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出院時臍部情況一般分為兩種:
一、臍帶未脫落。每天應用75%酒精或絡合碘消毒臍帶和臍部2~3次。洗浴后,要再消毒一次。方法為一只手輕輕提起臍帶或扎臍帶的線頭,另一只手拿消毒棉簽涂擦臍帶、臍帶根部、臍帶根部周圍皮膚,由內至外直徑約4厘米。一般新生兒臍帶需要1周左右才會脫落,個別因臍帶直徑較粗干燥慢者要20多天。臍帶脫落前,臍部有時會有類似膿樣的分泌物,這是臍帶膠質在自溶、干燥過程中產(chǎn)生的,只要無臭味就不應視為感染,只需用消毒棉簽拭去。有時臍部會有極少量血跡,系臍帶殘端滲血或干硬的臍帶與周圍皮膚摩擦產(chǎn)生的滲血,不必驚慌,可用棉簽輕輕擦去。如果臍部有持續(xù)、量多的滲血,則應送醫(yī)院檢查。
二、臍帶已經(jīng)脫落。臍帶脫落后,頭幾天斷面新鮮較濕潤甚至可有滲血,仍要繼續(xù)消毒。方法是:以臍窩為中心消毒臍部周圍皮膚,由內至外直徑約4厘米,每天2~3次。新生兒洗浴時,臍部盡量不要沾水。待臍窩干燥,至少持續(xù)3天無滲血、滲液后,臍部才可不消毒,這時洗浴臍部才可淋水。
另外應注意,新生兒出生24小時后,臍部不用包扎紗布,讓臍帶自然暴露、干燥,以便其盡快脫落。臍帶周圍皮膚若出現(xiàn)紅、腫、熱、臭味,應找醫(yī)生檢查。
當心嬰兒捂熱綜合征
天氣突然轉冷的那天晚上,好友云麗擔心幼小的孩子經(jīng)不起寒冷的襲擊,把孩子層層包裹,蓋了很厚的棉被,并在身旁放了熱水袋,結果導致孩子夜間突然發(fā)燒,大汗淋漓,口吐白沫,送醫(yī)院時瞳孔散大,心跳呼吸均已停止,再也不能起死回生。醫(yī)生說,孩子得的是“嬰兒捂熱綜合征”。
“嬰兒捂熱綜合征”又叫“蒙被缺氧綜合征”,多發(fā)生于1周歲以下的嬰兒,特別是剛出生不久的新生兒。雖然此時嬰兒的生理活動已開始,但呼吸、體溫調節(jié)中樞還不健全,對外界環(huán)境適應能力差,若穿衣蓋被過多或蒙被睡覺,就會因溫度過高而出大汗、面色蒼白、高熱、抽搐、昏迷,甚至可能影響神經(jīng)系統(tǒng)發(fā)育,如嬰兒昏迷時間過長,驚厥次數(shù)過頻,則會引起智力呆滯、癲癇等嚴重后遺癥。情況特別嚴重者,甚至可能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一旦發(fā)生“嬰兒捂熱綜合征”時,應立即松開其衣扣,擦干汗水,減少包裹,體溫高者可用溫水洗澡,切忌用退熱藥退燒,以免出汗過多引起脫水加重病情,同時要清除口鼻分泌物。嚴重者應送醫(yī)院,要防止口鼻捂蓋而窒息。(山東 郭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