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尤
關鍵詞:完美——他的生命不完整,但他的青春很完美。
2006年10月22日,子尤去了。
子尤曾經(jīng)說,二十世紀出生的天才作家里,女的只有一個——張愛玲,男的就是我——子尤。1990年4月10日,吳子尤出生于北京,他9歲時就開始寫作,才華初現(xiàn)。一路快樂美好的他,卻在13歲讀初二的那年卻被查出胸腔里長有惡性腫瘤而住進醫(yī)院。在醫(yī)院里,他與病魔作了艱苦斗爭,用子尤自己的話來說,是“一次手術,兩次胸穿,三次骨穿,四次化療,五次轉院,六次病危,七次吐血,八個月頭頂空空,九死一生”,然而子尤卻用“十分快活”四個字來總結這艱難的斗爭。
2005年7月,住院期間的子尤寫了篇題為《讓我心痛的妞妞和〈妞妞〉》的文章,矛頭直指作家周國平。緊接著,他出版了《誰的青春有我狂》的個人文集,文字里有影評書評時評,有校園情景喜劇,有對人生的觀照與沉思,就是沒有半點病痛的呻吟。一個“狂妄少年”的形象就此確立。
2006年1月17日,病中的子尤開了博客,他在網(wǎng)上表達著他的熱情和樂觀。他去世前的最后一篇文章叫做《生亦漂亮死亦漂亮》。
語錄
生病以后,我漸漸認識到,人活著是為了感受人生,明白人生的意義,怎樣活比活本身更重要。
——子尤在《生亦漂亮死亦漂亮》里,留下了對生命的思考。
難忘指數(shù):★★★★★
9歲寫詩,14歲出書,才華橫溢,和病魔英勇斗爭——雖然他的生命沒有因此而延續(xù),但他留給世人的卻是一個長久而明亮的記憶。
申小莉
關鍵詞:承擔——不僅僅是愛和孝心,更是對家庭、對命運的一種勇于承擔。
哪個15歲的少女不愛美?可江蘇泰州的申小莉卻在這年剃去了一頭長發(fā),將自己三分之二的頭皮,移植給了被燒傷的爸爸。
2006年8月24日,申小莉的父親在一次事故中被燒傷,全身燒傷面積達到了85%。經(jīng)過醫(yī)院的搶救,小莉父親的命算是保住了,然而由于燒傷程度過重,醫(yī)生講需要立即做植皮手術。面對高昂的手術費,小莉一家人臉上布滿了愁云??粗≈氐陌职趾蛡牡募胰耍碌男±驔Q定把自己的頭皮移植給父親?!拔覀兗姨F了,買一塊移植皮要3000塊錢……爺爺奶奶年齡都大了,媽媽有病在身,弟弟年齡還小,我是最合適的人選?!?br/> 做完第一次手術后,醫(yī)生告訴小莉這樣的手術至少需要再做10次左右,以后她頭上會結疤,可能再也不會長出頭發(fā)——小莉沒有猶豫,她說只要父親能康復,她拿什么換都愿意!
手術很成功,小莉頭上三分之二的皮膚,終于都長在了爸爸的身上。
語錄
爸爸,放心吧,有我陪你。
——申小莉和父親一起被推進手術室,臨上手術臺前,她對爸爸這樣說。
難忘指數(shù):★★★★★
貧困的家境,深刻而感人的親情,少女勇敢而樸素的拯救爸爸的想法,讓人覺得既難過又感動。祝福小莉和她的家庭!
