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隨著國家林權(quán)改革制度的逐步實施,廣大農(nóng)民朋友對造林的積極性越來越高,苦楝作為一種優(yōu)良家具用材速生樹種。荒山和庭院種植具有較好的經(jīng)濟效益。本刊特邀請江西省林業(yè)科技推廣總站姜曉裝高級工程師就苦楝、川楝人工栽培如何培育高大樹體和解決早衰問題給讀者解答如下:
苦楝、川棟的頂芽多,不能正常發(fā)育,以致樹干低矮、分枝低,可采用換干法或斬梢滅芽法培育高大主干。其中換干法的具體做法是:將1~2年生的幼樹于早春萌動前切干,切干高度離地面約10厘米,待萌芽后,選擇一健壯萌芽枝培育主干。斬梢滅芽法的具體做法是:春季(立春節(jié)氣至雨水節(jié)氣間)將幼樹主梢上部分削成斜面斬掉,萌發(fā)新枝后,在靠近切口處選留1個粗仕的新枝培育成主干,其余的芽抹去。第2年依法斬去新梢的不成熟部分,盡可能在與上年留枝相對的方向選留1個新枝培養(yǎng)主干。如此進行2~3年,可挾得高大通直的主干。
苦棟、川楝生長快,衰退早。一般樹高生長最快是4~5年生以前,胸徑生長則在6~7年生以前,因此加強造林初期的撫育管理是獲得速生豐產(chǎn)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能明顯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造林后的頭2~3年,每年應除草松土2~3次,并沿冠幅深翻擴穴。在全面整地造林的林地上,幼林郁閉之前,可間種黃豆、花生等農(nóng)作物。根據(jù)苦棟的生長特性,第一次間伐時間可在8~10年生左右,間隔期視林分恢復生長情況而定。(江西省林業(yè)科技推廣總站 姜曉裝郵編:330046)
泥封法防棗樹枝干腐爛病
棗樹由于時間受陽光、雨水,高溫、病蟲、牲畜損傷等危害,會給其主干或枝條造成大塊腐爛,如果采用藥劑治療很難奏效時,可采用“泥封法”進行防治,這樣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具體方法是:把棗園中的生黃土搗細,加水調(diào)和成團,厚厚地涂敷載棗樹病部外面用塑料薄膜包扎,時間一年。由于泥封包扎。時間一年。由于泥封病斑后會形成一種缺氧環(huán)境,可起到抑制腐爛病菌繁殖和擴展的防治效果。(河北 魏彩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