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洲遼闊的草原上,生活著一種雕鷹,它有著“飛行之王”的美譽。它飛行的時間之長、速度之快、動作之敏捷,堪稱鷹中之最。被它發(fā)現(xiàn)的小動物,一般都難逃脫它的捕捉。但誰能想到那壯麗的飛翔后面卻蘊含著滴血的悲壯。
當一只幼鷹出生后,沒享受幾天舒服的日子,就要經(jīng)受母親近似殘酷的訓(xùn)練。在母鷹的幫助下,幼鷹沒多久就能獨自飛翔,但這只是第一步,因為這種飛翔只比爬行好一點。幼鷹需要成百上千次的訓(xùn)練,否則就不能獲得母鷹口中的食物。第二步,母鷹把幼鷹帶到高處或懸崖上,把它們摔下去,有的幼鷹因膽怯而被母鷹活活摔死。但母鷹不會因此而停止對它們的訓(xùn)練,母鷹深知,不經(jīng)過這樣的訓(xùn)練,幼鷹就不能翱翔藍天,即使能,也因難以捕捉到食物而餓死。第三步則充滿著殘酷和恐怖,那被母鷹推下懸崖而能展翅飛翔的幼鷹將面臨著最后也是最關(guān)鍵、最艱難的考驗:因為它們那正在成長的翅膀會被母鷹殘忍地折斷大部分骨骼,然后被再次從高處推下。有很多幼鷹就是在這時成為悲壯的祭品,但母鷹同樣不會停止這“血淋淋”的訓(xùn)練。
有的獵人動了側(cè)隱之心,偷偷地把一些還沒來得及被母鷹折斷翅膀的幼鷹帶回家喂養(yǎng)??珊髞慝C人發(fā)現(xiàn),那被自己喂養(yǎng)長大的雕鷹至多能飛到房屋那么高便要落下來,那兩米多長的翅膀反而成了累贅。
原來,母鷹殘忍地折斷幼鷹翅膀中的大部分骨骼,是決定幼鷹未來能否在廣袤的天空中自由翱翔的關(guān)鍵所在。雕鷹翅膀骨骼的再生能力很強,只要在被折斷后仍能忍著劇痛不停地展翅飛翔,使翅膀不斷地充血,不久便能痊愈,而痊愈后的翅膀則似神話中的鳳凰一樣死后重生,將長得更加強健有力。如果不這樣,雕鷹也就失去了這僅有的一個機會,它也就永遠與藍天無緣。
沒有誰能幫助雕鷹飛翔,除了它自己。
我們每個人都擁有一雙為藍天做準備的翅膀,那就是激情、勇氣和希望,但我們的翅膀也同樣會被折斷。如果這樣,我們能忍受劇痛,拒絕憐憫,永不墜落地飛翔嗎?
(吳寶河薦自《家家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