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校計算機基礎教育是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經歷了80年代的起步和90年代的規(guī)范,今天,高校計算機基礎教育進入到改革和創(chuàng)新的21世紀。經過20多年的發(fā)展,高校計算機基礎教育積累了很多寶貴的經驗,構建了比較科學的教學理念和教學體系,但在發(fā)展的同時也碰到了一些新的問題。文章從目前高校計算機基礎教育現狀出發(fā),圍繞現階段高校計算機基礎教育在教材、教學內容、教學模式等方面存在的問題,探討進一步改革的辦法和內容。
關鍵詞:計算機基礎教育;教材;教學內容;教學模式
0 引言
高校計算機基礎教育是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面對的是占全體大學生90%以上的非計算機專業(yè)學生,目標是在各個專業(yè)領域中普及計算機知識,推廣計算機應用,使所有大學生成為既掌握本專業(yè)知識,又能熟練使用計算機的復合型人才。計算機基礎教育承擔著向各專業(yè)學生進行計算機教育的繁重任務,這是關系到大學生培養(yǎng)質量的一項重要工作Ⅲ。要做好這項工作,有許多問題需要深入研究和探索。這項工作不但牽涉的專業(yè)面廣,而且基礎薄弱、條件較差,無現成模式可供借鑒。20多年來,全國各高校廣大計算機教師邊工作、邊摸索,在實踐中創(chuàng)造了許多寶貴的經驗,在許多重要的問題上取得了共識,形成了一套符合非計算機專業(yè)特點、行之有效的教學理念和教學體系,它已成為高校計算機基礎教育改革的重要基礎。
但我們在解決老問題的同時,也碰到了一些新的問題,比如:教材雷同,特色不明顯、教學內容單調、教學模式陳舊等等,這都給廣大計算機基礎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同時也提醒我們計算機基礎教育事業(yè)是一個發(fā)展的事業(yè),必須與時俱進,在計算機基礎教育這條道路上不斷探索,不斷前行。
作者通過近幾年的教學實踐和交流學習,針對上述提到的問題,在本文中給出一些想法和建議,以求共勉。
1 針對現階段高校計算機基礎教育中的一些問題。探索改革之法
1.1 教材改革
教材是教學指導思想、培養(yǎng)目標、教學要求、教學內容的具體體現,是計算機基礎教育中的一項基本建設。實踐表明:選好一本教材對提高教學質量至關重要。好的教材能全面、準確地體現教學要求;沒有好的教材,提高教學質量只能是一句空話。
20多年來,我國高校計算機基礎教育的教材建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實現了教材從無到有的轉變。并且在此基礎上,全國高校的教師在長期教學實踐的基礎上編寫了大量計算機基礎教育的教材,數量達數千種之多。
但是,隨著計算機基礎教育整體水平的不斷提高,師生對教材本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早些時候,課程內容需要不斷更新與教材相對穩(wěn)定這樣的矛盾在高校中還普遍存在,尤其在計算機領域,由于信息技術日新月異、飛速發(fā)展,這樣的矛盾導致教材相對滯后的現象尤為明顯,很多高校的教材幾年內基本上沒有太大的變化,導致高校教育和社會實際需求脫節(jié)。不過,經過這些年的努力,這種情況已經得到了很好的解決,但是現在擺在我們面前的是:絕大多數高校選用的教材在內容上雷同,特色不明顯,缺乏創(chuàng)新,導致學生對于所用教材的內容缺乏興趣,更談不上把計算機與所學的專業(yè)很好地聯系起來。究其原因,不難發(fā)現,這些問題主要由教材內容的通用性和專用性之間的矛盾所導致。編寫的教材通用性強了,適用的范圍雖然廣了,可它的專用性就自然少了。相反,如果我們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讓學生很容易在教材中體會到計算機與其所學專業(yè)的聯系,很直觀地將所掌握的計算機知識應用到所學專業(yè),那么學生的興趣自然就會提高,教學的效率也會隨之提高,教學的效果也會隨之更好。注重了通用性,自然就少了專用性,二者不可兼得。我們希望每個專業(yè)的學生有適合自己專業(yè)的教材,這對我們教材的編撰者提出了巨大挑戰(zhàn),從目前的情況看,還存在相當的難度,但本著教書育人宗旨,我們必須知難而進。我們不妨嘗試從不同的高校編寫適合不同專業(yè)的教材開始,繼而各個高校互通有無,實現所有高校不同的專業(yè)都有配套的教材。
1.2 教學內容改革
