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鐵性貧血好發(fā)于婦女、嬰幼兒和兒童。病因多為慢性失血,如消化道潰瘍、胃腸道惡性腫瘤、鉤蟲病和月經(jīng)量多等。臨床表現(xiàn)以頭暈、乏力、心悸、氣急、面色蒼白為主。近年來觀察發(fā)現(xiàn),一些中藥治缺鐵性貧血顯示出明顯療效。
歸脾丸歸脾丸1丸(9克),每日3次。療程30天。據(jù)觀察,歸脾丸對缺鐵性貧血出現(xiàn)氣血虛虧之證(表現(xiàn)為面色蒼白、心悸氣短、頭暈頭痛、體倦乏力、舌質(zhì)淡、苔薄白、脈細等)者有明顯效果。
阿膠阿膠口服液(每支10毫升),1歲以下5毫升/次;1~3歲10毫升/次;8歲以上20毫升/次。每日3次,療程2個月。藥理研究表明,阿膠有加速恢復血容量、紅細胞及血紅蛋白的作用,亦能增加血小板數(shù)量,有明顯的補血作用。臨床研究證實,其療效優(yōu)于鐵劑。
四物丸有水丸和蜜丸2種。水丸,成人每次服30粒(每粒1克),每日2~3次;蜜丸,每次1丸,每日2次。實驗證明,配方中當歸有抗貧血作用,可能與其所含維生素B12、煙酸及葉酸有關(guān)。臨床應用本品治療缺鐵性貧血有一定療效。
益母草鮮益母草十余斤(須于每年5月中旬采),摘下嫩頭,洗凈曬干,碾粉。待冬至節(jié)后,用炒糯米粉2500克和勻,入瓷罐貯存。每服1小碗,加白糖少許,用開水調(diào)服,約40~50天服完。
補中益氣丸每次1丸(9克),每日3次,療程1個月。配方中黨參、黃芪、白術(shù)、當歸并用,能促進血清白蛋白增加,以及升高血液中的紅細胞、白細胞及血色素,有明顯糾正貧血的功效。
人參人參末3克(或黨參末15克),冰糖少量,粳米100克,煮粥常食。日本有學者經(jīng)過反復研究后指出,人參對治療多種貧血均有不同程度的療效。人參中含有微量元素鍺、鎂、鐵、煙酸等營養(yǎng)成分,有生血、補血的作用。
編輯/張宇 zhangyu@cpc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