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11月18日,紐約林肯中心的艾弗瑞·費舍爾音樂廳內(nèi),著名小提琴家伊薩克·帕爾曼登上舞臺,開始獨奏音樂會。
帕爾曼幼年患小兒麻痹癥,兩條腿都安了支架,要借助雙拐行走??粗粤Χ徛匾徊揭慌?,觀眾不禁肅然起敬。
帕爾曼步履艱難但神情莊重地走到椅子前,緩緩落座,把雙拐放到地上,松開兩腿支架的搭扣,一只腳后縮,一只腳前伸。然后他俯身拾起小提琴,放到顎下,向指揮點了點頭,開始演奏。
帕爾曼剛剛拉了開頭的幾個小節(jié),只聽“啪”的一聲脆響,猶如一記槍鳴劃過大廳。這響聲意味著什么,不言而喻。
人們料想他不得不站起身,扣上支架的搭扣,拄起雙拐,一瘸一拐地離開舞臺,要么再找一把琴,要么找一根弦換上。然而帕爾曼沒有這么做。他停頓片刻,合上雙眼,然后向指揮做了個手勢,示意重新開始。
樂聲響起,他從中斷處接著演奏。人們從未聽過拉得如此純美、如此富有激情、如此充滿力量的小提琴樂聲。
眾所周知,用僅有三根弦的小提琴演奏交響樂是不可能的事。我知道,你知道,可是那一晚,伊薩克·帕爾曼偏偏不想知道。
看得出帕爾曼在頭腦中進行了再創(chuàng)作,把原來的樂曲作了相應的調(diào)整和變化。一度聽上去像是琴重新調(diào)了弦,剩下的三根琴弦發(fā)出從未發(fā)過的樂聲。
曲罷,大廳里一片寂靜。接著眾人起立喝彩,觀眾席的每個角落都爆發(fā)出異常熱烈的掌聲。所有人都站著尖叫著、歡呼著,對帕爾曼所做的一切表達感激之情。
帕爾曼笑了笑,擦去額頭的汗珠,揚起琴弓,人們靜了下來。隨后他用平靜、深沉、虔敬的口吻說:“要知道,有時候藝術家的職責就在于用手中殘缺的樂器演奏出動聽的音樂。”
多么感人的箴言啊,我一直牢記在心。也許這就是人生的意義——不僅僅對藝術家,對所有人而言都是如此。
人生就像是在這個動蕩不安、瞬息萬變、令人迷惑的世界上奏樂。也許一切盡如人意,也許突然間就失去了我們所擁有的。我們所能做的,就是利用剩余的一切,用我們的心靈和智慧繼續(xù)奏出動人的音樂。
(選自《隨感》)
【閱讀訓練】
1.“看著他吃力而緩慢地一步一挪,觀眾不禁肅然起敬”中“肅然起敬”的意思是什么?表達了人們怎樣的情感?
2.文中第三段通過什么描寫來表現(xiàn)帕爾曼演奏前的準備?作者為什么這樣描寫呢?
3.本來是用三根弦演奏的,為什么“人們從未聽過拉得如此純美、如此富有激情、如此充滿力量的小提琴樂聲”呢?
4.從文中找出對人生最有啟迪意義的一句話,并說說理由。
5.“琴弦斷了,一樣奏出音樂”,在閱讀全文的基礎上,整合一下它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