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品:去年的秋茶、當季的春茶、夏暑茶各7克,市場銷售價均在300元/500g左右。
道具:天平,評審蓋碗三副
品鑒專家
李宗垣:高級評茶師,多屆茶王賽主要審評人等,被譽為“安溪第一嘴”。楊揚真:國家級評茶師,有著二十多年的種茶、制茶、茶葉拼配經驗。
品鑒報告
外形
春茶:干茶外形呈砂綠色,色澤油潤。
夏署茶:干茶顏色比春茶淺,呈翠綠色。
秋茶:干茶呈砂綠色,與春茶相比,色澤上的油潤度欠缺。
口感
春茶:水滑韻足味純,喉韻最佳,在同等情況下,其耐泡度更高。
夏暑茶:水比較薄,茶湯味雜,明顯帶有苦澀味一耐泡度最低,超過30秒后口感改變最明顯。
秋茶:香氣高揚,在3個茶樣中顯得尤為突出,回甘快且比較清爽。
葉底:
春茶:葉底柔軟、肥厚、潤嫩,富有彈性光澤。
夏暑茶:葉底明顯單薄,不緊貼,相對有張力,手抓葉底感覺比較硬,有“沙沙”
的響聲。
秋茶:葉底柔軟、肥厚、潤嫩,富有彈性光澤
專家評價
同樣是鐵觀音,在一年中的不同時間就能展現(xiàn)出截然不同的品質,是什么原因導致不同時期茶葉的不同品質呢?專家對此為我們作出了——解答。
生長季節(jié)不同
春茶:春茶的生長周期為一年所有茶季中最長,通過整個冬天積蘊大地的精華,因此茶葉柔軟肥厚,內涵物更加豐富。因此,在同等條件下,傳統(tǒng)的濃香茶以春茶居佳
夏暑茶:生長周期在茶季中最短,所以茶葉的內涵物相對比較低。葉子偏薄,且較硬朗。現(xiàn)在在空調制茶工藝下,茶葉的質量較以前有很大的提高,但價格相對較低,毛茶均價在100元左右。
秋茶:秋茶的生長期主要在立秋以后,白天溫度高,晚上氣溫低,夜沐露水,茶葉肥壯且均勻。
制作工藝的懸殊
春茶:制茶的氣候比較適中,但空氣的濕度相對大。
夏暑茶:溫度高,葉片薄,因此在搖青這個制作程序要求做得比較輕。
秋茶:秋高氣爽,是一年中炒制鐵觀音最佳自然氣候條件。溫度適宜,且空氣中的負離子含量高。由于茶青肥壯,搖青要求比較重,茶葉的發(fā)酵相對穩(wěn)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