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逝中,擁有中
一考生
有位詩人曾經說過:“當一個人意識到一顆鉆石比一個玻璃球珍貴時,這個人已經可悲地長大了。”歷代的文人墨客都會感嘆年少的純真、美好,悲慨于成人的紛繁與忙亂。行走在歲月的匆匆之流中,我們漸漸忘記了用樹枝攪亂泥沙的方法,忘記了獲得一根棒棒糖的幸福與滿足,忘記了第一次學會騎自行車的欣喜與興奮;在歲月的匆匆之流中,時間用她那溫和的武器消逝了我們的單純,我們的快樂,我們的童年。
然而,當這個世界上有越來越多的人感慨社會的繁忙、人心的險惡,想要遠離城市、遠離喧囂,想要重返童年,重回到那個有白雪公主陪伴、用童話與美好堆疊成的世界中時,我只想問他們一句:長大了就是那么令人恐懼的嗎?時間的流逝就是那么令人害怕的嗎?
人生是一種平衡的藝術。沒有花朵的逝去,哪來果實的收獲?沒有高昌古國的逝去,哪來現(xiàn)代文明的輝煌?沒有童年的逝去,哪來成人的練達與睿智?或許童年的美好是值得泰戈爾為她一再歌吟的,但是成熟的美麗卻更顯韻味與厚度。張曼玉的美在于她眼角的皺紋與她舉手投足間的韻味,一個十幾歲的少女是決不會如此的。蘇軾的豁達與可愛,在于他宦海沉浮,歷經磨練,而終究顯現(xiàn)出他那寬闊的心胸。時間讓我們失去了很多,但同時也獲得了許多。人生就像一個走進走出的教室一樣,總有人會離開,但也有人會進來,你永遠不可能把世上所有的人都擠進這個教室。
盧梭說:“上帝讓我們在生命中重新獲得童年?!蔽矣X得,這個童年并不就是年少時那個懵懂無知的童年。一個無知者的快樂是淺薄的,并沒有多大意義。而當一個人歷經磨難后獲得的快樂才更具意義。其實,我們在失去了那個童年后,才獲得了更多的童年。我們可以像孩童那樣擁有快樂,擁有一顆純真的心。因為歷經海水沖刷的礁石是光滑的,同樣,歷經歲月折磨的心才更純真,才更能與上帝進行交流。
所以,請停止那些無病呻吟的感嘆,世界本該如此,生命本該如此,不要一味地逃避成人的苦難。記住,我們行走在消逝中,也生活在擁有中。
[點評]這位考生對人生確有大認識。起筆先寫時間使純真的童年消逝,伴隨而來的是紛繁、忙亂與人心的險惡,然后陡然一轉,在發(fā)出“長大了就是那么令人恐懼的嗎?時間的流逝就是那么令人害怕的嗎”的質詢后,作者的目光進入一個新視界,看到了消逝中誕生的一個個新的生命——輝煌、成熟、更顯韻味的生命,從而得出了“我們行走在消逝中,也生活在擁有中”的結論。文中的例證、引證、比喻論證均很妥帖,“因為歷經海水沖刷的礁石是光滑的,同樣,歷經歲月折磨的心才更純真……”等妙語更令人嘖嘖稱贊。綜觀全文,作者有關“消逝與擁有”的思辨豁達而大氣,不僅超越了稚嫩,也超越了故作老成的做作,能在莘莘學子中脫穎而出也就是很自然的了。
無處告別
一考生
我總是可以看見一樹一樹的沉香花,潔白的花瓣,隨風飄落,用一種寂寞的姿勢,紛紛揚揚,華麗流轉,好像我年少無知的往事、我不諳世事的童年。
走過舊街南邊的老房子,我不由自主地停下了腳步,鐵門已生出暗紅的花紋,墻上的爬山虎綠意盎然,清冷纏繞,仿佛糾結在心中的往事;涼風吹開記憶之門,從前的一幕幕光影重現(xiàn)。
那么多那么繁盛的沉香花,開在記憶的每一個角落,暗香浮動,不經意間便會伸出一只柔軟的觸角,撩撥心弦。
童年,是菜園里菜葉上安靜蟄伏的七星瓢蟲,是明媚陽光下天真純潔的笑臉,是打碎瓷碗后等待責備的驚恐,是考試得雙百后一路狂奔的氣喘吁吁,是手牽手的真誠,是淚水的透明清澈,是甜,是喜,是張開雙臂擁抱夢想的毫無畏懼……每一個人的童年都各不相同,然而每一個人的童年又何其相似!還有哪段時光有如此魔力,可以讓我們反反復復地找尋?一生中最純凈無瑕的東西,都埋在那個叫童年的地方,那里埋著善良,埋著懵懂,埋著第一次的悸動和害怕著的甜美。
哦,我要如何同你揮手道別,我的童年?
