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莘莘學子”的使用頻率并不低,但令人奇怪的是,對這個詞誤讀誤用的人卻不在少數(shù)。
“莘”是個多音字。可以讀作xīn,如上海地名“莘莊”的“莘”;而在“莘莘學子”中,“莘”的讀音是shēn。筆者曾作過一次讀音實驗,二十個詞語請二十個人識讀,請的都是編輯、記者、教師、秘書之類的文化人,他們一見“莘莘學子”,都脫口而出把“莘莘”讀作xīnxīn,甚至連電臺播音員也未能幸免。
誤用的情況同樣也相當嚴重,可分為兩種類型。一是誤解詞義。北京某報刊上登有一篇散文,描寫使館門前等候簽證的青年人的心態(tài),其中有這樣一句:“(他)特意選一套樸素的裝束,以顯示出學子的莘莘。”這里,作者把“莘莘”誤當成了天真、純樸、稚嫩的同義語。另一家以學生為讀者的報刊上,還有過這樣的文章標題:“學子莘莘意,教師拳拳心”?!拜份贰焙汀叭毕鄬Γ@然“莘莘”是在描述一種情緒狀態(tài)。
“莘”可以做形容詞用,其義為長,而“莘莘”二字連用則表示眾多。所謂“莘莘學子”,指的是眾多學生,和裝束、情緒是不相干的。
誤用的另一種情況也和誤解詞義有關,但主要表現(xiàn)為搭配不當?!拜份贰奔热皇怯脕硇稳萑后w的,自然便不能和表示單數(shù)的詞或詞組搭配,但這一類的差錯卻屢屢見諸報端。比如:“猶如一場暴風雨,這位莘莘學子的肩上,突然壓下了千斤重擔?!薄罢n堂里也許多了一個循規(guī)蹈矩的莘莘學子,世上卻少了一位博大精深的學者。”“這位”“一個”都有明確的、具體的對象,用來與“莘莘”搭配顯然是不合邏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