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動摩擦力做功與摩擦生熱的問題一直是高考的重要考點,由于兩者的求解均可用f s形式,許多學(xué)生混淆了s的物理意義,在解決做功與生熱的問題上經(jīng)常出現(xiàn)錯誤。現(xiàn)就這一問題闡述如下。
例1如圖1示,上表面不光滑的長木板放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一小物塊以速度v從木板的左端滑上木板,當(dāng)物塊和木板相對靜止時木板相對地面滑動的距離為s,小物塊相對木板滑動的距離為d。
由動能定理知:以物塊為研究對象,滑動摩擦力對物塊所做的功等于物塊動能的變化量,即W物=-f ( s + d )=△Ek物;再以木板為研究對象,滑動摩擦力對木板所做的功等于木板動能的增加量,即W板=f s=△Ek板;將其相加得△Ek物+△Ek板=-fd,即物塊和木板組成的系統(tǒng)的機械能的減少量等于滑動摩擦力與物塊相對木板位移的乘積,這部分能量就是摩擦過程中產(chǎn)生的熱量。
小結(jié)1.用 f s計算滑動摩擦力對物體做功時,研究對象為某一物體,s為該物對地的位移。
2.用 f s計算兩個物體間摩擦產(chǎn)生的熱量時,研究對象為兩物組成的系統(tǒng),s為兩物間的相對位移。
例2如圖2示建筑工地上常用的一種“深穴打夯機”,電動機帶動兩個滾輪勻速轉(zhuǎn)動將夯桿從深坑提上來,當(dāng)夯桿底端剛到達坑口時,兩個滾輪彼此分開,將夯桿釋放。夯桿在自身重力作用下,落回深坑,夯實坑底。然后兩個滾輪再次壓緊,夯桿提上來,如此周而復(fù)始。已知兩個滾輪邊緣線速度恒為v=4m/s,兩側(cè)滾輪對夯桿的正壓力均為FN=2×104N,滾輪與夯桿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均為μ=0.3,夯桿質(zhì)量M=1×103kg,坑深h=6.4m,假定在打夯過程中坑的深度變化不大。g=10m/s2。求:
(1)每個打夯周期中,電動機對夯桿所做的功;
(2)每個打夯周期中滾輪與夯桿間的摩擦產(chǎn)生的熱量。
解(1)夯桿上升過程中電動機帶動滾輪對夯桿做功,加速上升階段夯桿加速度
a=(2μFN-Mg)/M=2m/s2
位移s1=v2/2a=4m,
滾輪對夯桿做功
W1=2μFNs1=4.8×104J
勻速上升階段滾輪對夯桿的摩擦力突變?yōu)殪o摩擦力,夯桿的位移
s2=h-s1=2.4m
摩擦力做功
W2=Mgs2=2.4×104J
所以每個打夯周期電動機對夯桿做功
W=W1+W2=7.2×104J
(2)夯桿加速上升階段滾輪與夯桿間摩擦生熱,加速時間
t=v/a=2s
兩物間相對位移
S相對=S輪-S桿
=v t-s1
=4m
滾輪與夯桿間摩擦生熱
Q=2μFNS相對
=4.8×104J
例3如圖3所示,一傳送皮帶與水平面夾角為α=30°,以2m/s的恒定速度順時針運行,現(xiàn)將一質(zhì)量為M=10kg的工件輕放于底端,經(jīng)一段時間送到高h=2m的平臺上,工件與皮帶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3/2,求帶動皮帶的電動機由于傳送工件多消耗的電能。
解法一電動機多消耗電能是由于皮帶傳送工件時克服摩擦力做了功,所以電能的量值等于皮帶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以皮帶為研究對象,由動能定理得工件加速過程其加速度
a=μg cosα-gsinα=2.5m/s2
加速時間
t=v/a=0.8s
此過程皮帶克服摩擦力做功
W1=f1s1=μMg cosα vt =120J
工件勻速過程其所受摩擦力突變?yōu)殪o摩擦力,此過程皮帶對地位移為
s2=h/sinα-vt/2=3.2m
克服摩擦力做功
W2=f2s2=Mgsinαs2=160J
則電動機多消耗電能為280J。
解法二依能量守恒定律知,電動機消耗的電能轉(zhuǎn)化為工件的機械能增量和工件與皮帶間摩擦產(chǎn)生的熱量之和。工件的動能增量
△Ek=Mv2/2=20J
重力勢能增量
△Ep=Mgh=200J
工件加速過程與皮帶間摩擦生熱,兩物間相對位移
S相對=S皮帶-S工件=v t-v t/2=0.8m
工件與皮帶間摩擦生熱
Q=μMgcosα S相對=60J
則電動機多消耗電能為280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