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國華 洪曉彬 池艷昭
(1.武漢體育學院研究生部,湖北 武漢 430079;2.內(nèi)蒙古赤峰市翁旗廣德公總校 內(nèi)蒙古 赤峰 024525)
體育鍛煉與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關系:一項元分析研究
邵國華1洪曉彬1池艷昭2
(1.武漢體育學院研究生部,湖北 武漢 430079;2.內(nèi)蒙古赤峰市翁旗廣德公總校 內(nèi)蒙古 赤峰 024525)
使用元分析方法對我國大學生體育鍛煉與心理健康關系的研究共15項進行定量化綜述研究。結(jié)果表明,參加體育鍛煉的大學生群體與不參加體育鍛煉的大學生群體相比較,前者的心理健康綜合指標得分值優(yōu)于后者0.29個標準差。體育鍛煉有利于促進大學生的心理健康。
元分析;心理健康;大學生;身體健康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經(jīng)濟的發(fā)展,人們物質(zhì)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問題正日益受到人們的關注。健康不是身體無疾病,據(jù)1987年世界衛(wèi)生組織的規(guī)定,健康應包括軀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良好和道德健康。當今社會正處于一個復雜而多變的時代,各種競爭壓力以及日趨復雜的人際關系等導致了越來越多的心理健康問題,如焦慮、敵對、苦悶、大的情緒波動等,這些問題在即將正式踏入社會,面臨就業(yè)的大學生群體中尤為嚴重。根據(jù)調(diào)查顯示,我國大學生中約有10%~30%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問題。因此,如何促進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則成為了心理學家、教育工作者以及相關學者們關注的問題。
科學的身體活動有利于增強體制,促進身體健康。有關體育鍛煉與心理健康關系的大量研究表明:長期的身體鍛煉對心理健康具有促進作用,對心身疾病具有治療作用。Scott(1996)在提到學校體育對學生心理發(fā)展的7個效應中,其中一項就是解除身心障礙。
西方國家在20世紀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期就興起了有關體育鍛煉與心理健康關系的研究,我國對該方面的研究也始于80年代。研究表明,一次性的身體鍛煉與心境狀態(tài)的改善、焦慮水平的下降以及應激和緊張的減少有關。如我國學者姒剛彥等(1995)用心境量表對進行一次性身體活動后的老年人的測查表明:對量表中4個維度都回答“是”的占16%,對其中三個維度選擇肯定答案的占34%。而長期的體育鍛煉對心理自我良好感的提高、焦慮和抑郁的治療有作用。不少學者對這些研究作了元分析研究。例如在1987年,克魯斯和蘭德斯(Crews & Lands,1987)對有氧素質(zhì)和心理社會應急刺激的關系進行了一項元分析,他們分析了包括1449名被試的34項研究,結(jié)果發(fā)現(xiàn),與較差的被試相比,有氧素質(zhì)較高的被試其心理社會應激程度較低;與基礎測量相比,有氧素質(zhì)提高了的被試心理社會應激程度下降(ES=0.48)。1998年,克拉夫特和蘭德斯(Craft & Landers)對截止1996年的所有關于體育鍛煉對臨床和精神病性的抑郁的影響的32項研究進行了元分析,結(jié)果表明有氧或是無氧運動項目均能減輕臨床抑郁,且這種作用對于開始時抑郁程度更嚴重的被試效果更明顯,體育鍛煉對抑郁的治療作用與傳統(tǒng)的心理療法一樣有效。
體育鍛煉對心理健康的影響作用似乎已眾所周知。相應的,有關此問題的研究文獻也逐年增多,尤其是近幾年來,這類研究文獻的發(fā)表達到了一個高峰。但是,由于存在單個研究的局限性、各研究所得結(jié)論不一致性以及有些研究效果量不顯著等問題,有必要對這些研究進行定量性的綜合分析,以獲得較為客觀、準確的結(jié)論。為對體育鍛煉與大學生心理健康關系作出較全面的評價,進一步為通過體育鍛煉方式來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提供理論依據(jù),本研究運用元分析方法對近年來國內(nèi)關于體育鍛煉與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有關研究進行了定量分析。
2.1文獻的搜集、選擇和編碼
通過計算機檢索來搜索國內(nèi)的關于體育鍛煉與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的文獻。所用關鍵詞為“體育鍛煉”、“心理健康”和“大學生”。得到文獻39篇,其中24項由于沒有提供元分析所必須的分析數(shù)據(jù)而被剔除,因此,本研究中共錄入15項研究。體育鍛煉人群包括長期鍛煉或是短期鍛煉人群,非體育鍛煉人群包括從不參加體育鍛煉和鍛煉次數(shù)極少(一個月達不到兩次以上)的人群?;炯僭O為體育鍛煉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有促進作用。
