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到時斌,是在他798的畫廊里。在這個北京著名的藝術產(chǎn)業(yè)集散地,來自中國的藝術家和作品得到了一個能與國際接軌的平臺。然而縱是一池碧水,也需要一顆滴落的水珠來顯示它的活力。在798,時斌和他的畫廊就是這些水珠中的一顆。
時斌給他的畫廊起名叫“夸克藝術空間”。他說,夸克是迄今所知的物理學中最小的單位,這也符合他給畫廊的定位:他的畫廊就是要從最小的一點來做起,來突破市場。也許老派的人會認為這種動輒把市場掛在嘴邊的風格,與一個學藝術出身的人不相符合。但在時斌身上,在以他為代表的,中國新一代將目光投向廣大市場的藝術家身上,這種實際的風格,這種“夸克”的角度,正在日益成為一種潮流。
“夸克”的風格
時斌給自己和畫廊定位為夸克,這種定位意味著一種風格。因為“夸克”這個概念,本身就是一種風格??淇说陌l(fā)現(xiàn)是由于物理學界最近25年來發(fā)現(xiàn)了7百多種不同的亞原子粒子才產(chǎn)生的。這些粒子的存在,讓物理學家們傷透了腦筋:為什么會有這么許多粒子,而且粒子之間都各不相同呢?其實答案很簡單,因為在北京的798有著這么許多的畫廊,畫廊的里面有著這么許多的新派藝術家,而這些又當老板又當藝術家的人之中,有著一位與其他人更不相同的夸克先生—時斌。
說時斌與其他人更加不同,是因為他自己獨特的求學和創(chuàng)業(yè)經(jīng)歷。他出生在山東濟南,長了一張典型的山東臉型:長而尖,腦門兒寬,說明腦子夠使。于是,1992年從山東工藝美術學院本科畢業(yè)后,就開始丈著這顆聰明腦瓜闖天下。那一界山東工美的同學,出了不少能人,出國的出國,深造的深造,如今都已在藝術圈里有所成就。而那時我們的夸克先生畢業(yè)后哪里也沒去,閉門苦思了幾天后決定開公司。開公司做啥?做廣告!那就做唄,家里人也沒攔著他。其實,人家時斌早在畢業(yè)之前,就已經(jīng)挽起學士服的褲腿兒,下海做了廣告生意。那時候的廣告公司不像現(xiàn)在,清一色的電腦和網(wǎng)絡,手工的東西少之又少。那時的廣告,就是在馬路上用畫筆刷個廣告牌,手工繪制占的比例很大。但即便如此,剛剛打開的市場仍舊是一片極具潛力的處女地,機會非常多。只要你有這種前瞻的眼光,敢于投入,就有很大的機會。不成熟的市場,為各種創(chuàng)業(yè)者提供了賺取第一桶金的有利條件。當然,風險的幾率也是一樣的。
但總體來說,在印刷業(yè)如火如荼的20世紀90年代初,與其聯(lián)系緊密的廣告公司成功的機會畢竟非常大。因此,做了幾年廣告公司的時斌,很快就玩起了凱迪拉克。而在那個年代,整個濟南城里還沒有幾輛凱迪拉克。
“夸克”的理念
一晃之間,十年已過,時間到了2002年。此時的時斌,積累了多年的財富,卻也經(jīng)歷了多年的磨礪。轉(zhuǎn)過頭看看來路,反而顯得有些茫然。繼續(xù)開廣告公司吧,現(xiàn)在自己的生意進入了一個低谷期,況且總感覺自己是學藝術的,就應當搞藝術,這樣的事業(yè)并不是自己最想要的。一句話,自己想換個環(huán)境,從頭開始。于是,34歲的時斌來到北京,考取了中央美術學院的在職研究生。利用讀書的這段時間,他除了要學習,還想借機重新審視一下自己,理清一個思路。而這一理,就理出了一個“夸克”風格。
在中央美院學習的時間中,時斌有兩大收獲。第一是結(jié)識了中央美院的同學,也是他日后的合作伙伴,王廣福先生。其次是他琢磨明白了日后的發(fā)展思路—“夸克”理念。即:從一個最小的點開始,開創(chuàng)自己的事業(yè)。