方欣臻
關鍵詞:長大——長大就是能夠幫助自己,也能幫助別人。
設立“姐姐獎學金”的時候,方欣臻13歲。
那時,她還是浙江省溫嶺市城東外來民工子弟小學讀書的學生。二年級的時候,方欣臻想買一本成語詞典,考慮到家庭困難,她就撿塑料瓶賣錢。一個月后,她湊足了買成語詞典的錢。在以后的四年時間里,她每天都在上學與放學的空隙時間里,在校園附近到處轉,只要一看到空罐頭、可樂瓶、廢紙等東西,她就會揀起來??恐袄崄淼腻X,小女孩不但交足了自己的學費,更將多余的錢捐給班里,用來幫助比她更困難的同學。
2006年7月,香港明星足球隊來臺州比賽演出,聽到方欣臻的故事后,明星們深受感動,并向她捐贈了四萬元人民幣,希望她能用這筆錢解決今后的學費問題。但是方欣臻拿出了其中兩萬元錢,設立了“姐姐獎學金”。方欣臻以她的品格和行為,成了同學們心中的魅力女孩。
語錄
撿垃圾求學,就是環(huán)保求學。
——在“撿垃圾求學”的事跡被社會關注后,方欣臻如此“幽默”地解釋她的行為。
難忘指數(shù):★★★★
方欣臻人窮志不短,而且有一顆無私幫助別人的愛心,這實在是給我們上了一堂生動而鮮明的課。窮人的孩子早當家,那么,我們是不是更該珍惜手中的幸福?
張佳歡
關鍵詞:翅膀——張佳歡坐在輪椅上,乘著歌聲的翅膀。
她患有“先天性脊肌萎縮癥”,只能坐在輪椅上——實際上,即便坐也不能持久,甚至躺著身體也無法伸展。她連爬行都無法做到,卻用歌唱的方式展開了充滿希望的生命之旅。
2004年,她用三個月學會了28首德文歌曲,參加了“第十四屆國際舒曼鋼琴聲樂大賽”,榮獲大賽“特別獎”。
2005年,15歲的張佳歡坐在輪椅上,在紐約聯(lián)合國總部舉行的聯(lián)合國60周年慶典演出中,向世界高唱了一曲《我和我的祖國》。隨后,她又登上人民大會堂的舞臺,用英文演唱了《雪絨花》。
2006年,張佳歡將自己15年成長歷程中愛心故事、親情故事和學歌故事,寫成了10余萬字的長篇紀實文學《揮著翅膀的女孩》。對于一個坐輪椅的殘疾小姑娘來說,伏案寫作是異常艱難的,她常常要一坐幾個小時,直到全身疼痛。憑著頑強的毅力,張佳歡僅用了4個多月就完成了書稿。
語錄
請別為我惋惜!
——“輪椅女孩”張佳歡告訴大家,她有一個全天下最好的媽媽!
難忘指數(shù):★★★★
張佳歡身上有鼓舞我們的力量,這種力量緣自一種對生命的熱愛。張佳歡透露她也曾試圖自殺,被救過來后,她意識到隨隨便便自殺是一種自私的行為,“應該為愛自己的人好好活著”。
譚莊
關鍵詞:另類——在今天,癡迷國學是一種另類。但傳統(tǒng),總要有人癡癡地來繼承。
他被人稱為“國學少年”,在校園里身穿長衫,和同學交談時滿口“之乎者也”,并堅持誦讀、寫作文言文,特立獨行。
這個特立獨行的譚莊,并非出生于書香門弟,而是一個普通的農(nóng)民家庭。他和國學的結緣,始于高一,當時他向同學借了幾本宋詞讀過之后,就瘋狂地迷戀上了古代文學,從此一發(fā)不可收拾,堅持自學古文,甚至考試寫作文時也用文言寫作。
2006年11月26日,已經(jīng)是大一學生的19歲青年譚莊,身著飄逸長衫,腳登圓口布鞋,專程趕往成都拜見了四川師范大學的李浬教授。這位同樣酷愛國學的李浬教授,被稱為“長衫教授”。譚莊的這次“拜師”一時間被傳為佳話。
語錄
我就是喜歡長衫。
——譚莊用“我就是喜歡”來解釋他的特立獨行。
難忘指數(shù):★★★
在我們爭相用流行和時尚包裝自己時,譚莊卻用另一種方式來演繹青春。哪怕是懷疑這身長衫未免迂腐的人們,也會不由地想一想:我把傳統(tǒng)文化弄丟了嗎?
還有我們曾經(jīng)報道過的孫冰、鄧貝西、肖敬……2006年過去了,2007年剛剛開始。青春的身影仍會一個一個掠過,青春的聲音仍會一聲一聲傳來,青春仍會繼續(xù)在每個角落里不懈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