歲月如潮水,涼涼地漫過每一寸皮膚;又如春天里的花粉,一陣風過,散溢在每一個鮮美而生動的角落,不知經年。
成長,是一個美好而疼痛的過程,我們一路走來,記憶被一件一件地丟棄,我們唱著歌,行走在消逝中。那些酸甜的過往,我們無處告別,也忘了告別。
我的視線落在老房子門前的石子路上,忽然之間,心就痛了??偸且詾槊魈煲院筮€有明天,然而就在我們一路踢著小石子,踢踢踏踏頭也不回地向前行走時,我們的純真年華已在潮漲潮落中逝去。時至今日,才忽然有種永遠失去的感覺,才知道自己原來是這么舍不得也放不下。
哦,那些美麗純然的感情,無處告別;那些失去了歌聲的夜晚,該用怎樣的微笑安慰?
停留了片刻,我重新踏上了路途。因為前面有更繁盛的日光,也有更精彩的風景。
老房子里住著我的童年,而我的青春、我的理想,在遠方。我們要向前,矢志不渝地向前,哪怕曾經的快樂在身后漸漸消失,也不能讓我們的腳步有絲毫錯亂。
不需要流淚,只要抬起頭,抬起頭看滿天的流光飛舞。那些稚氣的眼眸,那些白衣飄飄的歲月,三月的碧桃六月的銀杏十月的丁香,那些奔跑的足跡,那些汗水,那些童年的約定,那些風里的歌,歌里的夢,都在此刻交錯紛呈,甜甜的迷惘,酸酸地釋放,像一部無人放映的電影,拉長,拉遠,最后消失不見。
哦,那些曾經溫暖了我心靈的日子,無處告別。
是的,我們無處告別,也不需要告別,只要朝前看,緊握手中的分分秒秒,童年的列車漸行漸遠,而屬于我們的光明前程才剛剛開始。
現(xiàn)在我想好好睡去,在夢里流完眼淚。等到醒來的時候,我又可以看見前方的陽光遠遠地照射過來,身旁是一樹一樹的沉香花開……
然后,淡定地微笑,嘴角彎成美好的月牙,伸出手臂,踮起腳尖,擁抱未來……
[點評]閱讀這樣的作文,面對“暗香浮動,不經意間便會伸出一只柔軟的觸角,撩撥心弦”、“甜甜的迷惘,酸酸地釋放,像一部無人放映的電影”之類才情洋溢的吟誦,不應當是評判,而應當是欣賞。文章名為“無處告別”,實為“處處告別”——向童年的生活和情感體驗告別,向蟄伏的七星瓢蟲、純潔的笑臉、等待責備的驚恐、手牽手的真誠、那老房子門前的石子路……告別,因為“我的青春,我的理想,在遠方。我們要向前,矢志不渝地向前”,因為“屬于我們的光明前程才剛剛開始”。文章由“涼風吹開記憶之門,從前的一幕幕光影重現(xiàn)”開啟思維,用優(yōu)美的文句鋪排疊唱。詩意的語言,動人的真情,使似已落入俗套的“回想童年”顯得超凡脫俗。
傷逝的橋
一考生
行走在鶯飛草長的江南,所見最多的是江南的橋。橋是江南最深厚的文化積淀,是江南最濃墨重彩的一筆。
江南多水,星羅棋布的河道造就了橋的天堂。行走在江南,不經意間在粉墻黛瓦間飛落一虹,向我鋪開了一幅絢麗的畫卷。
江南人住慣了青青水岸。橋,是他們生活中不折不扣的一部分。江南的橋,謙和、慈愛,宛如那安然慈祥的母親的眼神,柔柔的,彎彎的,讓游子的心緊緊地依靠。江南的橋又是謙卑的,謙卑得就如一匹忠實的老馬,靜靜地臥在青青兩岸,任車轍深深,人來人往。
江南的橋從來都是安定祥和的,它不會像趙州橋一般橫臥兩岸,歷千年仍舊英姿煥然;也不會像盧溝橋一樣在血色殘陽中,凝視一段歷史的興衰。江南的橋,永遠學不會北方橋的老氣橫秋,它只會站著,靜靜地,安詳?shù)?,任由青藤布滿額角,講述這一方的滄海桑田。
江南的橋,從來不用背負沉重的歷史興替,也不用鐫刻多少壯語豪言,只是靜靜守望千年,看花開花謝,云卷云舒。
行走在江南,傷逝的也是江南的橋,便如那回眸深望的老牛,縱然千萬個不愿,但總止不住消逝的腳步。
佇立橋頭,能否還有那斜暉脈脈、搖櫓聲聲?橋,便如那一蓑煙雨的迷夢,一剎那,與我擦肩而過。
岸頭飄來的油紙傘下,是否有那丁香一樣結著愁怨的姑娘?高高圍墻中等待跫音再響的,是否是那如蓮花般不落的容顏?青青蒼苔中,滴入的絲絲冷雨,是否是那個在春寒料峭中回顧的游子的清淚?江南的橋,是思婦眼中的望眼欲穿,是游子心中的離愁別緒。只是,隨著那一個多雨而青色的時代如一江春水般東去。
江南的橋,更像一首怨詞,細細地愁,微微地怨,讓滿窗搖曳的斑斑竹影為它銘記。
江南的橋,縱然看遍風花雪月,歷經鴻廬竹雪,但免不了傷逝在時代的腳步聲中。是的,它舊了、老了,青青的苔再也承受不住時代那劇烈跳動的脈搏。
我行走在江南,只有那鋼鐵大橋下的列車呼嘯。橋,真的在黯然遠逝。不知道,那沒有二十四橋的芍藥們,能否再看到訴說不盡的冷月波心?也不知道,這斷橋上行色匆匆的游人,能否再續(xù)一段美麗的神話?
