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如何取得即時而全面的反饋信息來提高課堂教學成效,一直是困擾教師的難題。所幸的是,今天,信息技術的不斷進步為優(yōu)化課堂教學提供了更多的選擇。
在課堂教學引進技術的過程中,繼傳統(tǒng)的單向演示技術之后,即時互動反饋技術逐漸走入我們的視野。這種人手一機的手持設備不僅直接體現了信息技術“面向學生,進入課堂,服務教學”的根本要求,也預示著信息技術應用于課堂教學的某些新走向,在加強課堂教學過程的信息采集、形成性評價方面具有獨特的優(yōu)勢。北京大學林建祥教授從系統(tǒng)論、信息論、控制論的角度出發(fā),揭示出信息反饋與課堂教學關聯的邏輯起點。來自臺灣中央大學的陳德懷和梁仁楷兩位專家則通過即時互動反饋技術在臺灣中的應用,進而勾勒出1對1增強學習技術加強社會文化發(fā)展的藍圖,從中我們不難看出互動反饋系統(tǒng)的應用與研究正在全球各地蓬勃開展。我們還特邀馬宗振老師從教學功能和應用設計的角度出發(fā),進一步明晰在教學過程中運用互動反饋系統(tǒng)的特定環(huán)節(jié)及所實現的具體目標。
如何利用技術手段,形成數字化學習信息的高效采集和處理?如何發(fā)揮技術優(yōu)勢,進一步促進課堂教學成效的提高和評價的深入開展?我們的課堂仍有巨大的潛力,存在巨大的探索空間,需要去積極發(fā)掘滿足課堂教學需求的技術手段。這也正是本期專題的要旨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