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米店,很多人肯定會先想到很久以前的米鋪。時下,賣米的人不少,可是有特色的米店卻不多,有現(xiàn)代商務特點的米店更是少之又少。下面告訴你一個泰國香米店的故事。
萍萍在自己居住的居民區(qū)附近,開起了與居民生活息息相關的“大米”專賣店。由于選址得當,加上采用靈活的促銷手段,重點為居民與小飯館兩條主線客戶服務,因此生意越做越好。
拓展單一品種
表面來看,大米這東西實在太普通,利潤也太低??蓮暮M饣貋淼钠计紖s從這微利生意中“挖”出了一桶金,她的泰國香米專賣店已經(jīng)紅紅火火地開了兩年。
投資創(chuàng)意總是在無意中產(chǎn)生。3年前,大學剛畢業(yè)的萍萍看到很多報紙連篇報道“毒米”事件,由此產(chǎn)生了“包裝”大米的念頭:為什么不開一家“泰國米”專賣店,向居民們推薦原汁原味的品牌米呢?可是,她的朋友卻對她潑冷水,大米生意的收益率不過10%,開米店賺錢的時代早就過去了。但是,萍萍并沒有放棄,她找來曾經(jīng)在泰國生活過一段時間的好朋友,一起研究投資策略。如果光是銷售大米的話,自然難以維持很好的利潤水平。但她們通過閱讀相關的報道了解到,現(xiàn)在很多人都處于亞健康狀態(tài),肥胖癥、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病人連年遞增,而雜糧最重要的就是營養(yǎng)和保健功效。
因此,她們想到,如果將“泰國米專賣店”拓展成一家雜糧專賣店,則成功的把握比較大。因此,說干就干,她
們兩人立刻合伙投資,好友回泰國去聯(lián)系進貨,萍萍則留在這里負責尋找門面。
店址選在居民區(qū)
什么樣的地方開糧食專賣店最好呢?萍萍認為,她們既然走的是品牌道路,就不能再“窩”在菜市場里的糧食攤位上。但也不能距離菜市場太遠,因為,去菜市場買米的顧客基本都是附近的居民,如果專賣店離菜市場太遠,想買米的顧客根本不知道你在哪里。另外,萍萍還想到,小店開業(yè)初期,主要客戶應是普通居民,所以,開在居民區(qū)附近一定沒有錯。比較后,她選擇了得天獨厚的地段,在自己居住的老居民區(qū)旁邊,租到了一間約40平方米的鋪位。
這時,萍萍的搭檔也興高采烈地從泰國回來了,為了進入中國市場就能打出好的名聲,她秉承寧缺毋濫的原則,找到了泰國最好的兩家糧食生產(chǎn)企業(yè),簽訂了相關合同。兩人迅速將小店裝修成了清新自然的專賣店,隨即開業(yè),對外掛出免費“送貨”的彩色招牌。
開業(yè)之后,她們才陸續(xù)補充了“雜糧”進貨。銷售的雖然是雜糧,品種可一點都不含糊,總共有52種,既包括了玉米(1700,-6,-0.35%)、蕎麥等常見品種,也包括了綠米、熊貓豆等罕見品種。萍萍的原則是,做什么生意都要求個“精”字,如你賣的東西別人也賣,就沒有特色了。
由于銷售的是正牌泰國香米,生意逐漸做開了,很多大客戶找上門來,其中就包括不少大型酒樓的老板,他們按照“規(guī)矩”要求每一個月結一次賬。萍萍卻很理智,并沒有見單就收,見人就上。她分析自己做的是小本生意,面對投資失敗率很高的大酒樓客戶,自己無法承擔一個月的“壓款”損失,因此,她并不同意這樣的做法。相反,那些“結錢”快速的小飯館,很快成為了她店里的主要客戶。
豐富促銷手段
生意做得久了,難免缺乏變化。這時候,萍萍就考慮利用改變促銷手段的方法,不時為小店注入新的生機。有的時候,她將自己囤積較多的糧食“買一送一”;有的時候則實行多買米、“送米桶”的服務。她甚至制作了買“米”打卡表,顧客可以一次性低價購買若干袋大米,但每次只送一袋,其余存放在小店之內。
靈活機動而不失現(xiàn)代商務特點的服務,使萍萍的傳統(tǒng)生意錦上添花。很快,連泰國領事館都成為了小店的長期顧客。■
(曲瑤薦自《西江文藝·財富經(jī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