[點評]這位考生獨具慧眼,巧于化虛為實,善于“半瓣花上說人情”。他(或是她)以“橋”為標志性意象,描摹出江南的神韻、世事的變遷以及“江南的橋……免不了傷逝在時代的腳步聲中”的命運,仿佛點染呈現(xiàn)了一幅清新動人的水墨畫卷。作者巧妙化用詩詞歌賦,把它們自然地融入文中,又似以江南絲竹為伴奏音樂,意蘊倍增,興味倍添,給讀者以美的感染和悠悠不盡的回味。
行者無疆
一考生
行走在昨日,昨日在我腳下凝成行吟的詩。
行走在今日,今日在我眼前化作玫紅的日。
行走在明日,明日在我夢里延伸成萬里無疆……
——題記
很久之前就知道,人類的歷史是行走的歷史。從東非高原開始行走,走到了歐羅巴,走到亞細亞,走到阿美利加,走到澳大利亞,走過了多少的時光,讓幾多過往成為歷史的塵埃,留下孤單的高塔,佇立在蕭蕭風中凝視斑駁的光陰。
消逝的,不等于消失的。在這里,或者在那里,總是留下星星點點的痕跡,等待你去看、去聽。無論是留在潮濕叢林中的瑪雅祭臺,或是留在羊皮紙上的荷馬史詩,那些讓我們引以為傲的回憶,總是在那里,面帶微笑,等待著所有行走中的后人,去擁抱,去贊美。
不知道是誰說的,失去的或者得不到的,總是最值得贊美的。所以我們在歷史的門后贊美那些早已不再為我們所擁有的輝煌過往。我們已經不再是剛剛站立的猿人,也已經不再是披著亞麻長袍在亞德里亞海邊沉思的哲人,更不是在教會的十字架下祈禱的眾生。我們叫自己,現(xiàn)代人。
擁有200年之前完全無法想象的技術,擁有500年前完全無法比擬的速度,擁有1000年前完全無法擁有的堅船利炮,擁有2000年前完全無法享受的所謂民主,我們卻深深地迷茫著,在這樣失控的速度當中,一直在行走的我們,要何去何從?我們看向過去,在人類剛剛誕生的時候,深沉的純凈的思考,自慚形穢;我們看向未來,不可知的秘密在銀河中若隱若現(xiàn),我們茫然不知所措。
于是我們問自己:我們,走向哪里?
于是我們說:向前走吧,因為我們的先祖,總是堅信著我們走向的是前方,而從不是毀滅。所以走吧,走過那些消逝的消失的,走過那些精彩的慘烈的,走到房龍筆下那個遙遠的外面的世界,然后不管是否面朝大海,不管是否春暖花開,我們可以笑對先人,也可以直面后人。因為我們從沒有停下,我們的道路,一直向前。
沒有人能一直年少,我們也是;沒有人能永遠單純,我們也是。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停滯的,只會成為那一粒塵埃,緩緩飛起,又緩緩落下,最終依舊是幻滅。只有向前,向前,向前,我們才能猜測所謂永遠的樣子,我們才能擁抱永恒的影子。我們生于行走,活于行走,我們一直在路上。
我相信行者無疆,我相信大道無痕。即使身后留下的軌跡只是深深淺淺,已然看不清晰,我們依然在行走,行走在消逝中,消逝在行走中,卻永遠不會停息……
[點評]本文作者站在人類歷史發(fā)展的高度觀照人類,認為“人類的歷史是行走的歷史”,從史前說到現(xiàn)在再展望將來,最后點出“我們依然在行走,行走在消逝中,消逝在行走中,卻永遠不會停息……”,讀來發(fā)人深省。語言上,文章多用短句,如“總是在那里,面帶微笑,等待著所有行走中的后人,去擁抱,去贊美”、“我們叫自己,現(xiàn)代人”——這樣的句子自然流暢,毫不拖泥帶水;不少語句有言外之意,如“我們從沒有停下,我們的道路,一直向前”、“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停滯的,只會成為那一粒塵埃,緩緩飛起,又緩緩落下,最終依舊是幻滅”——這樣的句子緊扣話題又飽含哲理,可謂語意豐贍。
[作者單位:江蘇太倉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