基于上述教材問題,教學內容當然也無法避免內容單調,與專業(yè)應用聯系不緊密這樣的必然結果,但好在教材的講授者是活的,有條件的高校可以嘗試組織計算機基礎教育的老師與所教學生及學生所學專業(yè)的老師進行交流,通過交流使得計算機基礎教育的老師可以在講授教材的時候,列舉與學生所學專業(yè)相關的內容,提高學生學習計算機的興趣,切身體會到計算機在所學專業(yè)領域的用途。當然這對負責基礎教育的工作者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還有一點,信息技術發(fā)展非??欤畔⒓夹g和其它領域的結合也越來越緊密。這就向我們從事計算機基礎教育的工作者提出了挑戰(zhàn):教學內容要體現時代性,有時候甚至要站在時代發(fā)展的前沿。
1.3 教學模式改革
在計算機基礎教育改革中,教學內容改革是核心,其次是教學模式的改革。教學模式的改革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來考慮。
(1)教與學的轉變
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為主導,學生圍著教師轉,在教學過程中學生處于被動地位,“我講你聽”、“我教你學”已經成為我們教學的一種習慣。一節(jié)課從備課開始,就進入了一種程式:從理解內容—分析內容—講解內容—設計講解思路,然后讓學生跟著教師的思路走,以“教師為中心”。在講課中,教師的這種狀態(tài)仍然貫穿在整個課堂中,導致學生的思維僵化。
計算機技術日新月異地發(fā)展,要求人們思想活躍,富有創(chuàng)新精神。所以引導學生培養(yǎng)自主學習習慣,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這才是我們從事高校計算機基礎教育的教師首要的目標。我們不妨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以學生為立足點來策劃我們的教學:想一想,對這段內容,學生會怎么理解,他們會有些什么看法,我們怎樣才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激活學生的思維,層層誘導,讓學生盡可能的運用他們的思維,發(fā)揮他們的想象,讓一個新的知識、新的內容在“互講互聽”、“互啟互發(fā)”的氛圍中輕松而深刻地被學生掌握。即使在上機實踐的環(huán)節(jié),我們教師也可以讓學生有一個施展的空間。本人在上機實踐課中要求學生碰到問題的時候,首先是獨立思考,實在無力解決的時候,再和周圍的同學去討論和交流,讓學生在討論和交流的過程中提高駕馭知識的能力和求知的欲望。這樣的成效在本人的教學中得到了很好的驗證。
(2)教學手段的轉變
近年來,網絡的普及加之多媒體技術的發(fā)展,使高校計算機基礎教育逐漸擺脫“粉筆+黑板”這種平面的、單一的模式,為高校計算機基礎教育的開展提供了立體、生動的教學平臺。現在各個高校都建有校園網、多媒體教室等數字化教學平臺,多媒體教學方式代替?zhèn)鹘y教學模式的優(yōu)勢在很多課程里已得到充分的體現,在計算機基礎教育這個領域尤為明顯。因為對于操作性較強的內容靠黑板和粉筆是無法直觀地實現的。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盡管幾乎所有高校都已采用了多媒體教學,但這種改變,多般是停留在“照搬書本”的這樣一種狀態(tài),即將原來的板書內容做成電子課件,用大屏幕代替原來的黑板。這樣的授課大部分時間是在照“片”宣科,其結果必然是師生交流減弱,課堂氣氛沉悶,課堂教學方式單調,教師反而失去了原有的講課風采與親和力。所以教學手段的改變不能僅僅停留在形式上,我們還必須思考如何讓多媒體在內容上更充實,更具吸引力。
利用多媒體授課,電子課件就成為課堂教學的一個核心要素。電子課件制作的好壞、使用是否得法,直接影響課堂氣氛和教學效果。所以我們在制作電子課件時,必須避免出現“照搬書本”、形式與內容脫節(jié)、視覺效果不好、更新不及時等問題,而更多地要考慮如何讓電子課件更形象、更生動、更充實。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利用多媒體授課,因為學生的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在大屏幕,所以教師還必須注意與學生的溝通,要適時讓同學的目光從大屏幕轉向教師,通過提問或適當的板書引起同學的思考和討論,并給同學留出記筆記的時間。有些教學內容還可以請同學上臺操作,提高同學的參與性。
2 結束語
高校計算機基礎教育既是文化基礎教育,又是人才素質教育,更是應用能力教育。高校計算機基礎教育事業(yè)是一個不斷發(fā)展的事業(yè),我們要始終保持以學生為本的原則和教書育人的宗旨,對計算機基礎教育中出現的問題,積極思考;對計算機基礎教育中不合理的環(huán)節(jié),大膽改革和創(chuàng)新。當然這對我們從事計算機基礎教育的工作者也提出了挑戰(zhàn),我們必須堅持自身業(yè)務知識的積累和素質的提高,積極參與科研等實踐活動,為高校計算機基礎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