“夸克藝術空間”就在這樣的背景下誕生了。它睜眼看世界后面臨的第一個問題是市場定位問題。想知道自己該站哪,必須先知道自已有什么。所以,問題的實質(zhì)是如何找準資源。到了這時,事實證明時斌在中央美院的研究生沒有白上。他可以充分利用自己在美院的資源,到美院的年輕學生中去物色有發(fā)展?jié)摿Φ娜?,對其進行包裝之后推向市場。這種從學生中的夸克入手,來發(fā)展自身的夸克元素的方法,效果顯著,并成為了時斌的主要經(jīng)營思路。具體來說,首先是明確實行代理制,即:畫廊與這些青年藝術家簽訂合同,負責藝術家個人的生活、包裝和發(fā)展路線的設計,以及藝術家作品的拍賣等。而藝術家的所有作品等資源則都要歸畫廊來運作,不能夠另5d8c4abcc67177f1cead7a43d17143c15939ddda88ee1a18e2a0a8bc9b2a5aec辟其他渠道。這種運作模式如果成功,可以實現(xiàn)雙贏,畫廊和藝術家都可名利雙收。但同時當然也承擔著一定的風險。
對于畫廊來說,所選取的藝術家“苗子”是整個運作成功的關鍵。如果這位青年藝術家沒有像畫廊所希望的那樣同它合作,而是偷奸?;蛘吣_踩兩只船,則會給畫廊帶來非常巨大的損失。因此,在對簽約藝術家的畫品進行考核時,時斌對他們的人品同樣重視。當然,對于每一位簽約的藝術家,畫廊首先給予的都是充分的信任。
“夸克”的份量
夸克的份量有多重?夸克是組成物質(zhì)的最小單位,你說夸克的份量有多重?與夸克相比,連輕如鴻毛的東西,恐怕也重如泰山了。但這里面有個最關鍵的問題,那就是時斌這家伙是個搞藝術的,雖然又做了生意,可對物理上的東西他是一竅不通。他憑著那點初中的物理知識無師自通地認為:夸克雖小,但它是構(gòu)成一切的基礎。所以,它應該是最重的。同理可證,中國的藝術品市場,在經(jīng)過大浪淘沙的沉浮之后,理智而又沉穩(wěn)的夸克,最終會憑借它的“份量”而穩(wěn)坐潮頭。
那么,夸克的份量都體現(xiàn)在哪里呢?也許它旗下的簽約藝術家以及一套完善的人才培養(yǎng)機制能夠回答這個問題。夸克先生時斌作為掌舵者,苦心經(jīng)營了這一套與中央美院合作、構(gòu)建工作室定點的展示平臺以及通過定期的展示和交流活動發(fā)現(xiàn)人才的機制,的確堪稱精明。
這套機制要求與夸克先生簽約的青年藝術家們,都必須有著敏銳的洞察力以及敬業(yè)精神。如果沒有這兩項素質(zhì),再美麗的泡沫也會破滅。因此正如前文所說,畫廊對簽約者的人品十分著重。如果一個青年藝術家與畫廊簽約,畫廊每年會付給他6萬元,以保障他的生活,使他可以不為生計所累,專心從事藝術創(chuàng)作。一般來說,畫廊推出一個新人,如果保持平穩(wěn)發(fā)展的話,大約要5到10年。但在這期間,藝術家每年也必須交給畫廊10幅畫,由畫廊推向市場。這樣一來,就形成了一種利用短期經(jīng)營來進行針對藝術家的、長期的培養(yǎng)投資的機制。以短養(yǎng)長,以市場培養(yǎng)藝術,再將藝術推向市場。
然而,要讓一個藝術家長久地保持生命力需要做很多工作。因此,夸克先生時斌會根據(jù)不同藝術家的不同情況,采取各種方式與他們合作。畫廊幾乎每天都會舉辦畫家的推廣party以及藝術品的博覽會,通過這些方式將旗下的簽約藝術家推向市場。還會定期邀請專家舉行座談會,對藝術家的新作品進行討論,給予藝術家以指導等。每天都會有藝術家來夸克先生的辦公室與他聯(lián)系,他也經(jīng)常跑到中央美院的畫展上去發(fā)現(xiàn)人才,遇到合適的就可以進行考核,進而簽約。所以,可以說夸克藝術空間的每一個簽約藝術家都是經(jīng)過很嚴格的觀察和挑選的,其重量不言自明。
尾聲
時斌說自己的畫廊現(xiàn)在是一個多元的藝術空間,王廣福的美墨視覺攝影工作室與他相互唱和。他們的目標是在3年內(nèi)將夸克藝術空間打造成一個中低端市場的精英,下一步就是要將他們的青年藝術家推向國際市場。
采訪接近尾聲時,夸克先生一邊與身旁的畫家交談,一邊像魯迅似的手捏煙卷,目視遠方。順著他的目光望去,那是他旗下藝術家姜川的一幅獲獎作品,名字叫做《墨無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