2.2效果量的計算
(1)異質(zhì)性檢驗
df=14,χ2(0.05,14)=23.6848<78.2729,P<0.05,研究間具有異質(zhì)性,故采用隨機效應模型。
(2)計算效應合并值及其方差
因為Sd2>Se2,所以有: Sδ2=Sd2-Se2=0.02413-0.01869 = 0.005434,
表1 鍛煉與不鍛煉大學生群體比較的Meta分析結(jié)果
注釋:N為被試數(shù),Me、Mc、Sc分別為實驗組平均數(shù)、控制組平均數(shù)以及控制組標準差,ESi為各研究的效果量,Wi各研究的權(quán)重。
從元分析結(jié)果可以看出,體育鍛煉對心理健康有促進作用的假設得到了支持。通過體育鍛煉,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得分降低了0.2932個標準差,根據(jù)Cohen(1977)提出的參考標準0.2為小效應,0.5為中等效應,0.8為大效應來看,體育鍛煉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影響只是一個較小的效應。盡管如此,這對于采用體育鍛煉方式是否能有效地提高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的問題來說,是很有意義的。體育鍛煉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的影響只是一個小效應,主要原因可能有以下幾方面:
首先,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受到社會環(huán)境這個大背景的影響。社會中各種競爭加劇,大學生們面臨著擇業(yè)和就業(yè)的壓力,而社會并沒有給予大學生們就業(yè)或是繼續(xù)學習的有效的指導,而過度的壓力會導致各種心理健康問題。而這種社會原因?qū)е滦睦斫】祮栴}是不易僅通過自身的體育鍛煉就能夠解決的。其次,心理健康本身又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最后,進行體育鍛煉的方式(集體的或個人的等)、所采取的體育項目、鍛煉強度以及鍛煉時間等也可能對心理健康產(chǎn)生不同的影響。
在今后有關體育鍛煉對心理健康影響的研究中,應注意以下幾方面問題。第一,多做一些定量化研究,因為數(shù)據(jù)最能說明問題,而且從目前來看,定性研究已經(jīng)太多而且沒有新意。第二,研究設計上,應增加縱向研究設計和干預研究;研究方法上,問卷種類單一的局面應有所改變,且應對問卷的有關問題交代清楚;研究被試方面,應增加對17歲以下的被試、60歲以上的被試、下崗人員以及特殊人群(如軍人、傷殘病人等)的研究。另外,對性別差異比較的研究也值得進行。第三,應增加體育鍛煉對心理健康影響的作用機制的研究。這些方面希望我們的心理學工作者能更深入研究。
[1] 張力為,任未多.體育運動心理學研究進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 張厚璨.心理與教育統(tǒng)計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86.
TheRelationshipbetweenExerciseandCollegeStudents’MentalHealth:AMeta-analysis
Shao Guohua1,Hong Xiaobin1,Chi Yanzhao2
(1.Postgraduate Department of Wuhan P.E.Institute,Wuhan,430079,Huei,China;2.Chifeng Wengqi Guang Degong Headquarters of Nei Menggu,Chifeng,024525,China)
The effects of physical exercise on mental health of college students was examined with meta-analysis method.15 studies were included in the present review.It revealed that,college students with physical exercise have better mental health level (ES=0.29) compared with their counterpart.Physical exercise has positive effect on mental health enhancement in college students.
meta-analysis;mental health;college student;physical exercise
2006-11-29
邵國華,男,內(nèi)蒙古赤峰人,研究生,研究方向:運動心理學。