”的設計師,動用一切手段記錄自己的成長:文字、圖畫、照片、視頻、音樂。在他后面是一串影子:種地的農民喬守民,設計師喬小刀,歌手喬西和專輯《消失的光年》。在他前面,是一長串的夢想。這只是一個普通的小故事,一個外省青年的自我成長之路。初二沒有讀完的喬小刀,他可以在北京生存,可以買大房子,可以參加“大聲展”,甚至可以做音樂,開發(fā)布會,這完全是一個小型的勵志故事,而且比“超女”、“快男”更溫暖一些,更感人一些。在這樣一個不靠譜的年代,每個人都試圖做出一點點成就,來達到自我認同。
(陳超摘自《南方人物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