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正確理解本義、引申義和比喻義
1.正確理解詞的本義。
詞的本義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就詞的來源說的,即該詞的最初意義,如“頁”的最初含義是“頭”;另一種是就詞的應用來說的,即把最常用的那個意義算作詞的本義(也叫“基本義”),如“頁”在現代漢語中的基本意義是“紙頁”。大多數詞的本義就是它的基本義,如“信”的本義是“誠實”,基本義也是如此。
探求詞的最初意義的依據:
①借助詞的書寫形式,如“誅”從言,本義是譴責。
②考察文獻,如“獄”在先秦文獻中都是“訴訟、案件”義,到漢代文獻中才有了“監(jiān)獄”的意思,因而“獄”的本義是“訴訟”。
2.正確理解詞的引申義。
詞的引申義是由詞的本義引申、擴展而派生出的意義。如“嘴”的本義是鳥嘴,后引申為一切動物的嘴;“深”的本義是水深,現在它有很多引申義,如學問深,年深月久,感情深,夜深,這些“深”都不是本義,而是引申義。
詞義引申的基本途徑有兩條:一是從個別到一般,二是從具體到抽象。
①從個別到一般。如,獲:獵獲禽獸→得到其他東西(不勞而獲);集:群鳥集于樹→任何事物的集中;節(jié):竹節(jié)→其他東西的節(jié);習:鳥反復飛→重復的行為動作;沒:沉沒→隱沒,不露出。
②從具體到抽象(更普遍)。如,綏:上車時拉手用的繩索→平安、安撫、安定;引:開弓→引導、率領;總:聚合捆束→總歸、總括;煉:冶煉→一般的鍛煉、磨練;紀:絲縷的頭緒→事物的端緒→綱紀、法度、準則、規(guī)律。
3.正確理解詞的比喻義。
詞的比喻義是以詞的本義或引申義比喻另一事物,由兩者之間的相似點相溝通而產生的新義。如“鐵”的本義是一種堅硬的金屬,比喻義有“堅硬”(如“鐵拳”)“堅定不移”(如“鐵的意志”)。又如“紙老虎”的本義是“一種紙做的老虎”,比喻義則是“表面強大、兇狠而實際上空虛無力的人或集團”。
詞的比喻義是指由詞語的比喻修辭用法固定下來的意義;只有這一比喻義被廣泛使用,具有很強的穩(wěn)固性,脫離開具體修辭語境依然存在,成為詞的一部分固有意義,我們才承認它是比喻義。這一比喻義能否單獨列為一個義項,我們還得看它是否表達了一個相對獨立的概念意義。如“滑坡”,原指大量土石由斜坡整體向下滑動,本義使用很有限,只限于在地理學或建筑學領域內使用,而它的比喻義“比喻下降,走下坡路”卻被人們廣泛使用,如“質量滑坡”“道德滑坡”“成績滑坡”等。比喻義比本義使用更為廣泛,意義穩(wěn)定,脫離了本義而獨立存在,所以應該建立這一比喻義項。
比喻義必須脫離開具體的修辭語境而獨立存在,如果這一意義只局限于比喻句中,它仍是詞的臨時用法,是不能成為比喻義的。如“包袱”的比喻義“負擔”,“香”的比喻義“受歡迎”,已成為詞的固定意義。修辭上的比喻是臨時打比方,在特定的語境中才應用。如“少年兒童是祖國的花朵”中的“花朵”一詞,就是比喻修辭格的運用,“花朵”本身并沒有“少年兒童”這一固定意義。
二、準確辨析詞的本義、引申義和比喻義
1.詞的本義與引申義之間具有相關性或相因性。
①相關性。
a.甲事物對乙事物具有標志作用,借甲代乙。如“齒”由門牙、牙齒引申為年齡。
b.借動作行為指代動作行為的主體或客體。如“倡”由領唱引申為一般的唱,再引申為以演唱為職業(yè)的人。
c.借形狀特點指代事物或人。如“剛”由堅硬引申為金屬鋼。
d.借方位處所指代事物或人。如“陵”由大土山引申為帝王的墳墓。
②相因性。引申義和本義間具有因果、條件等邏輯關系,通過推導實現引申。如“?!北玖x為陡峭、高峻,陡而高則易傾,故引申為不穩(wěn)定。
2.詞的本義與比喻義之間具有相似性。
a.形貌性狀相似。如“斗”由酌酒器引申為北斗星。
b.功能作用相似。如“關”由門閂引申為關卡。
c.方式情態(tài)相似。如“奮”由鳥展翅引申為舉起、揚起。
【跟蹤訓練】
1.對下面三個“淵源”的用法有四種不同的理解,理解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①臺灣和大陸同是龍的傳人,有著同一的歷史淵源。
②趙秀才本也想靠著寄存箱子的淵源,親身拜訪舉人老爺的,因為有剪辮子的危險,所以中止了。
