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師畫板]
《十六年前的回憶》一文開頭部分寫道“父親有時候留在家里埋頭整理書籍和文件,我蹲在旁邊,看他把書和有字的紙片投到火爐去”,與下文談到的“后來聽母親說,軍閥張作霖要派人來檢查,為了避免黨組織被破壞,父親只好把一些書籍和文件燒掉”。聯(lián)系得十分緊密,這種寫法叫做前后呼應(yīng)(照應(yīng))。《韭菜與蒜苗》這篇文章處理得不夠合理,讀完后試著指出病因何在?
[習(xí)作原色]
韭菜與蒜苗①
終于盼到了周末,我們一家都到姨媽家做客去了。
②姨媽說:“你現(xiàn)在去菜市場買捆兒韭菜,回來包餃子吃?!蔽覞M口答應(yīng)了,我③便飛快地去了菜市場。我到了菜攤上買了捆兒韭菜就一蹦一跳地回來了。
回到了家里,我把自己買回來的韭菜一邊拿給姨媽看,一邊得意地說:“姨媽,韭菜④我買回來了?!币虌尶戳丝次屹I的韭菜,笑了笑說:“你買的是蒜苗,哪是什么韭菜呀?”聽了姨媽的話,我半信半疑,還以為姨媽在和我開玩笑呢。心想:我明明買的就是韭菜嘛!肯定是你弄錯⑤了,我和姨媽爭得面紅耳赤,真想拉著姨媽到市場去找賣菜的人證實一下。⑥
從此,我再去市場買菜時,再沒有因不認識蔬菜而買錯鬧過笑話。
[彩筆點睛]
①品讀全文,我們總覺得有些“文不對題”。如果細細推敲,同學(xué)們一定會意識到:蒜苗并不是本文的主要角色,只是因為錯買韭菜才讓它露臉的。把題目改為《都是蒜苗騙了我》或《蒜苗讓我出丑了》更恰當(dāng)些。
②過河搭橋司空見慣,但寫文章如果不注意上下文之間的銜接,好比把文章分割成了豆腐塊??稍谶@里加上“到了大姨家,我剛喘了口氣”銜(xian)接就自然了。
③“我”與前一句中的“我”指同一個人避免詞語重復(fù),可以將后面的“我”字省略。
④應(yīng)在“韭菜”一詞的后面加逗號,或把這句話改為“我把韭菜買回來了”。
⑤若把“弄錯”一詞改為“眼花”更恰當(dāng)些,以此來襯托小作者十分自信的心理。
⑥后來是否真正弄清了韭菜與蒜苗的差別,這部分內(nèi)容如果不寫,文章結(jié)構(gòu)則顯得不夠完整。
[A+樣片]
蒜苗讓我出了丑
終于盼到了周末,我們一家都到姨媽家做客去了。
到了大姨家,我剛喘了口氣。姨媽說:“你現(xiàn)在去菜市場買捆兒韭菜,回來包餃子吃?!蔽覞M口答應(yīng)了,便飛快地去了菜市場。我轉(zhuǎn)了好幾圈,終于找到了賣韭菜的攤兒,我馬上買了捆兒韭菜一蹦一跳地回來了。
回到了家里,我把自己買回來的韭菜一邊拿給姨媽看,一邊得意地說:“姨媽,我把韭菜買回來了?!币虌尶戳丝次屹I的韭菜,笑了笑說:“你買的是蒜苗,哪是什么韭菜呀?”聽了姨媽的話,我半信半疑,還以為姨媽在和我開玩笑呢。心想:我明明買的就是韭菜嘛!肯定是你眼花了。我和姨媽爭得面紅耳赤,真想拉著姨媽到市場去找賣菜的人證實一下。姨媽仿佛看出了我的心思,說:“走,我?guī)闳ナ袌龉湟蝗Π?”我說:“好呀?!闭f著,我和姨媽就往菜市場走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天我算真的分清韭菜與蒜苗了,這頓餃子吃得真值。
從此,我再去市場買菜時,再沒有因不認識蔬菜而買錯鬧過笑話。
[小試牛刀]
請參照提示⑥結(jié)合自己的生活實際將這部分內(nèi)容補充完整。
[精彩評析]
乍看文題《韭菜與蒜苗》,同學(xué)們一定認為這是一篇童話或是狀物的文章,當(dāng)你細細讀完全文之后,會發(fā)現(xiàn)其中的奧妙所在——借助一件小事巧妙地把韭菜與蒜苗緊緊地聯(lián)系在一起,可見小作者在選擇材料、布局謀篇時的確動了一番腦筋,很值得我們學(xué)習(xí)。既然包餃子需要韭菜,而且買來了,也應(yīng)簡單提一提包餃子、吃餃子的情景喲。否則,文章就顯得前后照應(yīng)不上,缺乏完整性了。
(指導(dǎo)、評析:笨笨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