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半農先生是我國近現代著名的詩人和語言學家,青年時留學西歐,專攻語音學。他29歲時(1920年)在英國倫敦寫了一首白話詩《教我如何不想她》:
“天上飄著些微云,/地上吹著些微風。/??!/微風吹動著我的頭發(fā),/教我如何不想她?
月光戀愛著海洋,/海洋戀愛著日光。/啊!/這般蜜也似的銀夜,/教我如何不想她?
水面落花慢慢流,/水底魚兒慢慢游,/啊!/燕子說些什么話?/教我如何不想她?
枯樹在冷風里搖,/野火在暮色中燒。/?。?西天還有些兒殘霞,/教我如何不想她?”
這首詩寫得情意纏綿,許多人都認為這是一首絕妙的“情詩”。這首詩傳回國內時,由著名的作曲家趙元任先生譜曲,成了大江南北久唱不衰的流行歌,傾倒了不少天真無邪的少男少女。
其實,劉半農先生寫的這首詩不是什么“情詩”,他是另有意圖的,是為第三人稱女性的“她”字而寫的。因為在此以前,“他”字既可指男性,又可指女性,在文章中常常引起混淆。于是劉半農在《她字問題》一文中說:“一、中國文字中要不要有一個第三位陰性代詞?二、如其要的,我們能不能用‘她’字?”在我國早就有這個“她”字,但不作女性第三人稱代詞,也不讀tā,而是和“姐”讀音相同。
究竟用不用“她”字表示女性第三人稱,這在當時有很大爭議。正如魯迅先生在《憶劉半農君》中寫道:“他(指劉半農——筆者注)活潑、勇敢,很打了幾次大仗。譬如罷,答王敬軒的雙簧戲,‘她’和‘它’字的創(chuàng)造,就都是的?!?/p>
許多少男少女都認為這個“她”不是風度翩翩的書生,就是如花似玉的少女。那時候的女孩兒總是心儀風度翩翩的帥哥,男孩兒就想追求花容月貌的美女。少男少女一有空,口里就哼著這首歌,心里總想打聽“她”到底是誰,想弄個水落石出。
一天,趙元任先生家來了一位小伙子,一進門就迫不及待地打聽誰是《教我如何不想她》中的“她”。恰巧劉半農先生也在趙元任家中作客,正坐在一旁喝茶。趙元任先生的夫人十分好客,她把小伙子請進門坐下后,指著一旁喝茶的劉半農說:“這就是你要找的《教我如何不想她》中的‘她’?!?/p>
小伙子看了劉半農一眼,大失所望,沒想到自己心目中的“她”并不是理想中美麗的姑娘。他抱著極大的希望而來,看到的卻是一個糟老頭,小伙子脫口說了一句:“原來就是這么一個老頭子?!边@句話把趙元任夫婦和劉半農先生惹得哈哈大笑。劉半農先生詩興大發(fā),立即口占了一首打油詩:
教我如何不想她,請進門來喝杯茶。
原來如此一老叟,教我如何再想他。
(責編 關 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