③他真的獨個兒溯黃河而上,覽其清濁,測其淵源,終于弄得水落石出了。
A.①比喻義②引申義③本義
B.①本義②引申義③比喻義
C.①引申義②比喻義③本義
D.①比喻義②本義③引申義
2.從多義詞分類的角度看,下面四個選項中正確的一項是()
①狂風一起,飛沙走石。
②一片樹葉在水面上漂著。
③這篇文章語言晦澀,理論膚淺,不值一讀。
④深山有猛虎出沒。
⑤賭博是一種犯罪行為。
⑥放下包袱,開動機器。
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⑤④⑥②③
C.②⑤ ①④ ③⑥ D.②④ ①⑤ ③⑥
3.解釋下列黑體詞的意思,并說說屬于哪種詞義。
①你的機器反應很遲鈍。()
②放下包袱,開動機器。()
③你要開動機器,這道題才能做出來。()
4.下面是《現代漢語詞典》中對“氣候”的解釋,說說②③義項能不能合并為一個義項。
氣候:①一定地區(qū)里經過多年觀察所得到的概括性的氣象情況。②比喻動向或情勢。③比喻結果或成就。
答:______________
5.解釋下面黑體的詞,并說說它們分別屬于哪類詞義。
①燈光太暗,眼睛容易近視。()
他看不見前途,眼光太近視了。()
②敵人在橋頭修了個堡壘。()
我們要向科學的堡壘進軍。()
③鹽的結晶是白色的。()
這部著作是他十年心血的結晶。()
6.解釋下面的成語,并說說有哪些類別的詞義。
①引人入勝:_______________
②一氣呵成:_______________
③一團和氣:_______________
④饑不擇食:_______________
⑤風卷殘云:_______________
⑥石沉大海: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A(③中“淵源”意指黃河的源頭,是詞的本義;②中“淵源”是“關系”的意思,系從“水的源頭”引申出來的;①中“淵源”比喻兩岸人民同宗同根的歷史本原。)
2.C(“漂”與“賭博”在語境中是以最常用的意義出現的,是本義?!帮w”與“出沒”是引申義。而“膚淺”與“包袱”在句中是通過比喻產生的新義,是比喻義。)
3.①“機器”指用零件組成的裝置,本義;②比喻腦筋,比喻義;③“機器”可以理解為“腦筋”,但必須有后一分句出現給“機器”提供特定的語境,如果只有“你要開動機器”,人們也不會認為“機器”是“腦筋”的意思,所以,用“機器”來比喻“腦筋”只是一種特定語境中的修辭格。
4.②③義項是由①這一本義派生出來的,并且這兩個意義已經固定,如“政治氣候”“國際大氣候”“國內小氣候”等,人們都能理解這兒的“氣候”的意思是“某種情勢”。“你這小子成不了氣候!”人們也都清楚這里的“氣候”是“成就”的意思。可見,②③義項已經脫離開①,有各自的使用環(huán)境,它們各自表示一個與①不同的概念,應該劃為兩個義項。
5.①前者:視力缺陷,本義;后者:目光短淺,比喻義。②前者:在重要地點作防守用的堅固建筑物,本義;后者:難于攻破的事物,比喻義。③前者:物質從液態(tài)或氣態(tài)形成晶體,本義;后者:珍貴的成果,比喻義。
6.①引人入勝——原指吸引人進入優(yōu)美的境地。(本義)后引申指風景或文藝作品非常吸引人。(引申義)
②一氣呵成——原形容文藝作品內容緊湊,氣勢流暢,前后連貫。(本義)現又用于指一口氣不間斷地把事情做完。(引申義)
③一團和氣——原指態(tài)度和氣。(本義)后多指互相之間只講和氣,不講原則。(引申義)
④饑不擇食——餓急了,不管什么都吃。(本義)比喻需要急迫,顧不上選擇。(比喻義)
⑤風卷殘云——大風把殘云卷走。(本義)比喻一下子把殘存的東西一掃而光。(比喻義)
⑥石沉大?!^沉入大海。(本義)比喻毫無消息或反響。(比喻義)
《基礎檢測》
1.A(B.“浼”的注音應為“měi”。C.“粹”的注音應為“cuì”。D.“舂”的注音應為“chōng”)
2.D(A.“刺”應為“剌”。B.“上”應為“尚”。C.“栗”應為“粟”)
3.D
4.C
5.C
6.①短小文藝性說理因素幽默鞭撻②神話傳說魏晉南北朝傳奇小說話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