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波是永遠也說不完的話題。
二十多年前,他在美國匹茲堡大學開始了以唐傳奇為藍本的小說創(chuàng)作生涯。二十多年后,他的作品以英譯本的形式介紹給了美國讀者。年初,王小波的首部英譯本小說《王二的愛欲枷鎖》(Wang in Love and Bondage)由美國紐約州立大學出版社正式出版。該書收錄了王小波的三部代表作:《2015》、《黃金時代》和《東宮西宮》。
▲宗君:在你們之前,西方沒有人翻譯王小波的小說。
○張洪凌:翻譯余華的《許三觀賣血記》的那位譯者,曾想翻譯王小波的小說,但沒有成功。
▲宗君:王小波作品語言特色鮮明,帶有很濃的黑色幽默意味,如何讓不熟悉中國文化背景的美國讀者產生類似的回應,是一個很大的挑戰(zhàn)。
○張洪凌:雖然英譯本只收錄了他的三篇中篇小說,我和我的同事賈森·薩默教授的翻譯歷程卻長達6年之久,其難度可想而知。譬如說,王作品中常出現(xiàn)的“破鞋”一詞,如果直譯就是“worn-out shoes”,這顯然不能表達王小波的弦外之意。我們把它翻譯成“damaged goods”,這在英語中也有女子已與人發(fā)生性關系的意思。
▲宗君:國內有“王小波的著作是否在美國受到了很高的評價”的質疑聲音。
○張洪凌:美國圖書評論界對王的作品評價還是很高的。美國《出版商周刊》和《圖書榜單》將這本書列在“重點推薦”目錄中,他們還將《王二的愛欲枷鎖》與海明威的《太陽照樣升起》作了比較。美國的圖書評論并不是對每一本書都作評價的,評價也有好壞之分。目前,出版商也很滿意該書的銷售量。但是,對于美國讀者而言,王小波是一個新人,需要時間來認識他。
▲宗君:站在美國的角度,怎么定義王小波在中國當代文學中的地位?
○張洪凌:當我接觸到王小波作品以前,我覺得已經不能從其他的中國當代作家的作品中看到新的東西了。在他們的作品中,我找不到對中國當代許多問題的回答,但是在王小波的作品中,我找到了。另外,王小波的寫作手法也是獨樹一幟的,并且對人有持久的影響力。
▲宗君:驚世駭俗的性描寫讓王小波成為一個經久不衰的話題。
○張洪凌:美國讀者對王小波書中的性描寫也十分吃驚。大部分美國讀者還是比較保守的,特別是作品中對于同性戀和虐戀的描寫也招來了非議。
性在王的作品中更多的是作為一個隱喻, 而不是一個吸引讀者的磁力場。美國讀者最為推崇的還是王小波作品中的黑色幽默以及對自由、人權的追求,這頗符合美國人的胃口。他們認為“在面對危害個人的自由和價值時,王小波是勝利者?!?/p>
▲宗君:如何用一句話來形容王小波的作品?
○張洪凌:他的小說如同文字版的莫奈名畫《倫敦的天空》。莫奈將天空畫成了紫色,人們覺得他是在嘩眾取寵。然而當人們走在倫敦的街上,抬頭看天的時候,倫敦的天空真的是紫色的。王小波的作品就是這樣,他從審美這一嶄新的角度來寫“文革”時代,寫中國的現(xiàn)代化,寫中國知識分子的命運。西方雖然也有很多作家寫現(xiàn)代化,但是他們沒有特別將目光放在中國,中國的很多作家也沒有達到王小波作品的高度。他的文章開創(chuàng)了一個截然不同的審美觀念。
▲宗君:王小波的作品在英語世界到底是一個怎樣的影響?
○張洪凌:可以說,王小波的作品改變了西方人對中國文學的陳腐偏見。美國人經常問我,你們中國作家怎么都那么沉重?。课蚁胪跣〔ㄗ髌分小靶β暤耐{”,或許會成為溝通東西方文化的橋梁。有評價說他是足以和馮內古特媲美的黑色幽默大師。
(張洪凌,旅美華人作家,王小波首部英譯本小說作者,目前任職于美國芳邦大學。
宗君,《國際先驅導報》實習記者。)
(舒溢摘自《國際先驅導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