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在,隨著理財?shù)钠占?,居民與銀行打交道是越來越頻繁了,因此對銀行知識的了解似乎也有了很大的進步。但有一些看似很“肯定”的事,在銀行那里卻成了“不一定”。近期,我在銀行理財方面就碰到2個“意想不到”的事。
●定期存款收益不如“活期”
乍一聽,你肯定認為這不可能。但還真有此事,只不過這里所指的“活期存款”是貨幣市場基金。
在3月19日升息后,我存了10萬元一年期的定期存款。在扣除20%的利息所得稅之后,銀行一年期定期存款的收益率為2.79%×(1-20%)=2.232%,據(jù)此計算,10萬元定期存款到期后的稅后收益才2232元。而2007年許多的貨幣市場基金的7日年化收益率(類似于年利率)都在3%以上(且貨幣基金收益不用納稅,購買貨幣市場不需要任何的費用),10萬元的貨幣市場基金一年收益就是3000元。要是半年期和3個月的定期存款,那收益就更不如貨幣市場基金了。可見,貨幣市場基金的收益明顯高于1年期及以下期限的銀行定期存款。
而且,貨幣市場基金流動性好、變現(xiàn)快,具有“收益賽定期、便捷似活期”的特點。投資者可以不受到日期的限制,根據(jù)自身對資金的需求,隨時贖回變現(xiàn),贖回的款項第二天(通過基金公司網(wǎng)站直接買賣)或第三天到賬(通過銀行柜臺或是網(wǎng)上銀行買賣)。且收益率不會因為贖回而受到影響。也就是說,貨幣市場基金不會有“定期存款提前支取,收益變活期”的不足。例如,我投資一年期10萬元貨幣市場基金,因急需資金于投資于半年之后贖回變現(xiàn),則收益(收益率假定為3%)約為1500元;而10萬元的定期存款存了半年后提前支?。ò椿钇诶视嬎悖?,其稅前收益才為405元。收益真是天壤之別!而且,隨著人民幣的接連升息,市場利率會越走越高,貨幣市場基金的收益率也會水漲船高。因此,在目前的加息環(huán)境下,流動性極好的貨幣市場基金非常適合于活期儲蓄存款投資者、一年期以下的定期儲蓄存款投資者。
●全額還款信用不如最低額還款
去年1月份,我和同事小王在某銀行辦理了貸記卡。今年3月初,我們都感覺5000元的信用額度不夠用,均向該行的信用卡中心申請?zhí)岣咝庞妙~度至1萬元,并且按要求提供了同樣的材料(就連房產(chǎn)證也是同樓、同層、同面積的兩套商品房)。但令我們想不通的是,小王的信用卡的信用額度提高到了1萬元,而我的信用額度才到8000元。
后來,我向一位銀行朋友說了這一“信用歧視”:小王和我的收入水平相同,年齡也相同,每月的透支消費額相差不了上下,我每次透支消費后都及時地全額還款;而小王卻有好幾次資金不足,選擇了歸還最低還款額。我的還款能力這么強,信用程度怎么會不如小王呢?
銀行朋友聽完后,笑著告訴我,銀行除了依據(jù)持卡人的信用情況和還款能力外,一般還會根據(jù)持卡人的另外兩個情況來定奪信用額度的高低。一是持卡人日常的消費額度情況。我信用卡原先的信用額度是5000元,每月的消費額約在2000元左右,那么,銀行就會認為5000元的信用額度已經(jīng)足夠我使用了,一般不會給予太高的信用額度。如果,我每月的消費額都接近或是超過5000元,銀行就會較大幅度地提高我的信用額度,以讓我足夠使用。二是持卡人給銀行創(chuàng)造的收益。我每次都全額還清透支款而取得了免息的短期信貸,銀行則收不到我的一分利息,銀行“有點兒不情愿”。而小王好幾次選擇了歸還最低還款額,且不存在拖欠的情況,這就讓銀行多次賺取了利息,銀行有利可圖,當然給他更高的信用額度了。
因此,為了提升我的個人信用額度,我必須使用一個技巧:就是在透支消費后,即便我有能力全額還款,也會選擇一兩次歸還“最低還款額”,然后在下期賬單來時還清透支款;此外,我還會在購買大宗消費時選擇“零利率零手續(xù)費”的分期付款業(yè)務。這樣,雖然讓銀行吃了點兒利息,但卻能提高我在銀行的信用程度,值!為了節(jié)約利息支出,在故意選擇“歸還最低還款額”時,我會選擇那些消費總額較低的月份,這樣向銀行支付的信用卡透支利息會少一些。
(投稿信箱:wushuang040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