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那次吃早飯時發(fā)現(xiàn)兒子做事磨蹭的。那天,我比平時起得晚了些,慌慌張張給他穿好衣服,一看鐘表,離上幼兒園還有四十分鐘。我一邊做飯,一邊高聲叮囑他,趕緊洗手,刷牙。不要上學遲到了。等我從廚房里出來,把豆?jié){和小蒸包擺放在桌子上后,卻聽不到洗手間里的動靜。我頓時氣惱,大聲呵斥著,走向洗手間,準備揪他的耳朵把他捉過來。洗手間里哪有他的影子,我火氣更大,打開臥室的門,他正若無其事地擺積木呢!我揪住他的耳朵,往洗手間里拉,把他推到水管前。我早餐都要吃完了,還不見他出來,跑過去看,他正對著鏡子做鬼臉,洗手的事早被拋到九霄云外了。離上學只有20分鐘了,不遲到才怪呢,我不由火氣沖天,對著他的小屁股一頓猛打,強行幫他洗了手。好不容易坐在了板凳上,他又東張張西望望,豆?jié){蒸包含在嘴里不下咽,磨蹭得讓我的心都要爆炸了,我在他的腮幫上狠扭了幾把也沒解氣,他的磨蹭不僅讓上學遲到了,還自己承受了皮肉之苦,也破壞了,我一天的好心情。
仔細回想,他哪一天不是這樣呢?只是以前沒有意識到罷了。我和老公都是急性子,看不得他干什么事都磨磨蹭蹭的樣兒,恨不得火速把他的磨蹭勁兒扭轉過來。從那天起,我們的呵斥聲就此起彼伏地向他發(fā)射過去,他的小屁股上沒少留下我們的巴掌印兒,他為此不知哭過多少回。他的淚水仿佛削減不了我的怨氣,我給他起了個綽號,叫“小磨蹭”。
“小磨蹭,又在磨蹭什么呢?快點兒,吃飯啦!”
“小磨蹭,動作迅速點,快換上衣服,該上幼兒園了。”
威嚇,訓斥,打屁股,起綽號,統(tǒng)統(tǒng)沒用,他依然磨磨蹭蹭的,對我們的管束不以為然。特別是呼他“小磨蹭”的時候,他會撅起小嘴,很生氣的樣子,行動更加磨蹭,好像在用肢體語言抗議:“你叫我小磨蹭,我就索性磨蹭給你看好了”,有時候干脆脾氣暴躁地頂撞我們:“我不叫小磨蹭,我叫嘉嘉?!?/p>
哎,家有小磨蹭,常常鬧得一家三口都不愉快。
一天,我無意中看到鄭淵潔說過的一句話——“沒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孩子是夸出來的,改變孩子要先從改變家長做起?!边@極大地觸動了我的神經(jīng),我意識到了以前的教育方式太簡單粗暴、缺乏耐性了,既然“打擊式”方法無濟于事,不如另覓他法。我們開始試用充滿愛意的“贊揚式”,改稱“小磨蹭”為“寶貝兒”。
“寶貝兒,快來看啊,水餃在你碗里游泳呢,快把它們消滅掉!”
“寶貝兒,你看這條馬褲多好看,上面還有小胖熊呢,穿上讓幼兒園小朋友看看去?!?/p>
“寶貝兒”的稱呼真是奇妙,常常話音一落地,兒子就歡天喜地地跑過來,迅速地把水餃消滅掉,飛快地把衣服穿上……兒子磨蹭的性情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觀。我們看在眼里,喜在心上,每天都挖空心思地說一些能調(diào)動他熱情的話。但總這樣也不是長久之計,我們的語言會枯竭,我們不說激勵的話時他還是磨蹭。我們又開始尋覓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的方法。
一天,他爸爸興高采烈地回家來,說是從同事那里取來了“真經(jīng)”,同事告訴了他一種親子游戲,叫“采蘑菇”,據(jù)說是一種既能讓孩子身心愉悅又能手腳快起來的多功能游戲。
當天晚上我們就開始玩起來,他爸爸當裁判,我和兒子是參賽選手,家里沒有蘑菇,他爸爸以糖果代替蘑菇,撒在地上,我和兒子一人提一個籃子,開始了緊張激烈的采蘑菇比賽。比賽規(guī)則是在相同時間內(nèi),誰采的多,誰就是“采蘑菇大王”。比賽時,兒子的小手腳出奇的麻利,蹲、跪、爬、跑,各種姿勢都用上了,最初幾次,盡管他傾盡了全力,也總是沒我采到的多。他很不服氣,天天進行動作訓練。十幾天過去,他終于超過了我,獲得了冠軍。我們高興地把“采蘑菇大王”的桂冠給他戴上,他的小臉興奮得通紅,高興地喊到:“爸爸,媽媽,你們以后叫我小蘑菇吧?!?/p>
“小蘑菇,以后你不能只是采蘑菇采得快,干什么事都要快,知道嗎?”我們幾乎異口同聲地叮囑他。
“小蘑菇”鄭重地向我們點頭。
為了進一步提高孩子的麻利勁兒,后來我們改換了游戲方式,由我當裁判,兒子和爸爸成了比賽對手。我們不僅在室內(nèi)做,也去田野里比賽,一家三口都參與其中。我們以最快的速度帶動他,他的麻利勁兒一日日提高。兒子對這樣的游戲樂此不疲,我們一家三口被笑聲和快樂融為一體。
家里消失了小磨蹭,長出了小蘑菇,兒子像小蘑菇一樣健康快樂地成長,做什么事都麻利起來了。
編 輯 馬 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