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文化海納百川,多少樣式、多少品類的文化形態(tài)進入上海,都會在這個大熔爐、大學校里成長發(fā)展,都會在這個大家庭里享受艱難和溫暖,都會有說不盡的悲歡故事值得回憶盤點,值得紀念。
淮劇在上海的百年歲月,相當崎嶇艱辛,可以說沒有過多少富裕日子,但淮劇對上海文化乃至經(jīng)濟建設,的確作出了相當大的貢獻。
淮劇到上海來,不是來上學進修,不是來經(jīng)商發(fā)財,也不是到大劇場里打天下,它是隨上世紀初大量蘇北難民逃到上海、靠一些粗淺老戲謀生的?;磩∷嚾吮旧恚褪请y民。其后幾十年,蘇北難民不斷涌來,多數(shù)成為工廠工人、碼頭苦力等?;磩≈荒茉跅顦淦?,閘北的三四流劇場甚至是露天大棚演出,主要為蘇北同鄉(xiāng)服務。他們進不了中心地區(qū)的大劇院,進不了主流文化的欣賞圈。淮劇藝人和淮劇觀眾都屬于社會的底層。
不過,從另一方面看,這種生態(tài)環(huán)境也養(yǎng)成了淮劇的特殊境遇和特有性格。一方面培育出了淮劇藝術的粗獷風格,一方面涵養(yǎng)了淮劇藝人的樸實艱苦作風,而最有意義的,是日積月累地促成了淮劇藝人和淮劇觀眾(絕大多數(shù)是紗廠、電車公司等產(chǎn)業(yè)工人)的親密關系。我至今還記得在上海解放初期,工人翻身做主,每當某淮劇團演出好戲,散戲后遇到交通不便時,電車工會專門調(diào)出車輛,到劇場附近等候散場送客,這是其他劇種見不到的動人情景。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淮劇是為上海工人提供文化生活最多的劇種,也正因此,解放前后上海的淮劇團很快發(fā)展到十幾個。
戲曲藝術有它自己的發(fā)展規(guī)律。盡管藝人貧困、藝術粗糙,但只要有了觀眾,就會有競爭;有了競爭,就會出人、出戲、有提高,就會有更多觀眾?;磩〉臍v史雖然悠久,但在它進入上海之前,在蘇北故鄉(xiāng)貧窮農(nóng)村中,其藝術水平的提高是極慢的。進入上海后,淮劇有了相對集中的市場,有了一定范圍的藝術競爭,有了向兄弟劇種學習的機會,有了大量觀眾的愛好,它的藝術才有了較快發(fā)展。40年代末,上海淮劇已出現(xiàn)了馬麟童、何益山、筱文艷、何叫天等著名演員,積累了一定數(shù)量的常演劇目,音樂也已逐漸成熟。就這樣,淮劇旁突出,成為大上海的常駐劇種之一,其藝術實力甚至超過了江蘇老家的同行。也正是因為這樣的條件,1949年淮劇以一個上海重要劇種的身份迎接上海解放和新中國建立,受到特殊的重視。當時我在上海市文化局工作,局里在滬西曹家渡一帶,將一個舊劇場改建定名為滬西工人劇場,這是上海第一個國營劇場,其演出劇團的主力就是淮劇。50年代初上海開始組建國辦劇團,淮劇也是第一批由民營公助成為國辦劇團的。
由此,上海淮劇藝術獲得了優(yōu)良的生態(tài)環(huán)境,蒸蒸日上。1952年舉行第一屆全國戲曲觀摩演出大會,淮劇作為華東代表性劇種之一,帶著新創(chuàng)的《王貴與李香香》和傳統(tǒng)的《藍橋會》等參加演出,受到很高評價。許多專家對《藍橋會》這一折子戲中全是演唱沒有道白,都大為贊美。這一時期,算得上是上?;磩∷囆g第一個高潮期。
藝術發(fā)展常常要走曲折的路。新社會中的淮劇,生存大環(huán)境有了良性變化,藝術步入正軌,卻也使自己原本就有卻不顯著的局限性逐漸突顯出來了?;磩∮^眾主體是蘇北同鄉(xiāng),而蘇北也在不斷繁榮發(fā)展,到上海找出路的人越來越少。長住上海的同鄉(xiāng)老觀眾的第二、第三代人越來越上?;l(xiāng)情不那么濃了。文化生活的多樣化,壓得整個戲曲生存艱難,淮劇自不例外。于是劇團少了,藝術家少了,競爭力少了,提高也慢了?!拔母铩敝螅磩蜕?,但這些原先局限依然存在。
改革開放的一個最大的積極因素,是讓人們思想解放、眼界開闊、頭腦靈活?;磩≡诖嘶A上激發(fā)出了創(chuàng)造精神,出現(xiàn)了《金龍與蜉蝣》的巨大成功,出現(xiàn)了“都市新淮劇”的新理念。作為淮劇的一次重大突破,《金龍與蜉蝣》一方面擴大了觀眾對象,一方面對藝術提出了更高品位的追求——所謂更高品位,絕不是指脫離觀眾孤芳自賞。可以說,淮劇在新時期的新突破,使淮劇進入了一個新的高潮期。
當然不能忽略一個重要因素——江蘇淮劇近幾十年的發(fā)展提高與上?;磩∠嗷ゴ龠M的影響。不過這是有關淮劇整體發(fā)展提高的全面性問題,不是這篇短文所能探討的。單就上?;磩《摚乙詾榻窈笠粋€時期的主要任務,應當還是從文學到舞臺藝術的進一步全面創(chuàng)新。
淮劇已是上海自己的劇種,不過今后在上海顯然不可能再出現(xiàn)十幾個淮劇團并存的景象。上海只有一個淮劇團,它同江蘇的淮劇團互為友軍,協(xié)作關系遠大競爭關系。在上海,淮劇需同京、越、滬等兄弟劇種競爭,還要同其他舞臺形式爭奪觀眾,藝術上靠什么取得自己的發(fā)言權,并取得盡可能多的市場份額呢?換句話說,淮劇藝術有哪些唯我特有或我比你強,而又為淮劇觀眾(不止于蘇北老鄉(xiāng))所歡迎的東西呢?過去《金龍與蜉蝣》應該算一個,近年如江蘇淮劇團的《祥林嫂》也是極為難得的??傊?,上?;磩∫欢ㄒ獎?chuàng)造出上?;磩〉奶赜酗L格。
熱切盼望上海淮劇能以更踏實也更有遠見的革新精神,走好第二個百年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